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飞蝗细胞色素P450基因LmCYP6FD3的表达及其在杀虫剂解毒中的作用
《昆虫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飞蝗Locusta migratoria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分子特性和生物学功能。【方法】搜索飞蝗转录组数据库,获得细胞色素P450基因cDNA序列,采用RT-PCR技术克隆目的基因cDNA全长序列。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技术测定其在飞蝗5龄若虫不同组织(胃盲囊、前肠、中肠、后肠、体壁、精巢、卵巢、肌肉、血淋巴、脂肪体和马氏管)中及不同发育阶段(卵、1-5龄若虫及成虫)的表达水平。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飞蝗2龄若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检测基因的沉默效率,并研究该基因干扰后,2龄若虫对杀虫剂马拉硫磷、西维因和溴氰菊酯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克隆获得飞蝗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Gen Bank登录号:KT316378),将其命名为LmCYP6FD3,其核苷酸序列全长为1 563 bp,编码521个氨基酸。研究发现该基因在飞蝗5龄若虫马氏管中高表达,其次是后肠和脂肪体中,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对LmCYP6FD3在飞蝗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进行检测,发现该基因在飞蝗整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在若虫期表达量较高。RNA干扰结合杀虫剂生物测定结果表明,LmCYP6FD3在RNA干扰24 h时的沉默效率最高;2龄若虫点滴接触西维因,RNAi处理组(dsLmCYP6FD3注射组)与对照组(ds GFP注射组)相比,死亡率提高了32%。【结论】克隆获得飞蝗LmCYP6FD3的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在飞蝗马氏管中高表达,并可能参与西维因在飞蝗体内的解毒代谢。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飞蝗 基因表达 RNA干扰 杀虫剂


4个四倍体玫瑰香味鲜食葡萄品种与其亲本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果树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4个四倍体玫瑰香味鲜食葡萄品种的芳香化合物组分,为深入了解四倍体葡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个四倍体玫瑰香味鲜食葡萄品种(‘早黑宝’‘秋黑宝’‘晚黑宝’和‘四倍体玫瑰香’)及其二倍体亲本‘瑰宝’‘早玫瑰香’‘秋红’‘玫瑰香’成熟期果实为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果实的芳香化合物组分进行测定,采用面积归一法对香气成分进行定量。【结果】各品种果实芳香物质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较大。醛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其中2-己烯醛占34.40%~49.81%,‘四倍体玫瑰香’与亲本‘玫瑰香’无显著差异,‘早黑宝’和‘晚黑宝’均低于亲本,而‘秋黑宝’介于父母本中间;己醛占16.28%~28.43%,‘四倍体玫瑰香’显著高于‘玫瑰香’,‘早黑宝’与‘瑰宝’无显著差异,但低于父本‘早玫瑰香’,‘秋黑宝’和‘晚黑宝’均高于‘瑰宝’,但低于父本‘秋红’或与‘秋红’无显著差异。除‘秋红’外,其余7个葡萄果实中均含有相对含量较高的萜烯醇(7.24%~28.60%),‘四倍体玫瑰香’最高,‘早玫瑰香’最低,‘四倍体玫瑰香’仅比‘玫瑰香’高出3.94%,‘早黑宝’分别比父母本高出20.22%、2.07%,而‘晚黑宝’和‘秋黑宝’分别比母本低13.21%、7.87%。【结论】里那醇和香叶醇对7个玫瑰香味葡萄品种果实香气贡献最大。二倍体玫瑰香味葡萄加倍后,主要呈香物质相对含量未因染色体加倍而加倍,而与亲本玫瑰香味浓郁程度有关。8个葡萄品种果实芳香物质中的主要成分是C6醛。


世界各国农药减量化实践调查
《农药市场信息 》 2017
摘要:中国是世界农药生产和施用第一大国,但农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却低15%~20%,反映中国农药施用量有很大的减量空间。国外农药减量实践早于中国,目前已取得很好的减量成效,积累了很多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因此,可以根据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学习借鉴国外农药减量经验,实现中国农药减量增效的目标……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防


全糯小麦新品种晋麦99号的选育
《山西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由于糯小麦含有支链淀粉(含量≥98%)和小麦独有的面筋蛋白,而糯麦粉具有独特的麦香、糯香和糯感,具有糯淀粉的黏性、容易揉和成型的加工品质和较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得到我国育种家的重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的糯小麦研究始于15 a前,是采用弱冬性糯质资源与当前生产中广泛种植的优良冬小麦杂交、分离、回交转育,选育适宜晋南冬麦区种植的冬性糯小麦新品种。晋麦99号是山西省第1个冬性糯小麦品种,支链淀粉含量100%,富含锌、硒等矿物质;幼苗半匍匐,生长势强,分蘖能力强,株型紧凑,抗锈病、白粉病;适宜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旱地及相同生态区种植。


微肥对‘赤霞珠’葡萄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农学学报 》 2017
摘要:为探明微肥"魔云"对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生理和品质的影响,以6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赤霞珠’葡萄增施"魔云"后,(1)增加了叶片的单叶重、单叶厚度及叶片面积均增加及叶绿素含量,有利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2)葡萄果实的果穗纵径增加了2.72 cm,横径增加了1.22 cm,质量增加了55.32 g,果粒纵径增加了0.13 cm、横径增加了0.05 cm,百粒重增加了19.75 g;(3)葡萄果实的总酚含量增加了3.4 mg/g,花色苷含量增加了3.53 mg/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了1.64%,单宁含量增加了1.47 mg/g,还原糖含量增加了3.14 g/L,酒石酸含量增加了0.35 g/L。由此可以看出,增施"魔云"既可以促进‘赤霞珠’葡萄叶片的生长,增加叶片的光合作用,又可以提高果实品质,为葡萄高产优质提供有利的保障。


不同水肥条件下两个燕麦品种的竞争关系
《生态学杂志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de Wit取代系列法,探究了不同水肥条件下两个燕麦品种"定燕1号"和"晋燕17号"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所有水肥处理中,"晋燕17号"的竞争能力强于"定燕1号";低水低肥和高水高肥条件下,"晋燕17号"的地上生物量高于"定燕1号";随着水肥梯度增加,"定燕1号"和"晋燕17号"的地上生物量中茎比重均增加,叶比重均减少;所有处理中,"晋燕17号"的单播产量和收获指数均高于"定燕1号";"晋燕17号"通过提高地上生物量和收获指数达到高产的目的。竞争能力和收获指数的同步提高有望成为干旱区作物育种的一个关注焦点。


绿豆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及形态指标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在田间育种和生产过程中,为绿豆抗旱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可借鉴的形态,快速、便捷的筛选出具有抗旱特点的绿豆资源,通过模拟干旱条件进行全生育期抗旱性研究,分析不同绿豆品种的形态性状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变化,采用相关、偏相关、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这些形态指标与抗旱指数(DRI)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对株高、相对单株荚数、相对单荚粒数、相对荚长,相对百粒质量均可作为鉴定绿豆抗旱性的指标。共鉴定出强抗旱性种质9份,较强抗旱性种质10份,中等抗旱性种质9份,较弱抗旱性种质32份,不抗旱性种质213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