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簇生穗基因OsCl-6的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Oryza sativa)穗部性状的改良对水稻产量提高和品种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水稻簇生穗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水稻的穗发育以及相应基因的调控方式。本研究通过构建籼稻(O.sativa ssp.indica)簇生穗材料内江P164和单粒稻9311的正交和反交群体,确定该性状为单基因不完全显性遗传。通过混合群体分离分析法和隐性群体分析法将该基因定位于第6染色体长臂标记ID441和ID020之间,区间内预测有23个基因。推测LOC_Os06g39650为候选基因,并对候选基因进行克隆,测序表明该基因(命名为:水稻簇生穗基因(O.sativa clustered spikelets gene-6,OsCl-6))CDS的第1 556的碱基发生了突变,由A突变为G,碱基的改变造成氨基酸序列发生突变,第519位的氨基酸由天冬酰胺(N)突变为丝氨酸(S),推测从而形成簇生穗性状,进一步对6个非簇生粳稻品种和7个非簇生籼稻品种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OsCl-6基因可能是簇生穗基因短花梗(shortened pedicels)sped1-D的等位基因。本研究为阐明水稻穗簇生形成机理以及选育穗大、着粒密度高的水稻新品种提供了基因资源。
关键词: 水稻 簇生穗 水稻簇生穗基因(OsCl-6) 精细定位 克隆 序列分析


橄榄多酚类物质研究进展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橄榄是中国传统的药用植物,其中多酚类物质是橄榄重要的功效成分之一。目前,橄榄多酚类物质研究较为广泛,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温浸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与微波协同辅助提取法等,分离纯化后采用液相色谱或液质联用技术鉴定多酚类物质的种类和成分,并对其抗氧化、抗病毒、抗菌消炎、抗癌抑癌、解酒护肝和提高机体免疫等方面的药理活性进行验证。此外,橄榄多酚类物质合成和代谢分子机理也已经被初步阐释。基于上述研究报道,本文进一步对橄榄多酚类物质后续研究方向和产业化开发利用前景进行展望。


福建省安溪县铁观音茶园土壤钾素状况
《茶叶学报 》 2018
摘要:为更好了解福建省安溪县铁观音茶园土壤钾素营养状况,对安溪县10个茶叶主产乡镇77个铁观音茶园土壤(分0~20cm、20~40cm两层)和相对应茶叶的钾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安溪县铁观音茶园土壤全钾含量总体较高,0~20cm土层的全钾含量在1.89~42.45g·kg~(-1)之间,平均12.09g·kg~(-1);20~40cm土层的全钾含量在2.44~40.31g·kg~(-1)之间,平均值12.41g·kg~(-1);潮砂土、粗骨土和黄壤全钾含量较高,而红壤、水稻土、赤红壤全钾含量较低。安溪县铁观音茶园土壤速效钾总体含量较低,0~20cm土层速效钾含量37.89~190.02mg·kg~(-1),平均86.95mg·kg~(-1);20~40cm土层变幅28.25~195.80mg·kg~(-1),平均75.25mg·kg~(-1);粗骨土、红壤、黄壤速效钾含量较高,而赤红壤、潮砂土和水稻土速效钾含量较低。茶叶钾含量11.20~18.03g·kg~(-1),平均值14.87g·kg~(-1)。茶叶中的钾含量与0~20cm、20~40cm土层土壤全钾含量相关关系均不显著,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速效钾含量直接影响茶树钾素的吸收和累积,可以作为茶园土壤钾素供应水平的指标,铁观音茶叶钾浓度也可作为茶树钾素营养诊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生物质炭调控烟草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
《福建农业科技 》 2018
摘要:烟草为忌连作作物,长期连作使烟草病虫害加剧,土壤有害微生物积聚,导致病原菌在土壤中占据主导优势,使得土壤营养元素失衡、作物自毒作用加重、土壤微生物区系失衡、酶活性改变。土壤微生态失衡,是烟草连作障碍产生的根本原因。生物质炭的多孔性、偏碱性及其养分特性,使其成为定向调控根际微生物种群特征、恢复并重建健康根际生态系统、克服烟草连作障碍的重要途径。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学过程,生物质炭定向调控根际微生物的种群特征,恢复并重建健康的根际生态系统,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及细菌数量,使土壤微生物从真菌主导型向细菌主导型转化,使病原菌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失去主导优势,维持土壤微生态平衡,最终达到缓解和根治连作障碍的目的。通过分析植烟土壤连作障碍成因,综述生物质炭对烟草连作障碍的调控作用,并提出生物质炭调控烟草连作障碍的作用机制。


菜用大豆籽粒代谢物的相关性分析
《大豆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菜用大豆食味品质与代谢物的种类和数量显著相关,为研究菜用大豆籽粒代谢物间的相关性,以菜用大豆新品种闽豆6号为材料,采用气质谱联用仪(GC-MS)对不同时期籽粒的代谢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检测到的102种代谢物中,有机酸36种,其次为氨基酸21种、多元醇11种、糖9种、磷酸7种、胺类5种、脂肪酸和核苷酸各4种、其它物质5种;对这9类代谢物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氨基酸与有机酸、糖及其它类代谢物均成负相关,与多元醇、磷酸、胺、核苷酸以及脂肪酸均呈正相关,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9种糖类代谢物相关分析表明蔗糖与葡萄糖和果糖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1种氨基酸的相关分析表明除蛋氨酸与半胱氨酸、焦谷氨酸与蛋氨酸和谷氨酸负相关外,其它氨基酸均两两正相关,此外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以及焦谷氨酸与其它20种氨基酸的相关性较弱;阿魏酸等6种酚酸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苯甲酸与其它5种酚酸相关性均不显著;阿魏酸与没食子酸、奎尼酸和莽草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芥子酸呈显著正相关;没食子酸与奎尼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奎尼酸与莽草酸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菜用大豆品质改良提供依据。


基于SCoT标记的福建茶树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茶叶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CoT标记对福建茶树资源进行分析,构建适用于福建茶树资源SCoT-PCR扩增体系。从38条SCoT引物中筛选出的16条多态性引物,构建了55份茶树品种(系)的SCoT标记指纹图谱。对55份材料共扩增出219条条带,多态性条带为216条,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3.8条,多态性比率PPB为93.15%,55份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Genetic similarity,GS)介于0.49~0.85,平均为0.67。SCoT标记分析55份供试材料共两个群体的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93,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4,Nei基因多样性为0.32,香农指数Shannon为0.48,遗传分化Gst为0.067,基因流Nm为7.01。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4处,将55份茶树资源分成2大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