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福州地区山羊病例中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福建畜牧兽医 》 2018
摘要:为了解目前福州地区羊场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感染情况,对60只来自福州地区的病死羊进行捻转血矛线虫、东方毛圆线虫、蛇形毛圆线虫、美丽筒线虫、普通奥斯特线虫以及隐孢子虫等寄生虫检查。结果显示:60只病死羊中检出45只有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检出率为75%;5只有东方毛圆线虫感染,检出率为8.3%;2只有蛇形毛圆线虫感染,检出率为3.3%;2只有隐孢子虫感染,检出率为3.3%;未检出美丽筒线虫和普通奥斯特线虫。在生产实践中,要加强羊场饲养管理和羊粪便无害化处理措施,以便能更好地做好羊场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的防控工作。
关键词: 福州地区 羊场 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 检测


早期断奶对舍饲福清山羊羔羊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舍饲福清山羊早期断奶的育肥效果,分别测定早期断奶和自然断奶(CK)处理羔羊150日龄内的生长性能和35日龄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早期断奶处理在15~30日龄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低于自然断奶处理(P<0.01),但60、90、120和150日龄的平均日增重均高于自然断奶组,其中120日龄到150日龄之间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自然断奶组(P<0.01);早期断奶组全期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自然断奶组(P<0.01),150日龄羔羊平均体重比自然断奶高2.3kg (P<0.01)。除血糖外,早期断奶和自然断奶35日龄羔羊的其他6项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自然断奶组血糖含量极显著高于早期断奶组(P<0.01)。本研究表明舍饲福清山羊实施早期断奶可促进其快速育肥生产。


中国茶产业的发展思考及其对策研究
《中国茶叶 》 2018
摘要:通过从规模、效益和供求3个方面,结合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梳理了中国茶产业近年来发展的情况,研究显示区域性竞争推动茶产业整体规模扩张、市场化导向提升茶产业整体效益、茶叶需求增长趋缓致使供求逐渐失衡,这些对中国茶产业未来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高干率、高胡萝卜素型甘薯新品种福薯604的选育及特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干率、高胡萝卜素甘薯新品种福薯604是以广薯87为母本计划集团杂交选育而来,2016年通过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为国品鉴甘薯2016008。通过对福薯604的形态特征、生产力、生长动态、品质特性及抗病性等生理特点进行多年多点的研究,结果表明:福薯604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分别比对照广薯87分别增产17.15%和21.69%,薯块干物质含量达到30.43%,食味、外观品质优,同时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其中胡萝卜素含量达到7.6 mg/100 g,中抗蔓割病和I型薯瘟病,适于在中国南方甘薯种植区域种植。


琯溪蜜柚常温贮藏保质期研究
《东南园艺 》 2018
摘要:琯溪蜜柚具有良好的耐贮藏运输等保质特性,但随着贮藏期延续,品质呈不断下降。为研究其保质期,在平和县开展琯溪蜜柚基地保鲜贮藏试验。在海拔597~225 m、树龄15~20年的4个作业区各选1株结果量≥100粒的丰产植株,10月15日采果常温贮藏,每隔15 d测定外观、内质等指标,共测9次。结果表明,贮藏时间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即随贮藏期延后,果实汁胞粒化率加剧,二者呈二次非线性增长关系;果实成熟度对品质影响居次,同一时间,随海拔降低果实成熟度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升高,果形指数降低。果实可滴定酸随贮藏期延后先升后降呈二项式单峰变化;可溶性固形物变化与其相似亦呈单峰,但理论峰值为采后86 d,与可滴定酸理论峰值74 d相较,果实降酸早、退糖慢,理论时差约12 d。推荐琯溪蜜柚最佳食用期为成熟期采后30 d内,果实常温保质贮藏期为采后90 d内。


观赏盆栽猕猴桃栽培管理技术
《东南园艺 》 2018
摘要:猕猴桃属落叶藤本果树,其花色丰富、果型果色多样,可作为果树观赏盆栽的理想材料。本文从砧木选择、接穗嫁接、盆栽管理等方面对猕猴桃盆栽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猕猴桃产业化集成创新利用提供参考。


异源表达Hvsusiba2基因提高水稻胚乳淀粉含量的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麦糖信号诱导转录因子(sugar signaling in barley,Hvsusiba2)作用于淀粉合成途径的上游,是大麦(Hordeum vulgare)淀粉合成途径的关键调控因子。本研究将Hvsusiba2基因构建在淀粉分支酶基因启动子pSBEⅡb下游,利用启动子的胚乳优势表达特性,驱动Hvsusiba2在胚乳中表达,增加水稻(Oryza sotiva)胚乳总淀粉含量。采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获得转化株系。对2个单拷贝整合转基因株系相关基因转录分析显示,Hvsusiba2基因在水稻茎、叶及种子中均能正常转录。与支链淀粉合成相关基因(淀粉分支酶基因(starch branching enzyme,OssbeⅡb)、异淀粉酶基因(isoamylase,Osiso1)及蔗糖转运蛋白酶基因(sucrose transporter,Ossut1))在3个组织中的转录高于对照2倍以上;蔗糖合成酶基因(sucrose synthase,Ossus2,Ossus3)和蔗糖转运蛋白基因(Ossut5)在茎和种子中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蔗糖合成酶基因(Ossus1)、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U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Osugp1)和淀粉分支酶基因(OssbeI)在茎和叶中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两个株系成熟种子中淀粉含量分别由77.73%提高到86.49%和85.15%。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异源表达Hvsusiba2基因是通过提高部分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在种子中的表达来提高种子淀粉含量的。研究结果为利用分子手段提高水稻胚乳淀粉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 大麦糖信号诱导转录因子基因(Hvsusiba2) 淀粉 基因表达


适制乌龙茶品种新梢主要品质化学轮廓的模式识别研究
《茶叶学报 》 2018
摘要:为探明适制乌龙茶品种新梢的基本生化特性,本研究以绿茶品种春季鲜叶为对照,对福建代表性乌龙茶品种春季和秋季鲜叶的水浸出物(WEs)、茶多酚(TPs)、游离氨基酸(FAA)、可溶性糖(WSSs)和咖啡因(CAF)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基于主要品质成分及其组合变量的可视化模式识别结果表明,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能有效刻画出4种不同嫩度绿茶和乌龙茶品种春季鲜叶样(即绿茶品种幼嫩鲜叶样、绿茶品种成熟鲜叶样、乌龙茶品种幼嫩鲜叶样和乌龙茶品种成熟鲜叶样)主要品质化学轮廓的群体差异,另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均可直观呈现采摘季节和芽叶嫩度对乌龙茶品种鲜叶主要品质化学轮廓的影响。单变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春季鲜叶样中的绿茶品种幼嫩鲜叶有较高的WEs和TPs含量,成熟鲜叶有较高的WSSs和较低的CAF、FAAs含量;乌龙茶品种幼嫩鲜叶有较高的FAAs和较低的WSSs含量,成熟鲜叶有较高的CAF和较低的WEs、TPs含量。此外,乌龙茶品种秋季幼嫩鲜叶有较高的WEs、TPs和CAF含量,成熟鲜叶有较高的WSSs和较低的CAF含量。该研究结果可为乌龙茶品种生化鉴定和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