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38条记录
三种肥力水平土壤施肥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春玉米为供试材料,在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进行大田试验,设计配方施肥(TFR)、农民习惯施肥(FP)和对照(CK)3种施肥方式,研究高、中、低土壤肥力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肥料利用率、农学效益的影响。连续两年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高、中、低土壤肥力区玉米产量分别增加10.1%、13.2%和9.3%;与对照(CK)相比玉米产量分别增加33.7%、39.9%和47.6%。根据试验年份的物价计算,扣除肥料成本后,每公顷TFR比FP和CK玉米经济效益分别增加11.2%和9.2%。产量可持续指数表明,中肥力区增产效果最优。尿素的利用率为22.4%,普通过磷酸钙的利用率为9.9%,硫酸钾的利用率为21.2%。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益分别为8.7、11.5和9.9 kg·kg~(-1)。配方施肥对春玉米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可为山西省春玉米"两高一优"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为合理施肥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 春玉米 配方施肥 经济效益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旱地豇豆品种鉴选比较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目的]选择适合山西旱地种植的豇豆品种。[方法]通过多重比较和相关性分析对5个豇豆品种的株高、茎粗、复叶数、分枝数、产量及构成因子进行研究。[结果]品豇1号、中豇1号植株较其他品种矮,分枝数较多,籽粒产量优于其他品种,分别较5个品种平均产量提高29.84%、21.70%,商品性高,适合山西旱地种植。[结论]该研究可为品豇1号、中豇1号品种在山西旱地条件下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豇豆 品种试验 产量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玉米不同品种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差异研究

节水灌溉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优选节水高产型品种是农艺及生物节水的重要措施;试验在半干旱区大田条件下,选用生产上主推的10个密植型春玉米杂交种,对丰水年型下不同品种的耗水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差异较大,全生育期耗水量以潞玉36最高,利民33最低;各品种对拔节期至抽雄期的土壤供水能力最敏感,且此阶段是造成品种间耗水量差异的主要时期;不同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大丰30、富友968、先玉335为高产、高水分利用效率、低耗水型品种,迪卡M9和利民33为低产、低水分利用效率、低耗水型品种;康地4574、郑单958、潞玉36、晋单65、京科968则产量较为接近,但均为高耗水型品种。研究为该区选择节水、高产型玉米品种提供基础,并对灌溉制度提供依据。

关键词: 春玉米 品种 耗水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肥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中国草地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选择0、1、2、3、6、10、13年等不同年限苜蓿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的有机质、有机碳、pH、全氮、有效氮、有效钾、全磷、水溶性钙、水溶性镁、磷酸酶活性和脲酶活性等11项指标进行分析,建立了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综合评估模型,并对其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9年龄紫花苜蓿草地在综合评估模型中得分最高,土壤肥力最好,该种植年限是农牧交错区人工草地的最佳利用年限。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种植年限 灰色关联度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护地冬枣蜜蜂授粉与激素授粉效果的比较研究

中国蜂业 2017

摘要:本研究对大棚冬枣花期采取蜜蜂授粉与常规喷施赤霉素授粉后对冬枣结实率、果实品质、综合效益等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单纯依靠蜜蜂授粉果实畸形率为2.7%,较常规激素授粉降低12.6个百分点,但亩产仅836kg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释放蜜蜂与喷施1次赤霉素配合的授粉方式对应枣果畸形率较常规授粉降低43%以上,且可改善果实品质,综合效益最高。本研究对保护地冬枣生产如何授粉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冬枣 授粉方式 效果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汾西县扁桃林及其周边地带植物种类与分布调查

山西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为掌握汾西植物的本底资料,提高动植物特别是经济作物的保护管理水平,2016年6—10月,采用线路调查为主、路查和详查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调查分析了汾西扁桃林及周边林区植物的种类与分布。结果表明,扁桃林及周围天然林共有乔灌木129种,分属于30科62属;经济林内的优势植物群落为种植的果树,野生植物为果园杂草;天然林内的野生木本植物共有15种,以黄刺玫、绣线菊、丁香、沙棘等分布较多;主要野生草本植物共有55种,以蒿类、铁线莲和禾本科植物分布较多。

关键词: 扁桃 植物 种类 分布 汾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幼胚体细胞胚的发生及植株再生

西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小梨枣胚龄30~40d的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不同质量浓度6-苄基腺嘌呤(6-BA)、噻苯隆(TDZ)、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脱落酸(ABA)及其组合对幼胚胚乳看护培养效果、体细胞胚发生、成熟及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小梨枣幼胚(30~40d)胚乳看护培养的培养基为MS+IBA0.2mg·L~(-1)+BA0.5mg·L~(-1)+NAA 0.1 mg·L~(-1),成胚率达62.07%;诱导胚性愈伤组织较适宜的培养基为MS+TDZ 0.6mg·L~(-1)+IBA1.5mg·L~(-1)+NAA 0.1mg·L~(-1),诱导率为53.32%;在MS+6-BA 0.3mg·L~(-1)+NAA0.02mg·L~(-1)组合下有利于体细胞胚的发生,发生率可达71.43%;ABA可促进体胚的正常发育,质量浓度为0.5mg·L~(-1)时,体细胞胚结构完整,体胚成熟率为21.83%;将成熟的体胚转接到含有IBA 0.03mg·L~(-1)+GA30.03mg·L~(-1)的培养基中,体细胞胚萌发形成完整植株。

关键词: 幼胚 体细胞胚的发生 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荞多酚对苦荞淀粉和小麦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苦荞淀粉和小麦淀粉为原料,研究低添加量(1%~4%)苦荞多酚与两种淀粉共糊化后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其透明度、凝沉性、糊化特性、质构特性、抗性淀粉含量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荞多酚与两种淀粉的共糊化显著降低了淀粉糊的透明度和沉降体积比,淀粉糊的凝沉加快;两种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糊化焓值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淀粉更易糊化;同时两种淀粉胶质构参数显著降低,苦荞多酚添加量为4%时苦荞淀粉和小麦淀粉硬度分别下降了19.74%和54.18%;苦荞多酚的存在显著提高了淀粉中抗性淀粉含量(15%~30%)。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共糊化后苦荞多酚促进了淀粉颗粒的交联和聚合。苦荞多酚对淀粉理化性质的改变可视为一种提高抗性淀粉含量的物理改性方式,苦荞粉可作为高抗性淀粉食品的优质原料。

关键词: 苦荞多酚 淀粉 糊化特性 质构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曲霉毒素M_1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的建立

食品工程 2017

摘要:建立单抗-多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方法,为黄曲霉毒素M_1(AFM_1)的快速检测及研究奠定基础。采用有机合成法将AFM_1转化成半抗原AFM1肟化物(AFM1O),进一步与载体蛋白钥孔血蓝蛋白(KLH)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合成完全抗原AFM_1-KLH和AFM_1-OVA;以AFM_1-KLH为免疫抗原、AFM_1-OVA为筛选抗原,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AFM1单克隆抗体,以AFM_1-KLH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多克隆抗体;以AFM_1-OVA为标准蛋白,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为捕获抗体,纯化的兔多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商品化HRP标记的山羊抗兔Ig G作为检测二抗,采用方阵滴定法优化各步检测条件,得到最佳试验条件,建立AFM1夹心ELISA检测方法。标准曲线方程为y=0.004 4x+0.002 1(R2=0.992 2),检测范围0.5 ng/m L~128 ng/m L;最低检测限为0.5 ng/m L,批内和批间差均小于10%,重复性良好。

关键词: AFM1 抗体 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方主栽燕麦品种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分析

作物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燕麦种质资源在农艺性状上的遗传多样性、追溯其亲缘关系,并为燕麦遗传育种提供关键数据,对39份皮、裸燕麦种质资源的15个性状进行了形态多样性指数分析,并对其中的8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9份燕麦推广品种的农艺性状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7个质量性状中以粒形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304,叶相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为0.635;8个数量性状中以单株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3.55。(2)聚类分析将39份燕麦品种的8个数量性状分为5个类群,类群Ⅳ为高产育种目标资源材料,类群Ⅰ可作为选育大粒型燕麦的亲本,类群Ⅱ为高秆品种育种目标的亲本材料,类群Ⅲ的有益性状不明显,类群Ⅴ为多轮层数、多小穗数等育种目标优良材料。

关键词: 燕麦 品种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形态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