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黑麦代换系鉴定及其杂交诱导易位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黑麦易位系在小麦染色体工程中有重要的应用,由于黑麦是小麦的近缘种属,抗病、抗逆性强,具有许多优良性状基因,是改良小麦的重要基因库。代换系代换的是整条染色体,因此它的细胞学稳定,生活力强。因此,被鉴定出的小麦-黑麦易位系具有诸多优点,在经过田间筛选后可以直接用于生产。本研究应用C-分带和原位杂交的方法进行细胞学鉴定,鉴定出代换系4个,易位系2个,并对C-分带和原位杂交实验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也进行了探讨,这对小麦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烟盲蝽对温室蔬菜白粉虱的防治效果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了减少设施蔬菜化学药剂的使用,本研究设置2个烟盲蝽处理(处理A:番茄1穗果期释放烟盲蝽,处理B:番茄4穗果期释放烟盲蝽)和同期不释放烟盲蝽对照,通过调查烟盲蝽和温室白粉虱数量和变化趋势,计算烟盲蝽对温室白粉虱的相对防效,进一步探索温室白粉虱的生物防治技术。结果表明:1穗果期和4穗果期烟盲蝽数量最高值为21.67和31.33头·100叶-1,对照区1穗果期和4穗果期温室白粉虱数量最高值为2 333.0和2 725.0头·100叶-1,处理区温室白粉虱数量最低值为227.3和404.0头·100叶-1,相对防效最高可达到90.3%和84.1%。且1穗果期释放烟盲蝽相对防效略高于4穗果期。因此,应用烟盲蝽防治温室白粉虱是可行的。


耐密指数与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并筛选高耐密性大豆种质
《大豆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综合评价大豆种质资源的耐密性并筛选出高耐密性优良种质,本研究以前期初筛获得的90份耐密性大豆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以高密度与常规密度条件下各耐密性状比值为基础数据,通过耐密指数与主成分分析两种方法共同对大豆耐密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高密度胁迫处理下,大豆单株粒重受影响最大,其次是分枝相关性状,最后是子叶痕直径;两种评价方法鉴定结果的重合度为42.8%;综合两种评价结果共鉴定出高耐密性大豆资源8份,分别是采种圃、黑河49、合交N13-333、坂本早生、黑河44、中科毛豆2号、N07和黑河43号.研究结果为今后大豆耐密性理论研究及耐密植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基础.
关键词: 大豆;耐密性;耐密指数;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筛选


禾豆间作与施氮对河西地区青贮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禾豆间作模式与施氮水平对饲草产量及水氮吸收利用的影响,明确适宜河西地区青贮玉米生产的管理措施。于2019年在河西地区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3个种植方式(LM:青贮玉米-拉巴豆间作;FM:青贮玉米-秣食豆间作;M:青贮玉米单播)和4种施氮水平(N1:0 kg·hm-2;N2:120 kg·hm-2;N3:240 kg·hm-2;N4:360 kg·hm-2)。结果表明:N2、N3和N4较N1显著提高了玉米和豆科作物的鲜干草产量以及总产量,其中总鲜草产量较N1分别提高29.60%、57.83%和61.45%,总干草产量分别提高30.73%、59.14%和61.27%。FM的鲜草和干草总产量显著高于M,较M分别增加了5.74%和6.26%。N3和N4较N1显著降低了收获期土壤贮水量,但耗水量无显著差异,并显著提高了群体水分利用效率(WUEB),且FM的WUEB显著高于M。N2、N3和N4较N1显著增加了玉米和豆科作物的氮含量及吸收量,且N3较N4显著提高了青贮玉米、豆科作物以及群体的氮肥利用效率(NUE)。FM和LM的总氮含量及吸收量显著高于M,且FM的NUE显著高于LM。所有处理中FM-N3获得了最高的WUEB(65.22 kg·hm-2·mm-1)和NUE(1.21 kg·kg-1)。综合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两方面的结果,FM-N3是适宜河西地区禾豆饲草间作种植的管理模式。


谷子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优势及栽培技术
《现代畜牧科技 》 2021
摘要:针对草食动物粗饲料供给短缺问题,开展谷子作为反刍动物粗饲料使用的研究,解决草食畜牧业饲料来源问题。同时开展谷子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为谷子饲料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谷子新品种嫩选17选育及栽培要点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促进谷子新品种嫩选17的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其选育过程、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谷子新品种嫩选17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育成,于2015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的谷子新品种(黑登记2015021)。该品种幼苗绿色,生育日数115~118d,需要≥10℃活动积温2 400~2 450℃,粗蛋白含量11.5%,粗脂肪含量4.39%,支链淀粉含量82.45%。该品种具有蒸煮时间短,适口性好、优质、高产、多抗等特点,适宜在黑龙江省春谷区广泛种植。


接种根瘤菌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根瘤菌对紫花苜蓿的接种效果,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法,选取13株根瘤菌菌株(多萌、HM-3、B2、50、A8、9、143、MX4、HM-1、6-3、129、a-1、174)进行田间接种试验,以不接种根瘤菌为对照(CK),于2018年5月份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试验基地播种,播种当年刈割2次,第二年刈割3次,研究接种不同根瘤菌对龙牧806紫花苜蓿茎叶比、株高、鲜干比、干草产量以及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蛋白(CP)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FV)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的龙牧806紫花苜蓿的株高均高于CK,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第二年除174菌株外,接种其他根瘤菌的龙牧806紫花苜蓿的干草产量均高于CK,且接种多萌、B2、50、A8、9、143菌株的龙牧806紫花苜蓿干草产量与CK差异显著(P<0.05),接种143菌株的龙牧806紫花苜蓿的2年平均干草产量最高,为11 495.90 kg/hm2。接种B2、50、9、143、HM-1菌株的龙牧806紫花苜蓿的NDF和ADF含量显著低于CK(P<0.05);除HM-3、129、174菌株外,接种其他根瘤菌的龙牧806紫花苜蓿的CP含量均有增高,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除接种174菌株外的接种其他根瘤菌的龙牧806紫花苜蓿RFV均高于CK,且接种B2、50、9、143、HM-1、a-1菌株的龙牧806紫花苜蓿与CK差异显著(P<0.05)。说明接种适宜的根瘤菌能促进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其中接种143、50、B2、9菌株的效果最佳。
关键词: 根瘤菌 共生 紫花苜蓿 产量 品质 茎叶比 营养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