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活化调控的龙眼壳多孔碳材料结构和吸波性能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质材料是一种来源丰富、廉价易得的可再生资源,通过在生物质材料中构筑多层级结构制备生物质碳材料是目前吸波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为制备轻质、宽频、高效的生物碳基吸波材料,以龙眼壳为原料,通过活化碳化的方式制备龙眼壳多孔碳材料(LSPC),通过 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扫描电镜等表征多孔碳材料的微观结构,并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其吸波性能进行分析,考察了磷酸(H3PO4)、氢氧化钾(KOH)和氧化锌(ZnCl2)对龙眼壳多孔碳材料结构和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化使得龙眼壳多孔碳结晶度下降、缺陷增多,形成了较多的异质界面和活化中心,增强了材料的极化损耗.与未活化的龙眼壳多孔碳相比,H3PO4 活化处理使得多孔碳材料的孔壁变薄、孔结构更为明显;KOH活化多孔碳材料不仅保留了龙眼壳连续的孔结构,而且孔壁出现了类似脊椎的波浪起伏结构;ZnCl2活化制得的龙眼壳多孔碳材料仅在原有的光滑截面形成许多小孔;综合分析表明,活化处理改善了龙眼壳多孔碳材料的吸波性能,其中以氢氧化钾活化制备的龙眼壳多孔碳材料吸波性能最佳,其反射损耗达到?43.57 dB,分别是LSPC-H3PO4 的 2.03 倍和LSPC-ZnCl2 的 3.02 倍;活化处理不同程度地改善了龙眼壳多孔碳材料的有效吸收带宽.对微观形貌关联的电磁损耗行为分析表明,活化促进了龙眼壳多孔碳材料中多层级孔结构的生成,有效降低了龙眼壳多孔碳材料的有效介电常数,改善了材料的阻抗匹配;同时,龙眼壳多孔碳材料可通过传导损耗、偶极极化、界面极化、多重反射等多重损耗机制衰减电磁波.


莫氏马尾藻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粮食与油脂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乙醇提取法提取莫氏马尾藻多酚.以多酚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对莫氏马尾藻多酚的抗氧化性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60 ℃、乙醇体积分数40%、料液比1∶25(g/mL)、提取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多酚含量为(6.26±0.57)mg/g.体外抗氧化结果表明,莫氏马尾藻多酚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28.1%、32.2%,对Fe3+也具有还原能力,表明莫氏马尾藻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菠萝AcNINV家族全基因组分离及表达分析
《果树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鉴定出菠萝NINV家族全基因组成员,初步阐明NINV基因与蔗糖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并分析菠萝NINV家族全基因组成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其表达特性,利用HPLC对蔗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菠萝中共鉴定出6个NINV基因,分布于5条不同染色体上,其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该基因家族启动子区域光反应元件数量最多。AcNINV外显子数量介于4~6个之间,其中AcNINV3、6外显子的数量为6个,亚细胞定位预测发现这2个基因都分布于叶绿体,属于α亚族;AcNINV1、2、4、5外显子的数量为4个,亚细胞定位预测发现这4个基因都分布于质膜,属于β亚族。在果柄、果皮、果心中表达量最高的是AcNINV2基因,在果肉中表达量最高的是AcNINV6基因。蔗糖含量随着菠萝果实成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AcNINV4基因在菠萝果实成熟过程中呈下调表达。【结论】AcNINV4可能是催化果实蔗糖降解的水解酶基因。
关键词: 菠萝(Ananas comosus) 蔗糖含量 碱性/中性转化酶 基因家族 基因表达


嘉积鸭母鸭体尺性状与瘦肉重的相关分析
《中国家禽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对嘉积鸭瘦肉重进行有效选择,研究测定了71日龄嘉积鸭体尺性状,运用SPSS 26.0软件分析体尺性状与瘦肉重间的相关性及其对瘦肉重的影响,建立了体尺性状与瘦肉重的最优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瘦肉重(Y)与龙骨长(X3)极显著正相关(r=0.394,P<0.01),与胸深(X4)显著正相关(r=0.276,P<0.05);龙骨长、胸深、半潜水长(X2)是影响71日龄嘉积鸭瘦肉重的重要指标,其中龙骨长对瘦肉重的直接影响最大,为0.649,胸深和半潜水长对瘦肉重的直接影响分别为0.386和0.283;71日龄嘉积鸭体尺对瘦肉重的最优回归模型为:Y=-680.197+ 33.651X3+27.744X4+8.531X2.综上所述,71日龄嘉积鸭瘦肉重与龙骨长、胸深和半潜水长密切相关,可通过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实现对瘦肉重进行间接选择.


添加裸花紫珠对王草青贮发酵品质和体外产气特性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 et Arn.)不同添加形式和添加量对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P.americanum,17.38%DM)青贮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体外产气特性的影响。试验以王草为原料,设置对照(CK),按王草200 g鲜重比例添加裸花紫珠水提物(ST)1%,2.5%,5%,鲜样混贮(XZ)2%,4%,6%,8%,裸花紫珠粉末(LF)0.5%,1.5%,2.5%,5%,青贮30天后,取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与CK比较,pH值均显著降低(P<0.05),8%XZ和5%LF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1)。5%LF的干物质含量(DM)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8%XZ和5%LF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最高(P<0.01)。5%LF的产气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1)。综上,添加裸花紫珠鲜样和粉末均能改善王草青贮饲料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和体外产气特性,其中添加5%裸花紫珠粉末效果最佳。


'热科1号'白木香内生真菌Diaporthe sp. BMX12次生代谢产物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热科1号’白木香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采用组织切块法分离内生真菌,通过真菌ITS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进行鉴定。采用硅胶、凝胶等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对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核磁共振谱、质谱、圆二色谱(electronic circular dichroism, ECD)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OD值法测定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活性。从‘热科1号’白木香中分离鉴定了内生真菌Diaporthe sp. BMX12,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diaporthone H (1)、diaporthone B (2)、diaporthone D (3)、cis-hydroxyscytalone (4)、内黄素(5)、4,6-二羟基-1(3H)-异苯并呋喃(6)、monodictyphenone (7)、diaporphasine A (8)、citreorosein (9)、4,6-dihydroxy-1H-isoindole-1,3(2H)-dione (10)、1,3,8-trihydroxyanthraquinone (11)、dicerandrol B (12)、dicerandrol A (13)、12-O-deacetyl-phomoxanthone A (14)。化合物1为聚酮类新化合物,化合物12~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和枯草芽孢杆菌ATCC 6533的抑制率大于50%。
关键词: ‘热科1号’白木香 内生真菌 次生代谢产物 聚酮类成分 抑菌活性


基于自适应RBF神经网络具有模型不确定性的四旋翼无人机指定时间预设性能控制方法
《农业机械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四旋翼无人机具有强耦合和欠驱动的特点,在飞行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进而影响整个无人机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指定时间预设性能约束控制策略。首先,针对四旋翼无人机的不确定数学模型难以精确建立,并且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存在外部未知扰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指定时间预设性能控制方法,将四旋翼无人机的轨迹跟踪问题转换为对位置子系统和姿态子系统的期望指令跟踪问题;其次,在设计控制器过程中,为了解决“微分爆炸”问题产生的滤波器误差,引入一种新型滤波误差补偿方法,通过RBF神经网络逼近外部未知扰动,并将预测结果补偿给控制器以提高轨迹跟踪的鲁棒性。最后,应用仿真模拟方法验证无人机控制系统稳定性和性能优势,通过飞行试验验证,微风聚拢环境下实际飞行轨迹与仿真模拟结果趋于一致,自主轨迹跟踪起降位置偏差小于1 cm,证明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四旋翼无人机 RBF神经网络 轨迹跟踪控制 预设性能约束 模型不确定性


以数量为基准的橡胶粒子粒径多样性及年度变化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橡胶粒子是胶乳中的重要组分,对胶乳稳定性、橡胶生物合成和加工性能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但橡胶粒子的大小和分布在不同种质间的差异及其年变化尚无系统研究.本研究以国家橡胶种质资源圃种植的 486 份巴西橡胶野生种和栽培种为研究对象,于 2020-2021 年割胶期间每月采割胶乳,应用激光散射粒度分布分析仪,对橡胶粒子平均径(Da)、中径(Di)、中径/平均径(Di/Da)、粒径≤0.259 μm的橡胶粒子频度、粒径≤0.197 μm的橡胶粒子频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质Da范围为 0.313~0.439 μm,变异系数为 0.008~0.206;Di范围为 0.209~0.366 μm,变异系数为 0.009~0.235;Di/Da 为 58.3%~84.9%,变异系数为 0.015~0.123;粒径≤0.259 μm 的橡胶粒子频度范围为31.1%~61.8%,变异系数为 0.013~0.322;粒径≤0.197 μm的橡胶粒子频度范围为 17.6%~46.4%,变异系数为 0.018~0.588,且 5 项指标在不同种质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适宜作为胶乳特性指标.(2)对 5 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Di与Da的相关系数为 0.781;粒径≤0.259 μm的橡胶粒子频度与粒径≤0.197 μm的橡胶粒子频度的相关系数为 0.976;相比Da,Di与Di/Da的相关性更大,相关系数达 0.814;相比Da,Di与粒径≤0.259 μm的橡胶粒子频度和粒径≤0.197 μm的橡胶粒子频度也更为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0 和-0.632,表明Di具有更强的统计学意义.(3)对Da、Di、Di/Da指标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各月份间存在一定差异,Da在 6-8 月、10 月、12 月差异不显著,9 月和 11 月稍低于其他月份;Di在 6-9 月、11 月、12 月间差异不显著,10 月份稍低于其他月份;Di/Da在 6 月、8 月和 9 月之间差异不显著,11 月和 12 月上升,7 月和 10 月明显下降.(4)Da、Di、Di/Da、粒径≤0.259 μm的橡胶粒子频度、粒径≤0.197 μm的橡胶粒子频度各月的测定值与年平均值均呈显著相关,隔月测定 3 次(6 月、8 月、10 月,7 月、9 月、11 月,8 月、10 月、12 月)与全年平均值相关系数均达 0.850 以上,可供未来橡胶粒子粒径测试采用.


小花睡莲内生菌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从热带睡莲中分离并筛选出有益内生真菌,以小花睡莲(Nymphaea micrantha Guill.&Perr.)为研究对象,通过水琼脂法对其叶、茎、花中内生菌进行分离,采用ITS序列分析方法对获得的菌株进行鉴定,采用构建系统发育树的方法确定菌株分类地位,采用药敏纸片法对内生菌发酵产物进行抗细菌和抗真菌试验。本研究共分离获得20株睡莲内生菌,其中真菌11株,细菌9株,对筛选的内生菌鉴定得到17株菌测序正常,在系统发育树中明显聚为两大支,均找到与其亲缘关系高度相似的菌株,并且确定了菌株的属。选取的8株内生真菌进行抑菌试验,对不同的供试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F-1 (Chaetomium globosum)、F-3(Diaporthe ueckerae)、S-1 (Gymnascella sp.) 3株内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和较广的抑菌谱。本研究筛选出的内生真菌大多具有抑菌活性,证明了睡莲内生菌有开发新的生防菌剂的巨大潜力,为睡莲内生菌的开发利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木棉高效组织培养繁殖技术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棉是木棉科木棉属落叶乔木植物,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观赏植物,是广州市和攀枝花市的市花,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具有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木棉传统的繁殖方式为播种和嫁接繁殖,其种子不易保存、易变质从而降低种子萌发率;而嫁接繁殖成活率更低。因此,本试验开展木棉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以木棉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开展对木棉种子不同消毒方法试验,确定最适合木棉种子的消毒方法,获得无菌种苗;并以无菌种苗为外植体,开展不同基础培养基、顶芽诱导激素组合、顶芽和丛生芽诱导和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的筛选及炼苗试验,探索最佳基础培养基、激素组合、诱导培养基和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及炼苗方法。结果表明:木棉组织培养最佳基础培养基为MS+蔗糖30 g/L+卡拉胶7.5 g/L;木棉种子最佳消毒方法为A2:75%乙醇消毒1 min→无菌水清洗5次→50%H2O2溶液消毒4 h→无菌水清洗5次;最佳木棉种子苗顶芽诱导分化幼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为6-BA+NAA的组合;最佳诱导及增殖培养基为C2:MS+6-BA 0.5 mg/L+IBA 0.5 mg/L+蔗糖30 g/L+卡拉胶7.5 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E3:1/2 MS+IBA 0.5 mg/L+蔗糖30 g/L+卡拉胶7.5 g/L+活性炭0.2 g/L;最佳炼苗基质为沙子∶泥炭土∶蛭石=1∶1∶1。通过对木棉种子消毒方法、培养基的筛选、激素组合及炼苗试验,对木棉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优化,并建立了高效木棉组织培养技术体系,为木棉种苗离体保存、优良单株扩繁、健康种苗繁育及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为木棉遗传转化体系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