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607条记录
认真解决农业科技人才新老交替问题

农业科技管理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认真解决农业科技人才新老交替问题欧阳洪学(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西宁810016)实行新老交替,是人才发展自然规律的必然,更是保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源远流长和农业科技事业永远兴旺发达的需要.首先,要对青年科技人员重点培养,大胆使用。改革开放10多年来,我国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省中国沙棘人工园试验研究的分析

沙棘 1995

摘要:在青海海拔2400m的河滩地上,进行中国沙棘人工园营造与管理技术的试验表明,各试区6年生树的平均高和地径,分别为274.0cm和7.32cm。插条苗的3、4年生树开始结果,比其实生苗提前1~2年。4年生树的株结果量为70~1000g,最少的只有几粒。各试区4~7年生树的平均每亩结果量,分别为3.03kg、21.61kg、61.25kg(受实蝇为害)和240.77kg。平均百果重为7.27~23.22g。果实内维生素C和粗脂肪的含量,以黄果的较高,总糖的含量和酸度,以桔红果的较高。1991年发现树干和果实受杨木蠢蛾和实蝇为害。

关键词: 中国沙棘 沙棘人工园 扦插 树高 地径 结果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犁叶斑蛾的防治研究

青海农林科技 1995

摘要:早春的随机区组试验和分时期、浓度、次数等因素和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时期是唯一能够真正影响梨叶斑蛾防效高低的关键性因素,而一定范围内的药剂使用浓度和次数等因素与防效的高低无关,只要抓好适期防治,多种药剂包括生物制剂Bt在内按常规用量使用一次即可收到90%以上,甚至100%的防效。

关键词: 梨叶斑蛾,防治时期,药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旱地农业发展的探讨

青海农林科技 1995

摘要:本文根据我省干旱地区降水少,损失多,土壤肥力差,蓄水能力和水分利用率低,干旱频繁,粮油产量低而不稳等特点,就我省干旱地区粮油丰歉因素、旱农生产潜力分析评估,提出适合我省旱地农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干旱地区,旱地农业,干旱年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泥法防治果树虫害要点

西北园艺 1995

摘要:用药泥涂果树,不但防虫效果好,而且实用性强,是涂泥方法的改进。 1 涂药泥的防虫原理 首先树干涂上药泥,可使出蛰害虫窒息死亡。其次,出蛰幼虫因不能钻破泥层得不到营养而饿死。第三,药泥可使某些成虫在钻出泥层时,接触药剂而中毒死亡。第四,在地下越冬的害虫向树上爬时接触药剂中毒死亡。第五,药泥对树皮下(药泥层下)的害虫还具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谈加强农业应用基础研究的必要性

青海农林科技 1995

摘要:谈加强农业应用基础研究的必要性陈占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科研处)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物质生产的一个基本产业,在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它的基础地位也是不可能发生改变的,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对农业发展的足够重视就充分证明这一点。但是农业要持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沙棘硬枝扦插育苗技术措施

青海农林科技 1995

摘要:通过7年的试验技术研究,总结,得出中国沙棘硬枝扦插育苗的技术关键措施在于扦插前的穗条采制和扦插后的3个生长发育阶段的抚育管理。可以确保扦插育苗的成苗率达85%以上,降低育苗成本。为今后大面积育苗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 中国沙棘,硬枝扦插,抚育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皮松容器育苗基质选择试验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5

摘要:采用6种基质培育一年生白皮松容器苗,对不同基质引起的出苗率、苗木高度、主根长、侧根数、最长侧根差异作了调查分析,指出5号基质(55%森林土+30%生黄土+5%蛭石+10%沙土)培育白皮松容器苗效果较好,其次为100%森林土。

关键词: 白皮松;容器苗;基质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沙棘露地硬枝扦插育苗技术要点

沙棘 1995

摘要:沙棘系雌雄异株植物,目前尚不能鉴别其实生幼龄植株(未进入开花结果期)的雌雄性别,且其性状分化严重,雌雄株的比例约为1:1。近年来,随着我国沙棘开发利用事业的开展,以采收果实(包括种子)为主要目的的人工沙棘园营造和沙棘良种选育工作,已在许多地方展开。为了获得能够确定雌雄株性别,且能保持母本优良性状的苗木,插条育苗在沙棘栽培(包括良种选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麦田杂草近十年演替趋势调查

青海农林科技 1995

摘要:本文阐述了近10年来青海麦田杂草演替趋势,麦田杂草种类变化不大,严重危害的杂草野燕麦、密花香蕾、篇蓄、藜等发生危害下降,其危害指数减少依次是:15.03、8,02、9.51、7.42,多年生和难治杂草田旋花、苣荬菜、大刺儿菜、猪殃殃等发生危害加重,危害指数依次增加1.88、1.53、1.87、1.61。以野燕麦和对2.4-D敏感的阔叶杂草群落发生危害明显下降;以田旋花、苣荬菜、大刺儿菜等多年生杂草群落发生危害加重。文中分析了杂草演替原因,提出了对策意见。

关键词: 麦田杂草,演替趋势,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