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441条记录
山茶花~(60)Co-γ射线辐照诱变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8

摘要:本研究应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先后对嫩枝插穗以50、75、100 Gy剂量,盆栽苗以50、100、200 Gy剂量进行辐照试验。结果表明,90 d后,嫩枝插穗全部死亡,盆栽苗仅仅存活3株,其中一株叶片略表现卷曲畸形,可作为进一步培育的育种材料。由此说明,山茶花盆栽苗的耐受辐照程度略高于嫩枝插穗,50 Gy以上剂量过高。

关键词: 山茶花 ~(60)Co-γ射线 辐照诱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其与不同杀菌剂间的交互抗性

植物保护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其与不同杀菌剂间的交互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省5个地区的73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对氟啶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73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对氟啶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所有菌株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在0.0023~1.2863μg/mL之间,平均值为0.2573μg/mL,其敏感性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EC_(50)平均值0.2573μg/mL作为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5个地区的菌株群体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但是不同地区的菌株个体间差异较大;氟啶胺与多菌灵、百菌清、丙环唑、烯唑醇、咪鲜胺和异菌脲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 氟啶胺 敏感基线 交互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余甘子果实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果树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系统分析评价余甘子果实营养品质,为余甘子的有效开发和综合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9个不同品种余甘子果实为试材,测定16项营养成分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余甘子营养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余甘子果实普遍表现为高钾,高镁,高维生素C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5个主成分,得出综合得分排在前5位的品种为‘青皮’‘兰丰1号’‘甜种’‘玻璃甘’‘榕甜’;系统聚类分析将9个品种样品分为4类,第1类:‘特甜’‘BLG1’‘TZ1’;第2类:‘兰丰1号’‘青皮’;第3类:‘榕甜’‘饼甘’;第4类:‘甜种’‘玻璃甘’。【结论】找出了余甘子果实品质综合评价的5个主成分,并建立评价函数模型:F=0.322Z1+0.237Z2+0.157Z3+0.126Z4+0.074Z5,揭示了不同品种余甘子果实品质的差异;筛选出‘青皮’和‘兰丰1号’2个品种的综合品质较好,适宜作为功能性产品原材料开发利用。

关键词: 余甘子 营养成分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离子交换色谱法分析青枯雷尔氏菌Tn5转座子突变菌株的异质性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Tn5转座子突变菌株的异质性,筛选出无致病力高效生防菌株。【方法】利用已构建的青枯雷尔氏菌致病力参考指标"弱化指数(attenuation index,AI)"和接种番茄植株的生物测定法对60株供试的青枯雷尔氏菌Tn5转座子突变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利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法研究不同致病力突变菌株的色谱行为异质性;构建色谱效价指数(chromatography titer index,CTIi),CTIi=Si/(S1+S2+S3)×100%(i=1、2或3;S1、S2和S3分别对应P1、P2和P3的峰面积),测定不同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突变菌株的CTIi值,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PCC)分析色谱效价指数与突变菌株的致病力和青枯病害防治效果的相互关系。【结果】基于AI值和生物测定结果,青枯雷尔氏菌Tn5转座子突变菌株具有3种不同致病力类型:强致病力、无致病力和中间型。强致病力菌株共33株,其AI值介于0.49—0.63,接种番茄15 d,植株发病率为66.33%—100%;无致病力菌株共有20株,其AI值介于0.78—0.89,接种番茄15 d,植株发病率为0;中间型菌株共有7株,其AI值介于0.68—0.73,接种番茄15 d,植株发病率为24.17%—45.92%。20株无致病力突变菌株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测定结果显示,防治效果介于16.68%—92.45%,菌株T831防治效果最好,达91.74%,其次是菌株T780,防治效果为87.51%,菌株T497防治效果最差,为16.68%。不同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的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结果显示,青枯雷尔氏菌经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可以分离出P1(出峰时间为0.6 min)、P2(出峰时间为4.4或4.5 min)和P3峰(出峰时间为5.9或6.0 min);强致病力菌株和无致病力菌株均具有3种不同峰类型:单峰、双峰和3个峰,强致病力菌株的主峰为P3峰,无致病力菌株的主峰为P1峰,中间型菌株有双峰和3个色谱峰两种类型;强致病力菌株中CTI3为100%的菌株,致病力最强,诱导番茄植株发病率均达85%以上,CTI3<100%的菌株,接种后番茄植株发病率介于66.33%—84.14%;无致病力菌株中CTI1达100%的菌株,其防治效果高,均达到80%以上,CTI1<90%的菌株,其防治效果低,介于16.68%—63.62%;CTI3与突变菌株致病力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PCC值为0.62;CTI1与无致病力突变菌株的防治效果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PCC值为0.80。【结论】青枯雷尔氏菌Tn5转座子突变菌株具有3种致病力类型,不同致病力菌株的色谱行为不同。构建的色谱效价指数CTI1可用于快速筛选出无致病力高效生防菌株,CTI3可作为青枯雷尔氏菌致病力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 高效离子交换色谱 青枯雷尔氏菌 青枯病 Tn5转座子 突变菌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铁皮石斛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福建农业科技 2018

摘要:通过铁皮石斛扦插材料的选择、插穗消毒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基质配比选择等进行试验对比,探讨其扦插育苗技术,以提高铁皮石斛插穗抽芽率。结果表明:筛选出利于插穗萌发的生长调节剂与基质组合,即以生长调节剂组合TDZ 200mg·L~(-1)+NAA100mg·L~(-1)+IBA200mg·L~(-1)浸泡处理插穗,配合水苔为扦插基质,30d抽芽率为80.0%~85.5%,且以假鳞茎以上部幼嫩组织为插穗材料利于芽的分化。

关键词: 铁皮石斛 扦插繁殖 育苗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鹅多瘤病毒VP1基因的克隆及Eva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中国兽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鹅多瘤病毒(goose hemorrhagic polyomavirus,GHPV)VP1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从1株樱桃谷鸭源GHPV(命名为FJ201601株)扩增获得VP1基因核苷酸序列全长,并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和遗传进化分析,明确其VP1基因分子特征。基于GHPV各分离株VP1基因特点,设计特异性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建立基于Eva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HPV方法。结果显示,克隆的FJ201601株VP1基因全长为1 062bp,与GHPV各参考分离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9.7%~100.0%;在遗传进化上可将GHPV分为2个大的遗传进化分支(Clade 1和Clade 2),FJ201601株属于Clade 2分支。建立的EvaGreen检测GHP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其标准曲线方程y轴截距为39.12,斜率为-3.489,扩增相关系数为0.996,扩增效率为99.7%;敏感性强,最低检测限为88.0拷贝/μL;特异性好,扩增产物的溶解曲线分析只出现单一的特异峰,Tm值为(82.18±0.22)℃,无引物二聚体,对水禽常见病原检测均为阴性;重复性好,组内变异系数和组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62%~1.76%和0.92%~2.44%。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80份多品种生长不良鸭进行检测发现4份阳性(樱桃谷鸭2份、麻鸭2份),阳性率为5%(4/80)。本研究证实麻鸭中存在GHPV感染,为丰富GHPV感染宿主谱和开展GHPV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和致病机理研究提供检测手段。

关键词: 鹅多瘤病毒 VP1基因 Eva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樱桃谷鸭 麻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色组装防控技术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

贵州农业科学 2018

摘要:为假眼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示范提供技术支撑,以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能作为指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6种绿色组装防控技术和5种单项防控技术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单项防治技术茶皂素的防效优于其他单项技术,防治21d后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能分别为65%和70%;组装防控技术以诱虫板+生物农药组合和黑光灯+生物农药组合的防治效能明显优于黑光灯、诱虫板和生物农药单项防控,其中诱虫板+茶皂素组合防控技术的防治效能最佳,21d后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能分别达92.1%和93.1%,可作为假眼小绿叶蝉综合防控措施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蝉 绿色防控技术 组装技术 田间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柚园低碳经营模式的建立与评价

东南园艺 2018

摘要:果园经营模式直接影响其可持续生产,果园低碳经营是未来果业发展的趋势。通过对柚园系统进行生态调研,分析柚园的生态功能和生态问题,建议应用资源节约型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建立柚园低碳经营模式,并对其进行经济、生态、社会评价。

关键词: 柚园 低碳 经营模式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屏南县甘棠乡小梨洋村驻村扶贫实践与思考

福建农业科技 2018

摘要:针对小梨洋村的特点,总结了3年驻村扶贫工作实践,在培养种养能手、建立联动生产模式、整治村庄环境卫生、推进乡村旅游5个方面开展工作,并提出进一步巩固提升的建议:巩固并强化支部领导核心,牢固把握产业驱动发展,加固外部资源投入渠道,稳固扶贫机制保障。

关键词: 科技扶贫 乡村振兴 挂钩帮扶 宁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轮状病毒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猪轮状病毒(PoRV)VP6基因序列特征,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条件优化后,建立检测PoRV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Taq 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敏感性高,最低可检测192拷贝·μL~(-1);特异性强,对猪常见病原(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瘟病毒和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等)检测均为阴性;重复性好,扩增相关系数为0.999,其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25%~1.26%和0.31%~1.49%.对临床收集的79份猪腹泻病料进行常规RT-PCR检测,检测出阳性样品4份,阳性率为5.06%(4/79);对这79份病料进行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检测出阳性样品6份,阳性率为7.59%(6/79);同时,4份经RT-PCR检测为阳性的样品经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均为阳性,符合率达100%.本研究建立的方法为PoRV早期感染诊断提供检测手段.

关键词: 猪轮状病毒 TaqMan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