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冷白玉'枣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与胚败育的关系
《林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等植物内源激素在促进胚胎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冷白玉'枣4个重要发育阶段胚胎和果肉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4)、顺式脱落酸(c ABA)和反式脱落酸(t ABA)的动态变化,探究枣胚败育与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的相互关系,为阐明枣胚败育机理提供证据,为败育胚的挽救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处于原胚、小球形胚、球形胚、鱼雷形胚4个时期的'冷白玉'枣为试材,监测幼果和幼胚发育状况,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枣果发育过程中正常胚、败育胚、胚正常果肉、胚败育果肉中IAA、GA4、c ABA、t ABA 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1)胚中IAA的含量显著高于果肉.在胚中,正常胚中IAA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而在败育胚中IAA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胚正常果肉中IAA含量变化呈倒V字形,而胚败育果肉中呈正V字形.2)胚中GA4的含量明显低于果肉,并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正常胚中GA4含量低于败育胚.胚发育正常果肉和胚败育果肉中GA4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 c ABA在果肉和胚发育过程中均表现为逐渐降低趋势.在正常胚中,c ABA含量大于果肉中的含量;败育胚中,c ABA含量小于果肉中的含量.4)胚中t ABA的含量高于果肉.在胚中,正常胚中t ABA的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在败育胚中t ABA呈逐渐上升趋势,并在后期高于正常胚.在果肉中,胚正常果肉和胚败育果肉中的t ABA含量均呈先下降后缓慢升高趋势.5)胚中低水平的GA4且较高水平的IAA,及后期低含量的t ABA、c ABA和较高的IAA/GA4比值有利于幼胚的正常发育.胚中IAA下降和t ABA增加及(GA4+IAA)/ABA比值下降是导致胚败育的重要因素.[结论]在枣幼胚发育前期,需要较高的生长类激素促进生长,而在发育后期胚中t ABA含量的增加可引起胚败育.


植物源性饲料添加剂对猪肉品质相关基因表达量影响研究
《养猪 》 2020
摘要: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使用不同配方的植物源性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的山西黑猪、晋阳白猪猪肉品质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行了测定,主要测定了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脂蛋白脂肪酶(LPL)、肌细胞生长素(MyoG)、糖激酶同工酶基因(HK)、ATP合成酶(ATP5B)、磷酸果糖激酶(PFK)基因相对含量.结果分析表明:使用植物源性饲料添加剂的试验猪各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极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1).植物源性饲料添加剂Ⅱ组又极显著高于植物源性饲料添加剂Ⅰ组(P<0.01).山西黑猪植物源性饲料添加剂Ⅱ组中H-FABP基因、LPL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晋阳白猪(P<0.05),其余各基因均为晋阳白猪高于山西黑猪.
关键词: 植物源性饲料添加剂 荧光定量PCR 猪肉品质相关基因 影响 研究


生长调节剂对葡萄扦插苗水分代谢和碳平衡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水分平衡和碳平衡在葡萄扦插成苗过程中的作用,并揭示生长素浓度对葡萄扦插苗水分代谢和碳平衡的影响.[方法]设置IAA 250 mg·kg-1IBA 250 mg·kg-1、IAA 750 mg·kg-1+IBA 750 mg·kg-1处理和对照(IAA 0mg·kg-1+IBA 0 mg·kg-1)处理插穗,测定成苗过程中的生长情况、水势、茎导水损失率(PLC)和最大导水率、叶片光合作用、可溶性糖、淀粉及非结构性碳(NSC)浓度等指标.[结果]IAA 250 mg·kg-1+IBA 250 mg·kg-1处理苗木生长情况好于IAA 750 mg·kg-1+IBA 750 mg·kg-1处理和对照.葡萄在扦插成苗过程中,凌晨水势无显著变化,正午水势呈降低趋势,在7月,IAA 250 mg·kg-1+IBA 250 mg·kg-1处理的正午水势显著低于IAA 750 mg·kg-1+IBA 750 mg·kg-1处理,也略低于对照,但6月不同处理间在正午水势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导水损失率(PLC)在扦插成苗过程中不断增大,由原来的约20%增加到接近50%,IAA 250 mg·kg-1+IBA 250 mg·kg-1处理的正午PLC在3个处理中最大.最大导水率除末期(7月)有少量上升外,其余时间均不断降低.扦插成苗过程中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均为前期不断下降,末期持平或略有上升,下降程度接近65%.IAA 250 mg·kg-1+IBA 250 mg·kg-1处理苗木正午水势更低,PLC更大,NSC浓度前期下降更快,末期浓度高于IAA 750 mg·kg-1+IBA 750 mg·kg-1处理和对照.[结论]葡萄扦插成苗过程中未受到水分输导障碍的胁迫,但受到一定程度的碳失衡影响.合适的生长素浓度能够促进苗木生长,降低胁迫程度.


中晚熟苹果新品种——晋富4号
《中国果业信息 》 2020
摘要:"晋富4号"苹果是由"晋富1号"芽变选育出的中晚熟新品种。2017年4月通过山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240.5 g;果形较端正,平均果形指数0.91;果顶较平缓,梗洼较深,梗洼及果面平滑无锈;萼洼中深,萼片残存;心室闭合(霉心病极少);果皮较薄,无裂


小麦材料CH1532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山西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持续挖掘并利用新的抗病基因是防治白粉病危害的一项长期任务。小麦材料CH1532苗期与成株期均对白粉病表现出良好抗性,为明确其抗白粉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利用苗期接种鉴定的方法对台长29/CH1532的F_1、BC_1、F_2及F_(2∶3)家系进行了抗病遗传分析,并利用i Select 90K SNP芯片对由其F_2构建的抗、感病池进行了扫描。结果表明,CH1532的白粉病抗性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暂命名为PmCH1532;多态性SNP主要位于第2同源群染色体,且富集于2DL染色体末端。因此,推断PmCH1532是1个位于2DL染色体端部的抗白粉病新基因。


高产节水多抗小麦新品种长麦6789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采用绿色育种理念和现代选择与鉴定技术,以中国农科院引进材料P236(19)为母本,以新培育的自主创新的中间材料长治02-6502为父本进行杂交,培育出高产节水多抗小麦新品种长麦6789。在2015、2016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组区域试验中,长麦6789两年平均产量为7 723.5 kg/hm~2,比对照中麦175增产5.7%。该品种株型紧凑、杆壮抗倒、多抗广适、灌浆快落黄好,于2017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山西中部晚熟冬麦区种植。


山西省规模养猪场的产排污系数测算
《中国猪业 》 2020
摘要:试验分别于春夏秋冬四季在山西省晋中一规模养猪场采集3个生产阶段(保育猪、育肥猪、妊娠母猪)的粪便、尿液、污水样品,测定样品成分组成.根据公式计算该猪场的产排污系数.试验得出的产排污系数明显高于第一次污普手册的结果.对比产排污系数,除保育猪的氮、氨氮外排放量外,保育猪的磷、COD及其他阶段的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与产生量的数值均在94.24%~120%之间.把产污系数代入公式得到山西省养猪业的排泄系数:一头生猪产粪1.06482kg/d、产尿量2.016821 L/d、氮的产生量45.68722 g/d、,磷的产生量15.3337 g/d、氨氮产生量2.135282 g/d、COD产生量29.74642 g/d.母猪产粪量2.920821 kg/d、产尿量7.550412 L/d、氮的产生量133.5327 g/d、磷的产生量59.34817 g/d、氨氮产生量8.516361 g/d、COD产生量87.22412 g/d.排泄系数为估算山西省的粪污的年产生量提供了准确的参考数据.


播期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满足农户对糯玉米种植的不同需求,探讨山西中晚熟地区播期对糯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晋糯18和晋糯20为试验材料,4月26日-7月5日,设置6个播期处理,研究其对产量、穗长、百粒重、穗粒重及籽粒蛋白质、淀粉、粗纤维素及赖氨酸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与品种对糯玉米产量及品质都有显著影响。其中B3播期(5月24日)处理下2个糯玉米品种产量、穗长、百粒重及穗粒重都高于其他播期处理,说明糯玉米适宜在小满前后播种。提前播期有利于籽粒蛋白质、赖氨酸相对含量的提高,而推迟播期降低籽粒粗纤维素、赖氨酸相对含量。B1与B6播期下籽粒淀粉相对含量低于其他播期,且B4、B5播期下籽粒淀粉相对含量高于其他播期。说明适当推迟播期有利于籽粒淀粉相对含量的提高,但过早或过迟播种均显著降低籽粒淀粉含量。糯玉米籽粒中粗纤维素含量与品种遗传背景密切相关,且推迟播种后品种差异对籽粒淀粉含量的影响降低。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积温、降水量与产量、穗粒重以及赖氨酸相对含量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穗长、百粒重均达到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播期对产量性状及籽粒赖氨酸相对含量有显著影响。在山西中晚熟地区糯玉米在小满前后播种时产量最高,适当提前有利于籽粒蛋白质、赖氨酸含量的提高,适当推迟有利于籽粒粗纤维素、淀粉含量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