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业科研单位利用互联网促进科技创新的途径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介绍了互联网带来的科技创新与学术交流方式的变革,目前互联网成为一个海量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及时快捷;网上学术思想丰富,不受知识面限制;网上学术交流速度快,不受地域限制,因此互联网为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提供了很多便利。提出了加强创新机制管理、利用、互联网提高管理效率、用好单位主页扩大影响力等充分利用互联网驱动科技创新的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滨海地区地被菊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河北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从南京和北京引进13种地被菊种苗,在河北滨海地区进行试种,观察其生物学特性、适生性、物候期、抗蚜性及耐盐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所引进的13个地被菊品种基本能适应河北滨海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除金陵玉宇长势较弱、属于小花型地被菊、适宜盆栽种植外,其他品种均能在河北滨海地区田间正常生长、发育,株高、冠幅、花径基本达到原产地标准,重瓣性、花色表现正常,开花、繁殖系数高,露地越冬,萌芽早、枯黄晚,并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经济性状良好。其中,北京种源地被菊品种花期早,适应性、耐盐性和越冬性等表现较佳;南京种源地被菊品种花期为10~11月,花色艳丽,花量大、自然成丛、覆盖度好,适应性和越冬性较好。除金陵玉宇外,所引进的地被菊品种均适宜河北滨海地区田间栽植,可用于城市绿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措施对春玉米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肥料配比对春玉米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连续4年采用田间定位种植春玉米,分析各生育期各土层酶活性,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揭示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各种施肥措施显著增加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主要影响10~20 cm土层酶活性。施用有机肥土壤酶活性最大值出现在散粉期,施用无机肥土壤酶活性最大值出现在大喇叭口期。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10~20 cm土层最低。配合施肥中增施氮肥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蔗糖酶、脲酶活性;增施磷肥增加脲酶、磷酸酶活性;增施有机肥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蔗糖酶、脲酶活性。单施氮肥降低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延长春玉米生育期土壤酶活性的高值期。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受全钾、全氮、有机质和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施肥通过改变土壤元素含量及供给能力影响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十三五”粮食安全状况预测
《农业展望 》 2016
摘要:对"十三五"期间河北省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预测分析,得出河北省粮食自给率达到95%以上,粮食供求基本平稳,粮食安全状态向好,粮食总产量能够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粮食需求。但长期来看,河北省粮食安全状况仍存隐忧,主要为: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农业资源偏紧,生态环境恶化;粮食价格受到成本"地板"抬升和价格"天花板"封顶的双重挤压;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减少等。最后,从建设高标准农田和商品粮基地、改造中低产田和盐碱地、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回归分析 趋势外推法 粮食供给 粮食需求 河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免疫诱抗剂“阿泰灵”为作物生长保驾护航
《现代农村科技 》 2016
摘要:植物免疫诱抗剂又称植物疫苗,是继人疫苗、动物疫苗后,疫苗工程技术的新领域,是科学家在揭示植物—病虫害—生物农药三者关系理论基础上科学控制病虫害的新实践。"阿泰灵"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科技人员经过数十年潜心攻关研究,利用现代植物免疫学原理,在国际上首创的新型植物免疫诱抗剂蛋白质生物类农药,产品性能稳定,无毒无残留,是代表国际领先水平的绿色生物农药。该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