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微生物发酵床猪舍空气微生物种群结构的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微生物发酵床猪舍空气微生物的组成,采用自然沉降法对猪舍空气微生物进行收集,利用16S rRNA序列分析及形态观察确定微生物的分类,揭示猪舍空气微生物的多样性。从猪舍空气中共分离到细菌60余株,经过16S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对,最终确定27个代表菌株进行后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7株细菌中包含芽孢杆菌属14个种(51.9%),假单胞菌5个种(18.5%),葡萄球菌4个种(14.8%),苍白杆菌属、类芽孢杆菌属、赖氨酸芽孢杆菌属及单胞菌属各1个种;27株细菌中包含5种条件致病菌,6种有机物降解菌。采用SPSS分析将猪舍空气微生物按采集地点明显聚成6类:仅分布于猪舍下风处的菌、仅分布于猪舍上风处的菌、仅分布于猪舍外的菌、猪舍上风和下风处共有菌、猪舍下风处和猪舍外共有菌及3处共有菌。对猪舍空气微生物空间分布的研究显示,猪舍下风处微生物种类较多,有20种,多于猪舍上风处和猪舍外部,其中15种为下风处特有种。由于微生物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猪舍内相邻位置具有相似的微生物组成。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床猪舍空气微生物种类丰富,且微生物分布与风向相关。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床 空气微生物 自然沉降法 微生物多样性


我国部分地区鸭1型甲肝病毒流行株遗传变异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鸭群中鸭1型甲肝病毒(DHAV-1)的流行及其分子变异情况,对2015-2016年福建、广东、浙江及江西鸭群采集的327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病毒分离鉴定、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自327份临床样品中检出DHAV-1阳性样品35份,阳性率10.7%;从阳性样品中分离获得23株DHAV-1,主要来自30日龄以内的麻鸭和半番鸭。对DHAV-1的VP1基因分子特征及遗传变异分析,表明23株病毒VP1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介于93.3%~99.9%,分属2个病毒亚群,两亚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6。23株临床分离株中有18株与引起雏鸭胰腺泛黄的毒株(MPZJ1206株)处于同一亚群,为目前流行的优势毒株,与国内外疫苗株核苷酸同源性在91.3%~96.2%,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可见,我国福建省及周边地区鸭群中不同DHAV-1流行株之间及流行毒株与疫苗株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氮肥形态对水稻吸收Pb、Cd的影响及其风险评价
《福建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揭示不同氮肥形态对水稻吸收Pb和Cd能力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不同氮肥形态(酰胺态氮肥、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对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活性及水稻对其吸收的影响,采用污染指数法和风险评价模型对不同氮肥处理下水稻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对居民健康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相对于酰胺态氮肥,施用铵态氮肥可使土壤pH值下降,施用硝态氮肥可使土壤pH值上升,铵态氮肥处理的土壤中Pb、Cd含量较硝态氮肥处理低;相对于酰胺态氮肥和硝态氮肥,铵态氮肥能够降低水稻植株各部位的Pb、Cd含量;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施用铵态氮肥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镉对居民健康带来的风险,实际生产中通过施用铵态氮肥可有效减少水稻对重金属的吸收。


杂交兰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 2018 CSCD
摘要:为了给杂交兰的基因功能表达和调控研究提供内参基因,本研究采取同源克隆方法和RT-PCR技术,以杂交兰‘黄金小神童’叶片为材料,分离杂交兰Ch18S r RNA、Ch28S r RNA、Ch ACT、Ch TUA、Ch TUB、Ch UBQ、Ch EF-1α和Chrpo B基因的片段,以10个不同品种杂交兰叶片及‘黄金小神童’花器官不同部位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 PCR)检测分析各引物的扩增效率和相对表达量,采用ge Norm、Norm Finder和Best Keeper软件对各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通过研究杂交兰花器官不同部位Ch PDS基因的表达模式来验证筛选得到的内参基因的可靠性。结果显示,各引物扩增的片段长度分别为171 bp、148 bp、183 bp、146 bp、130 bp、147 bp、203 bp、139 bp,扩增效率分别为1.94、2.19、1.88、1.99、2.12、2.20、2.11、1.98。综合3个软件的评价结果发现,杂交兰不同品种叶片中最佳内参基因为Ch ACT,不同花器官部位中最稳定内参基因为Ch ACT、Ch TUB、Ch UBQ和Ch EF-1α;而对于实验中所有样品来说,内参基因稳定性最高的为Ch TUB;说明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所需的内参基因不同。Ch PDS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分析结果证实了所筛选内参基因的可靠性,以Ch UBQ、Ch EF-1α、Ch TUB、Ch ACT及Ch UBQ和Ch EF-1α基因组合进行校正的Ch PD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为花瓣>唇瓣>蕊柱。


国内菜用黄花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对28份国内栽培的黄花菜资源19个形态学特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并且利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这些黄花菜资源和3份新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分析显示种质间数量指标的变异程度较大,10个数量指标的变异系数为14.5%~37.2%,其中最大的为分蘖数(37.2%),其次为叶宽(35.5%),说明这2个性状的变异程度较大,性状分离明显;叶长(14.5%)最小,说明叶长在种质间较为稳定,变异程度小;形态学和分子标记聚类结果相似,均把黄花菜资源分成2类,而且每类的资源是一致的,3份新资源归类到I类(红花);另外,形态学不能区分的五月花和六月花两份资源,利用SCoT标记技术可以很好地区分。研究表明,形态学和SCoT分子标记均可作为黄花菜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工具,但是SCoT标记技术更加快速、更加灵敏、更加准确。


热解温度对畜禽粪便生物炭重金属特征变化的影响
《环境科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畜禽粪便生物炭中重金属的特征变化,以鸡粪、猪粪渣和牛粪为原料,采用低氧控温法制备生物炭,研究了不同热解温度(350、450、550、650和750℃)的畜禽粪便生物炭产率、重金属(Cu、Zn、Cd、Pb、Cr和Ni)含量和相应富集系数的变化,以及原料来源、热解温度和重金属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畜禽粪便生物炭产率逐渐下降,各重金属元素含量(Cd除外)逐渐增加,多数重金属富集系数呈降低的趋势,总体上高温热解虽增加了畜禽粪便生物炭的重金属含量,但也利于炭化过程中重金属的挥发迁移.畜禽粪便生物炭中重金属含量与热解温度、原料来源密切相关,其中与热解温度的相关性均显著,各生物炭的重金属富集能力表现为鸡粪>猪粪渣>牛粪.综合分析发现,热解温度对畜禽粪便生物炭的重金属特征变化有显著影响,选择低重金属含量和低富集系数的畜禽粪便可避免高温制备的生物炭在实际应用中由自身重金属可能带来的二次污染.


养猪微生物发酵床真菌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是一种新型环保的养殖方式,发酵床中的微生物在分解消纳、去污除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大栏养猪微生物发酵床的真菌空间分布特性,通过空间格局采样、分离鉴定发酵床中的真菌并统计其在不同空间的种类与含量;利用空间分布频次、空间分布型指数、多样性指数和生态位特征等指标,评估发酵床真菌种群的空间分布特性,为养猪发酵床管理、猪粪资源化利用、猪病防控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32个空间样本中共分离鉴定出真菌18个种,归于10个属,其中种最多的是曲霉属,包含7个种。发酵床不同空间样本的真菌种与数量存在明显差异,种数为1~4,数量为4×102~5.8×105菌落数·g-1。高频次分布的种有总状毛霉和橘青霉,分布频次大于10次;高数量分布的种有短柄帚霉、构巢曲霉和亮白曲霉,大于2.00×105菌落数·g-1。利用6个空间分布型指数和Taylor幂法则的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床的真菌种群呈聚集分布型。32个空间样本种群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除两个空间样本仅分离到1个种类外,其他30个空间样本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多样性,为集聚分布和不均匀分布。空间样本2-A和3-D真菌种群具有较高的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包含出现频次和数量较高种类,如总状毛霉、尖孢枝孢菌、橘青霉和构巢曲霉。空间样本1-A和1-B的真菌数量最大、种类也较多,但它们的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均较低,所包含的多为出现频次低于3次的种类,如亮白曲霉、短柄帚霉和白地霉。生态位特征的分析表明:发酵床中真菌的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没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总状毛霉和尖孢枝孢菌生态宽度值大,分别为7.60和5.18,为广适应种;而亮白曲霉、薛氏曲霉、土曲霉、短柄帚霉、水贼镰刀菌和毛壳属菌等6个种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小,仅介于1.00~1.10,为窄适应种。总状毛霉可与其他12个种存在重叠,但尖孢枝孢菌仅与其他2个种存在重叠。总之,养猪微生物发酵床的真菌种群呈现明显的群落多样性,空间分布特性为聚集分布和不均匀分布,总状毛霉和尖孢枝孢菌为优势种群,在发酵床中分布广、适应性强。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床 真菌 空间分布特性 多样性指数 生态位特征


平和县蜜柚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东南园艺 》 2018
摘要:本文通过对平和琯溪蜜柚品质下降、 监管难、 融资难等制约产业发展问题的分析,提出从调整品种结构、 改善柚果品质、 保护品牌、 拓展二三产业等对策,促进蜜柚产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