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地面多角度农业遥感观测装置设计与试验
《农业机械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现有多角度对地观测设备存在机动性差、操作周期长、无法搭载较重仪器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面向作物信息快速获取的地面多角度农业遥感观测装置(GAMOD)及信息采集控制系统,利用该装置同步搭载高清相机和可见-近红外成像光谱仪(VNIHS)进行大田观测,耗时10 min(所需时间由观测角度决定)可快速获取太阳主平面(0°、180°)和垂直太阳主平面(90°、270°)下4个观测天顶角(0°、20°、40°、60°)的大豆植被影像数据。结果表明:该装置及控制软件运行良好,在多角度观测方式支持下,能有效捕捉到大豆植被三维立体的结构信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PS的农产品原产地定位与标识系统
《农业机械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区域特色农产品和受到"指定原产地保护"的农产品,设计了应用GPS的农产品产地定位与标识系统。通过将GPS模块集成到多功能溯源电子秤中,实现对农产品产地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密以及标识打印。通过该系统,可以将产地名称与客观地理位置信息相关联,验证产品标识与实际信息的相符程度,将其反映至农产品标签中,并最终提供给用户,供其查询与验证。系统的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其产地判断准确率可以达到9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狼尾草属观赏草光合特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东方狼尾草(Pennisetum orientale)、绒毛狼尾草(P.setaceum)、'小兔子'狼尾草(P.alopecuroide'sLittle Bunny')、羽绒狼尾草(P.villosum)和'紫光'狼尾草(P.alopecuroide'sZiguang')5种观赏草光合特性,为引种驯化、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测定其光合特性指标。结果表明:5种狼尾草光合日进程均呈单峰型,无"午休"现象,'紫光'狼尾草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在11∶30达最大值29.5μmolCO2/(m2·s)、5.94mmolH2O/(m2·s),为5种狼尾草中的最高;东方狼尾草光补偿点最高为58.70μmol/(m2·s),绒毛狼尾草、'小兔子'狼尾草、羽绒狼尾草相近,'紫光'狼尾草最低为32.41μmol/(m2·s);羽绒狼尾草光饱和点最高为2563.6μmol/(m2·s),东方狼尾草最低为1615.4μmol/(m2·s);5种狼尾草表观量子效率与耐荫植物接近,在0.059~0.061之间,其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表明5种狼尾草均为耐荫的阳性节水园林植物。
关键词: 狼尾草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光响应曲线 光能利用效率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圆白菜与杂草识别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13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杂草的自动识别是实现作物草害精准施药的基础。利用ASD光谱仪采集两个品种的圆白菜及稗草、狗尾草、马唐、牛筋草和小藜等五种杂草在350~2 500nm波段内的冠层光谱反射率。根据光谱曲线特征,在不同波段内对数据进行不同程度的压缩,以提高运算效率;利用不同参数设置的Savitzky-Golay(SG)卷积平滑求导和多元散射校正方法(MSC)的不同顺序组合对光谱去噪,然后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提取主成分,建立模型,最后利用簇类的独立软模式(SIMCA)分类法对各种植物进行分类,并比较分类结果。试验结果显示利用MSC与3阶5次21点SG相结合的方法对光谱数据预处理后,运用PCA提取前10个主成分作为分类模型的输入变量,取得了100%的分类正确率,能够快速无损地识别圆白菜与几种常见杂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酶解苋籽蛋白制备ACE抑制肽工艺
《食品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碱性蛋白酶酶解苋籽蛋白的工艺条件,制备高活性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肽。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考察酶种类、时间、底物质量浓度、酶与底物比、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酶解产物水解度和ACE抑制活性的影响。采用三元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设计试验,以ACE抑制率为响应值对工艺进一步优化,经过响应面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并从模型中获得最优的酶解条件为:酶与底物比3.50%、pH8.78、温度54.4℃,在此条件下,用碱性蛋白酶在体系底物质量浓度为4g/100mL时酶解苋籽蛋白3h,得到产物的ACE抑制率为46.45%,与预测值46.63%接近,同时其抑制ACE活性的IC50为0.756mg/m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吻鮠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长吻鮠Leioeasis longirostris(体质量为771.8~1 047.1 g)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长吻鮠的含肉率为75.69%±0.41%;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5.82%、15.85%、5.31%和0.91%;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62.83%(干计),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25.43%(干计),占氨基酸总量的40.48%;肌肉中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长吻鮠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9.14,4种鲜味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23.89%(干计);肌肉中脂肪酸含量丰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39.88%,其中EPA、DHA含量分别为3.22%、13.18%。本研究表明,长吻鮠肌肉中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灰葡萄孢霉对不同葡萄品种致病力差异的检测和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适合中国葡萄灰霉病菌致病力检测的方法以及合适的待测葡萄品种,采用菌丝块接种法和改良的保湿培养法,分别测定3个不同致病力类型的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菌株SDXL7-1、SDLK1-1、LNXCetz6-1对红提、青提、巨峰、紫奶、玫瑰香5个葡萄品种的致病力,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均可引起5种葡萄发病,但致病力不同的菌株所致的平均病斑面积有明显差异,同一菌株在不同葡萄品种上的平均病斑面积也有明显差异。其中,巨峰和青提对灰葡萄孢霉具有较强抗性,红提和玫瑰香对3个灰葡萄孢霉菌株普遍易感,紫奶对菌株LNXCetz6-1具有较强抗性,但对另外两个菌株易感。试验结果为系统和全面地研究中国灰葡萄孢霉菌株的致病力分化提供重要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亏缺灌溉对4种薹草属植物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13 CSCD
摘要:采用负水头灌溉盆栽装置,对充分灌溉(对照)、中度亏缺灌溉和重度亏缺灌溉(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65.63%~84.38%、26.04%~31.51%和6.63%~15.44%)条件下涝峪薹草(Carex giraldiana Kük.)、矮丛薹草(C.humilis Leyss.)、披针叶薹草(C.lanceolata Boott)和青绿薹草(C.breviculmis R.Br.)的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4种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量、根冠比、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光能利用效率(SUE)均逐渐降低,胞间CO2浓度(Ci)逐渐增加,而水分利用效率(WUE)总体上呈现波动的变化趋势。在中度亏缺灌溉条件下,4种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量均低于对照,但叶片未枯黄;而在重度亏缺灌溉条件下,4种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且部分叶片枯黄;总体上看,在亏缺灌溉条件下4种植物的根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在中度亏缺灌溉条件下,4种植物的Pn、Tr、Gs和SUE值均低于对照而Ci值均高于对照,但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仅青绿薹草的WUE值高于对照,其他3种植物的WUE值均略低于对照。在重度亏缺灌溉条件下,4种植物的Pn、Tr、Gs和SUE值均显著低于对照,Ci值均显著高于对照;仅披针叶薹草的WUE值略低于对照,其他3种植物的WUE值均高于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供试的4种薹草属植物均对亏缺灌溉有一定的耐性;亏缺灌溉对4种植物地下部分生长的影响大于地上部分;非气孔因素是导致其Pn降低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亏缺灌溉 薹草属 生长指标 光合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非气孔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蔺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收集自我国北方4省区的20份马蔺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利用筛选出的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14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303条带,其中241条带呈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7.29%。遗传相似系数(GS)为0.340 2~0.824 7,分布幅度较广,遗传多样性丰富。利用非加权算术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当GS为0.587 6时,可将20份马蔺种质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主成分分析(PCA)的结果与UPGMA聚类分析结果一致,表明20份马蔺种质材料的遗传距离与其野生分布的地理距离存在较密切相关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谱区有效波长的梨品种鉴别
《农业机械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建模方法,提出应用梨在可见/近红外光谱谱区的有效波长(EW)进行其品种鉴别的新方法。用210个样本作为建模定标集,30个样本进行预测。根据偏最小二乘法分析载荷图和回归系数图选择鉴别梨品种的有效波长,并建立EW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EW-LS-SVM模型,同时与应用逆反馈人工神经网络(BP-ANN)建立的EW-BP-ANN模型进行判别准确率的比较。结果表明,应用LS-SVM和BP-ANN建立的模型对建模样本和预测集样本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3.3%。研究表明,应用EW-LS-SVM模型进行梨品种鉴别是可行的。
关键词: 梨 品种鉴别 可见/近红外光谱 有效波长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