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加工工艺对黑小麦麸皮戊聚糖组成与理化性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 2021
摘要:以黑小麦麸皮为研究对象,采用挤压、微波-挤压加工工艺处理黑小麦麸皮,分别提取水溶性和水不溶性戊聚糖,并采用离子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流变仪分析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戊聚糖组成与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黑小麦麸皮经挤压、微波-挤压加工工艺处理后,水溶性戊聚糖得率增大,水不溶性戊聚糖得率减小,总戊聚糖得率由5.76%分别增加到6.43%和11.32%;不同戊聚糖组分的单糖组成主要由阿拉伯糖、木糖和葡萄糖以及微量半乳糖组成;挤压、微波-挤压处理后葡萄糖含量增加,水溶性戊聚糖的分支度逐步降低,水不溶性戊聚糖分支度逐步升高;各戊聚糖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和黏度随加工工艺处理均有所下降,结合态阿魏酸含量明显增加.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挤压、微波-挤压加工工艺处理黑小麦麸皮,有助于提高戊聚糖得率,增加水溶性戊聚糖的含量,可以进一步改善戊聚糖的理化性质.


8个早熟梨品种在山西太谷的表现
《中国果树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引进‘甘梨早6’‘甘梨早8’‘苏翠1号’‘苏翠2号’‘翠玉’‘初夏绿’‘特早熟D-2’和‘早金酥’等8个早熟梨品种在山西省太谷地区试栽。结果表明:‘翠玉’‘初夏绿’和‘特早熟D-2’表现良好,果实品质好,萌芽率高,易成花,早果,抗病性强,综合评价上;‘甘梨早6’和‘甘梨早8’果形不正,色泽不均匀,近萼端呈绿色,肉质疏松;‘苏翠1号’和‘苏翠2号’果个小,裂果严重,坐果率低;‘早金酥’果形不一致,果面不光洁,果点明显。综合来看,‘翠玉’‘初夏绿’和‘特早熟D-2’适宜在山西省太谷地区推广。


不同粗饲料组合对晋南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研究
《草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研究全株玉米青贮(WCS)、小麦秸秆(WS)和苜蓿青贮(AS)不同组合比例对晋南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筛选不同饲料组合应用的最适比例。将全株玉米青贮、小麦秸秆、苜蓿青贮以不同比例组合(80∶10∶10,70∶10∶20,70∶20∶10,60∶10∶30,60∶20∶10,60∶30∶10,50∶10∶40,50∶20∶30,50∶30∶20,50∶40∶10,0∶100∶0,100∶0∶0,0∶0∶100)进行体外发酵试验,测定分析不同饲料组合对体外产气量(GP)、干物质降解率(IVDMD)、pH、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计算各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值(SFAEI)和综合组合效应值(MFAEI)。结果表明,全株玉米青贮、小麦秸秆和苜蓿青贮的组合比例对GP的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全株玉米青贮比例增加,GP逐渐增加。各组体外发酵液pH保持为6.68~6.89(P<0.01)。NH3-N的变化范围为14.31~26.01mg·100 mL-1(P<0.01)。全株玉米青贮比例一定时,IVDMD随着苜蓿青贮比例增加而增加。不同比例组合的全株玉米青贮、小麦秸秆和苜蓿青贮体外发酵液中VFA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60∶30∶10组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丙酸浓度也为最高(13.99 mmol·L-1)。各比例组合乙酸/丙酸在2.76~3.20,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组合的综合组合效应值均为正组合效应,70∶20∶10综合组合效应值(0.9343)最高。由此可见,全株玉米青贮、小麦秸秆和苜蓿青贮比例为70∶20∶10时,组合效应最佳。
关键词: 全株玉米青贮 小麦秸秆 苜蓿青贮 组合效应 体外产气法


外源硒对'晋苦荞5号'光合特性、籽粒硒积累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叶面喷施的手段研究了不同喷施时期和不同喷施浓度硒对‘晋苦荞5号’光合特性、籽粒硒积累、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硒显著促进植株生长,高浓度硒则抑制其生长。当硒浓度≤1 mg·L-1时,随硒浓度的增加,除籽粒总黄酮外的各项指标均显著提高,并以0.5 mg·L-1的浓度为最佳,同T0相比,T0.5处理SPAD值可提高1.9%~2.2%;净光合速率提高3.2%~5.0%;干物质积累提高1.2%~2.0%;籽粒硒含量可提高1.5~17.7倍;蛋白质含量可提高1.1%~1.6%;脂肪含量可提高2.5%~2.6%;籽粒总黄酮含量则降低2.2%~4.5%;籽粒千粒重可提高3.0%~3.7%;产量可提高9.9%~12.4%。总之,叶面喷施硒可明显提高‘晋苦荞5号’植株光合作用、籽粒硒含量,明显改善品质和提高产量,但不利于籽粒总黄酮的积累,其中以现蕾期喷施0.5 mg·L-1的硒为最佳。


3类功能助剂对酥梨的安全性及其对重要害虫防效的影响
《植物保护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3类不同功能助剂在酥梨园的安全使用技术及其对梨园重要害虫防效的影响,在田间梨树不同发育期,调查3类、共6种功能助剂对果实和叶片的药害率;调查3种安全助剂与4种农药混配后对梨小食心虫和梨木虱的防效。结果表明,6种功能助剂对梨果药害率从高到低依次为15 d幼果、45 d小果和75 d膨大期果实;6种助剂对叶片均安全。在较低温度下施药可显著降低功能助剂对梨果的药害率。6种助剂对果实药害率从高到低依次为NF100、Silwet 408、GY-Tmax、GY-T1602、 GY-T12和迈道。迈道、GY-T12显著提高22.4%螺虫乙酯悬浮剂、20%呋虫胺可溶粒剂和5%阿维菌素微乳剂对梨木虱的防效,GY-T1602显著提高了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和20%呋虫胺可溶粒剂的对梨木虱的防效;迈道、GY-T12和GY-T1602显著提高了5%阿维菌素微乳剂、20%呋虫胺可溶粒剂和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效。该结果为功能助剂在酥梨园的安全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探究有机肥在果树栽培中的施用技术
《新农民 》 2021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中,人们对绿色水果 的食用标准越来越高,有机肥在果树栽培中的使用价值也越 来越高。由于有机肥料的施用相对来说更加绿色和环保,在 果树栽培中施用有机肥料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 果树的健康成长和所结出水果的营养价值。因此,我们对有 机肥在果树培养中的施用技术进行重点分析,探究有机肥在 果树栽培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升我国果树栽培的技术。


发芽黑小麦富集γ-氨基丁酸的培养组分优化
《食品工业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优化发芽黑小麦富集γ-氨基丁酸的培养组分,试验以"运黑161"为原料,经微酸性电解水浸泡处理,以谷氨酸钠、磷酸吡哆醛、氯化钙、氯化钠为培养液。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培养组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谷氨酸钠质量浓度为2.28 mg/mL、氯化钙浓度为1.5 mmol/L、磷酸吡哆醛浓度为2.5 mmol/L、氯化钠浓度为100 mmol/L时,发芽黑小麦中γ-氨基丁酸的富集量较高,为1.68 mg/g。试验结果为黑小麦芽功能性产品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小麦抗感品种间作和混种对白粉病的控制效果
《麦类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小麦抗感品种间作和混种对白粉病的防控效果,2018-2019年,在农业部太原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利用近免疫品种晋麦104号与感病品种晋麦86号进行了间作和混种防控白粉病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抗、感品种间作、混种可以降低感病品种晋麦86号对白粉病的严重度。与单作区相比,间作区感病品种的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严重度降低率分别为8.35%、24.69%、20.11%,其中倒二叶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抗、感品种间作对感病品种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白粉病的相对防效分别为34.14%、44.79%、32.97%。抗感品种按抗∶感比1∶1、2∶1、1∶2(m∶m)混种较单作感病品种(0∶1),均降低了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严重度,最终相对防效分别为30.25%~74.49%、41.96%~64.67%、36.39%~53.69%。其中倒二叶的相对防效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抗、感混种比例2∶1较1∶2均降低了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严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