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6864条记录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对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区系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是奶牛养殖场中较为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该病在许多方面严重影响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近年来课题组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系统跟踪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SARA对瘤胃内环境和瘤胃微生物区系影响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瘤胃发酵 代谢产物 瘤胃微生物 奶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对草坪草颜色的影响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3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明显的改善草坪的颜色,施用复合肥对颜色的影响明显好于其他处理。施肥条件下在神东矿区建植单播草坪首选品种为S3,混播组合为G2、G3、G4。

关键词: 草坪 颜色 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配比施肥对敖汉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32个氮磷钾施肥配比处理组合对赤峰地区敖汉苜蓿(Medicage sativa cv.Aohan)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苜蓿第1年的产量(P<0.05),苜蓿产量从2.90t·ha-1提高至3.16t·ha-1,但施用氮肥对于紫花苜蓿第2年产量的提高幅度较小.磷肥和钾肥处理下敖汉苜蓿的产量差异显著(P<0.05),而钾肥施入量对苜蓿产量的效果则没有氮肥与磷肥明显.施氮肥可以使苜蓿粗蛋白质含量从17.75%提高至18.74%.施磷肥和钾肥也可以提高苜蓿粗蛋白含量,磷肥处理下产量差异显著(P<0.05),但钾肥处理下差异并不显著(P>0.05).

关键词: 紫花苜蓿 NPK施肥 产量 品质

秋播大葱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3

摘要:2009-2012年对大葱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延长营养生长期可明显提高农艺性状;阿维毒不适宜作为大葱的除草剂,而播前用二甲戊灵处理土壤,可明显抑制杂草生长;施用甲K素后,大葱抗逆性增强,单株重、假茎长等农艺性状优于对照;施用P、K肥的增产效果最明显;随着密度增加,单产增高,但单株重下降。

关键词: 大葱 栽培技术 密度 肥料 除草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渣单贮与混贮品质评定

饲料工业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对番茄渣单贮和混贮品质进行评定。试验主要对番茄渣(Ⅰ组)、番茄渣与梨渣(50:50)(Ⅱ组)、番茄渣与玉米秸秆(60:40)(Ⅲ组)、番茄渣与小麦秸秆(90 10)(Ⅳ组)进行为期45~90 d的青贮,并分别于青贮后45、60、90 d开窖对番茄渣单贮和混贮进行感官特性和发酵指标进行评定。番茄渣单贮和混贮在贮后45 d以后即可开窖饲喂,且以试验Ⅱ组(番茄渣与梨渣,50 50)的青贮质量最为优等,其次为Ⅰ组(番茄渣单贮)>Ⅲ组(番茄渣与玉米秸秆,60:40)>Ⅳ组(番茄渣与小麦秸秆,90:10),青贮质量为良好。番茄渣可以通过单贮或混贮的方式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关键词: 番茄渣 单贮 混贮 品质评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向日葵和马铃薯间作条件下氮素的吸收和利用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间套作不但能提高作物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也是有效降低土壤风蚀的重要措施。明确间套作体系中氮素竞争与互补机理,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该研究于2010年和2011年在内蒙古武川进行了大田试验,利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方法测定植株各器官氮素含量和氮吸收量,探讨间作中作物对氮素吸收和利用的特征。结果表明,从系统角度出发,向日葵和马铃薯间作系统的氮吸收当量比(NER)为0.95~1.02,差异不显著,这种间作模式对作物氮的吸收效率没有影响。从作物角度出发,间作没有显著提高向日葵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却降低了系统中马铃薯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间作中,向日葵氮偏吸收当量比为0.53~0.74,大于其种植比例(50%),说明间作向日葵具有显著的氮素竞争和吸收优势;而马铃薯氮偏吸收当量比为0.28~0.42,低于其在间作中所占的比例(50%),处于显著劣势。间作马铃薯产量(鲜薯质量,80%含水率)的氮素生理利用效率(NPE)为249.2g/g,略低于单作(269.8g/g),其中4行马铃薯:4行向日葵(4P:4S)间作马铃薯的NPE为238.2g/g,显著低于单作。4P:4S间作向日葵产量(籽粒质量,12%含水率)的NPE为30.1g/g,高于单作(25.9g/g)和2行马铃薯:2行向日葵(2P:2S)间作的NPE(22.8g/g)。在4P:4S间作模式中,向日葵的NPE有所提高,作为代价,降低了马铃薯的NPE。间作中马铃薯的收获指数HI(0.83)低于单作(0.87),间作向日葵的HI(0.40)高于单作的HI(0.33)。间作作物NPE的变化主要受作物收获指数HI的影响。

关键词: 氮素 稀释 试验 间套作 氮素利用效率 单位叶面积氮含量(SL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草地类型植被碳密度及其分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准确了解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密度及其分配,对于估算不同草地类型中的植被碳储存能力、判定碳汇、合理开发草地资源以及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调查测定和室内分析,对内蒙古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草地生态系统的6种草地类型(线叶菊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银穗草草原、林缘杂类草草甸、河谷草甸和蒙古冰草草原)的碳密度及其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6种草地类型植被地上部分碳密度为89.61~240.20g/m2,地下部分碳密度为965.74~1520.00g/m2,植被总碳密度为1148.21~1616.99g/m2。在碳密度分配中,植被活体层、凋落物层和地下部分分别占总量的4.59%~12.81%、0.91%~6.56%和83.94%~94.43%,地下部分碳密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0~10cm明显高于其他几层,平均占总量的56.86%。

关键词: 碳密度 碳密度分配 赛罕乌拉 不同草地类型

内蒙古马铃薯疮痂病发生与防治途径

中国马铃薯 2013

摘要:2011~2012年对内蒙古自治区18个种薯生产单位和11个马铃薯县(旗、市)进行了马铃薯疮痂病(Streptomyces spp.)实地访问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18个种薯生产单位有疮痂病率83.0%,病薯率0.0%~100.0%,11个县(旗、市)商品薯有疮痂病率100.0%,病薯率0.1%~38.0%。重复使用蛭石生产种薯、商品薯生产田轮作少、发病重。种薯较商品薯疮痂病问题更为严重。品种感病、条件适宜、重复使用蛭石、轮作少和缺乏有效杀菌剂是病害严重的主要因素。分析认为,使用效果显著的蛭石消毒剂或种薯处理剂是内蒙古马铃薯疮痂病防治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 内蒙古 马铃薯疮痂病 发生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灌条件下玉米适宜品种、密度及行距的研究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3

摘要:玉米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2009年全国播种面积为3073万hm2,总产达15550万t。内蒙古自治区2009年玉米播种面积为253.1万hm2,总产达1522.1万t,占全国的8.5%。玉米主要种植在具有灌溉条件的高产农田,选用耐密品种、合理密植及科学合理施肥是玉米增产的最重要的栽培措施之一,采用大行距播种,对于大型机械来说操作方便,适宜播种和田间管理。本项研究针对目前玉米品种、种植方式和密度开展研究为喷灌条件下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不同轴色、粒色品种营养成分比较研究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3

摘要:对近年审定的不同轴色、粒色玉米品种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红轴品种和白轴品种品质性状没有实质性差别,不同轴色的玉米品种与品质性状没有规律性的关系。

关键词: 玉米品种 轴色 粒色 品质 比较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