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γ射线诱变苹果新品种─—东垣红(DO NGYUA NHO NG—Feng)
《青海农林科技 》 1995
摘要:γ射线诱变苹果新品种─—东垣红(DONGYUANHONG—Feng)冯永利(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园艺所)原产青海省。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园艺所育成。于1974年用60Co─—γ射线,25kR照射金冠苹果自然授粉干种子。分布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川水地区各县市果产...


乐都地区柠条人工林生长情况调查
《青海农林科技 》 1995
摘要:根据对乐都地区柠条人工林的标准地调查资料,分析讨论了拧条林的造林技术特点及生长特点。研究表明柠条人工林最理想的造林方式是水平阶或反坡梯田整地,穴播造林,其效果明显优于鱼鳞坑整地或不整地、撒播造林。柠条根系密集层在地表40cm以内,侧根生长旺盛,根幅增长快于冠幅生长,灌丛年均增高21.7cm,增加分枝3.8枝/丛,生物量0.18kg/丛;适时平茬可有效促进灌丛萌生分枝,增大冠幅,提高生物量。
关键词: 造林密度,平茬,更新复壮


春小麦新害鼠一小家鼠喜马拉雅亚种(Mus musculus homourus
《青海农林科技 》 1995
摘要:春小麦新害鼠一小家鼠喜马拉雅亚种(MusmusculushomourusHodgson,1845)徐培河,杜晓莉,侯生英,张仲梅,蒋仲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植保所)苗月生马麟(大通县农技推广中心)(大通县药草乡农科站)青海地区多年来春小麦穗下节被咬食,...


青海湖流域沉积物与自然演变史相关性分析
《青海农林科技 》 1995
摘要:青海湖是第三纪末开始出现的新构造祁连山扭陷槽。湖东毗邻半干旱的黄土高原,西与干旱的柴达木盆地接壤。在气候划分上,属中国东部季风区,是西北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交汇地带。植被分属于柴达木盆地温性荒漠区和东部湟水─—黄河流域温性森林草原的过渡区 ̄[1]。基于以上特性,使之构成了环境变化的敏感区。


保护地葡萄蔬菜间作技术
《青海农林科技 》 1995
摘要:保护地葡萄蔬菜间作技术郭映智,崔广明,梁剑辉,逯克安(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园艺所)1棚型、塑料选用选用常用钢架、管架拱形大棚及管架温室,或竹木结构大棚及温室。一般要求大棚长30m,宽12m,高3m,温室长30m,宽6m,前柱高1.2m,后柱高3m,塑料采...


青海高寒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青海农林科技 》 1995
摘要:沙漠化是当今世界性的严重环境问题,尽快地防治沙漠化,为农牧业生产创造一个高效能的生产基地是非常迫切的。本文简述了青海高寒土地沙漠化的现状,依据治沙原理及以往治沙经验,提出了综合治理沙漠化土地技术措施。
关键词: 高寒,沙漠化土地,治理技术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殖技术研究
《青海农林科技 》 1995
摘要:本文较系统地回顾了我省马铃薯生产的历史和现状,着重介绍了脱毒技术及其应用研究。1991-1994年,采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和指示植物鉴定法对14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脱毒,快速繁殖脱毒试管苗125.5万株,扦插繁殖脱毒微型原原种49万枚,无虫网棚繁殖混合型原原种30542kg,在高山原种基地生产1代优质原种84.6万kg。4年来,脱毒种薯应用面积累计达3.52万hm ̄2,平均增产率30.7%-223.8%,脱毒马铃薯繁种供种的应用技术体系,已初见雏型。
关键词: 马铃薯,脱毒,应用技术体系


春小麦籽粒产量构成三要素的效应变化
《青海农林科技 》 1995
摘要:在探索小麦高产形成途径时,无论是过去或现在,国内国外,在不断提高小麦籽粒产量的历史过程中,谋求改进三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三者的乘积变大,以获得高额籽粒产量为最终目标。自60年代至今,我省春小麦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以单位面积成穗数为主。因而提出的增产方针是:合理密植,主穗为主;以籽保苗,以苗保穗;以肥保密,以密保产。小麦产量构成三要素是采用多项农艺措施和技术在收获期的结果,在生育期内应该怎样调控才能使多因素协调发展。本文企图利用多年来前人和本人的研究资料,通过计算机分析来说明三要素在产量中的作用,为春小麦进一步高产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效应分析


豌豆抗根病品种筛选初报
《青海农林科技 》 1995
摘要:在甘肃省定西县的根病重发区鉴定了576份青海地方品种,外省和国外引进品种以及高代材料。经反复种植、观察鉴定,筛选出抗根病材料29份,耐病材料21份。
关键词: 根病,筛选,真菌,病原菌,丝囊根腐霉根病


放牧对灌木林地土壤贮水量变化的影响
《青海农林科技 》 1995
摘要:宝库林区拥有大牲畜和绵山羊数量久灌木林地不同放牧强度,导致林地土壤物理性质与贮水量变化显著。放牧践踏林地土壤强度分为轻、中、重度3种类型:土壤的最大、最小、毛管持水量;每公顷贮水量均有明显的差别,即轻度>中度>重度。
关键词: 土壤物理性质,贮水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