科研产出
世界各国农药减量化实践调查
《农药市场信息 》 2017
摘要:中国是世界农药生产和施用第一大国,但农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却低15%~20%,反映中国农药施用量有很大的减量空间。国外农药减量实践早于中国,目前已取得很好的减量成效,积累了很多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因此,可以根据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学习借鉴国外农药减量经验,实现中国农药减量增效的目标……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糯小麦新品种晋麦99号的选育
《山西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由于糯小麦含有支链淀粉(含量≥98%)和小麦独有的面筋蛋白,而糯麦粉具有独特的麦香、糯香和糯感,具有糯淀粉的黏性、容易揉和成型的加工品质和较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得到我国育种家的重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的糯小麦研究始于15 a前,是采用弱冬性糯质资源与当前生产中广泛种植的优良冬小麦杂交、分离、回交转育,选育适宜晋南冬麦区种植的冬性糯小麦新品种。晋麦99号是山西省第1个冬性糯小麦品种,支链淀粉含量100%,富含锌、硒等矿物质;幼苗半匍匐,生长势强,分蘖能力强,株型紧凑,抗锈病、白粉病;适宜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旱地及相同生态区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肥对‘赤霞珠’葡萄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农学学报 》 2017
摘要:为探明微肥"魔云"对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生理和品质的影响,以6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赤霞珠’葡萄增施"魔云"后,(1)增加了叶片的单叶重、单叶厚度及叶片面积均增加及叶绿素含量,有利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2)葡萄果实的果穗纵径增加了2.72 cm,横径增加了1.22 cm,质量增加了55.32 g,果粒纵径增加了0.13 cm、横径增加了0.05 cm,百粒重增加了19.75 g;(3)葡萄果实的总酚含量增加了3.4 mg/g,花色苷含量增加了3.53 mg/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了1.64%,单宁含量增加了1.47 mg/g,还原糖含量增加了3.14 g/L,酒石酸含量增加了0.35 g/L。由此可以看出,增施"魔云"既可以促进‘赤霞珠’葡萄叶片的生长,增加叶片的光合作用,又可以提高果实品质,为葡萄高产优质提供有利的保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肥条件下两个燕麦品种的竞争关系
《生态学杂志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de Wit取代系列法,探究了不同水肥条件下两个燕麦品种"定燕1号"和"晋燕17号"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所有水肥处理中,"晋燕17号"的竞争能力强于"定燕1号";低水低肥和高水高肥条件下,"晋燕17号"的地上生物量高于"定燕1号";随着水肥梯度增加,"定燕1号"和"晋燕17号"的地上生物量中茎比重均增加,叶比重均减少;所有处理中,"晋燕17号"的单播产量和收获指数均高于"定燕1号";"晋燕17号"通过提高地上生物量和收获指数达到高产的目的。竞争能力和收获指数的同步提高有望成为干旱区作物育种的一个关注焦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豆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及形态指标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在田间育种和生产过程中,为绿豆抗旱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可借鉴的形态,快速、便捷的筛选出具有抗旱特点的绿豆资源,通过模拟干旱条件进行全生育期抗旱性研究,分析不同绿豆品种的形态性状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变化,采用相关、偏相关、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这些形态指标与抗旱指数(DRI)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对株高、相对单株荚数、相对单荚粒数、相对荚长,相对百粒质量均可作为鉴定绿豆抗旱性的指标。共鉴定出强抗旱性种质9份,较强抗旱性种质10份,中等抗旱性种质9份,较弱抗旱性种质32份,不抗旱性种质213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硒对铅、砷单一污染下小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为了探讨硒(Se)对小白菜铅(Pb)、砷(As)单一污染下造成毒害的缓解作用,采用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Se(12.5、25、50、75、100 mg/kg)对不同浓度Pb(600、800、1000 mg/kg)和不同浓度As(80、100 mg/kg)单一污染下小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研究缓解条件下,不同浓度Se显著提高Pb、As胁迫下小白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芽长和鲜重。表明外源Se能有效的减轻Pb、As胁迫对小白菜种子的毒害作用。对本研究所用的3种浓度Pb来说,适宜的Se缓解浓度分别为12.5、25、50 mg/kg。对两种浓度As来说,适宜的Se缓解浓度分别为25、100 mg/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酿造高粱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实现酿造高粱氮肥合理高效利用,以晋杂22号为试验品种,研究了6种氮肥施用量(0,75,150,225,300,450 kg/hm~2)对酿造高粱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0~450 kg/hm~2,施用氮肥有效地增加了高粱产量和净利润,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其关系可表示为y=-0.037x~2+17.759x+5 874.41(R2=0.878 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高粱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利用率显著降低;氮素吸收效率逐渐降低;氮素利用效率大体呈下降趋势;当施氮量为225 kg/hm~2时,高粱产量、净利润最大,极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增产率达37.64%;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9.96,36.42 kg/kg,氮肥利用率可达到38.70%,且氮平衡为3.07,大体上满足氮素平衡。综合分析各项指标,施氮量为225 kg/hm~2是酿造高粱晋杂22号实现高产、高效益、较高氮肥利用率的适宜氮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