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柠条发酵粉复配鸡粪基质对黄瓜光合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柠条发酵粉复配鸡粪作为栽培基质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柠条粉作为栽培基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柠条发酵粉与鸡粪按不同体积比设5个处理(1:40%鸡粪+30%柠条发酵粉+30%珍珠岩;2:30%鸡粪+40%柠条发酵粉+30%珍珠岩;3:20%鸡粪+50%柠条发酵粉+30%珍珠岩;4:10%鸡粪+60%柠条发酵粉+30%珍珠岩;5:草炭∶珍珠岩=2∶1),其中处理5为CK,研究柠条发酵粉复配基质物理性状及其对黄瓜盛果期功能叶叶绿素、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柠条发酵粉中添加20%或30%鸡粪基质的干体积质量、总孔隙度、通气孔隙、持水孔隙与CK基质接近,大小孔隙比优于CK;与CK相比,这2个处理能提高黄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功能叶片电子传递能力和PSⅡ潜在活性及光能转化效率,这2种基质栽培黄瓜的长度、直径、单果质量及产量等也表现良好。【结论】柠条发酵粉中添加20%或30%鸡粪在栽培黄瓜时为最适基质配比,柠条发酵粉具有作为栽培基质的潜能,可作为西北干旱地区设施无土栽培基质进行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 柠条粉 鸡粪 栽培基质 黄瓜 光合速率 叶绿素荧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通过降低mTOR的表达增加了哺乳动物的寿命并且延缓了组织特异性衰老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抑制雷帕霉素(TOR)的活性可以延长很多模式生物体的生命周期,包括酵母、蠕虫、果蝇等等。此外,删除酵母中TOR1基因的表达引起酵母寿命的重复延长,这种延长是通过营养缺陷所不能够达到的。许多研究结果表明TOR在调控哺乳动物的寿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对生长20个月的小鼠进行一种小鼠机械的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抑制剂雷帕霉素的处理,发现雄性小鼠的寿命延长9%,雌性小鼠的寿命延长13%。当在小鼠9个月的时候进行处理的时候,雄性和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同种幼虫踪迹对未受孕异色瓢虫雌虫行为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幼虫踪迹对食蚜瓢虫取食和交配的影响,通过室内笼罩试验方法,研究了同种幼虫踪迹对未受孕雌虫停留时间和交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虫踪迹对未受孕交配雌虫的停留时间没有显著的影响,食物条件对未受孕雌虫停留时间的影响也不明显,未受孕雌虫与雄虫的交配很少发生在蚕豆苗上,交配位置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用量对设施滴灌栽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滴灌条件下设施番茄适宜的氮肥施用量,选择北京市顺义区代表性日光温室进行田间试验,设置0、90、180、270、360、450 kg·hm-26个氮肥水平,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设施滴灌栽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累积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为0~360 kg·hm-2时,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番茄产量增高;当施氮量超过360 kg·hm-2时,番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却呈下降趋势。番茄品质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施氮量为450 kg·hm-2时,番茄果实的糖酸比最高,风味较佳。随着施N量的增加,各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增加,尤其当施氮量大于270 kg·hm-2时,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施氮量360 kg·hm-2为0~1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增加的拐点,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与0~360 kg·hm-2施氮量呈线性相关。结合北京郊区土壤肥力状况,番茄氮肥推荐施用量为270~360 kg·hm-2,在当前农民习惯施氮量450 kg·hm-2条件下,减少氮肥用量20%~40%,可以达到设施番茄高产、优质,且环境风险较小的目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氧化氮对果蔬采后灰霉菌生长发育及致病性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NO的抑菌效果,以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为NO供体,进行番茄活体接种试验,研究外源NO处理对采后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生长发育及致病性的影响,并通过胞内抗氧化相关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活性氧水平的检测,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SNP的最低抑菌浓度为4 mmol/L;SNP处理灰霉菌5 h后,与对照组相比,孢子萌发率、芽管长度分别降低56%和25μm,菌丝扩展速度下降31%;胞内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分别下降30%、42%、38%、40%,脂氧合酶活性和MDA含量分别提高48%和67%;SNP处理灰霉菌后接种番茄6 d,发病率下降22%,病斑直径减小12 mm;胞内活性氧积累约为对照组的3倍。表明NO能够显著抑制灰霉菌的生长发育,其抑菌机制是通过诱导灰霉菌胞内活性氧积累引起氧化损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蜘蛛腿综合征两个致病位点检测方法的建立
《遗传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牛蜘蛛腿综合征(Arachnomelia syndrome,AS)是一种隐性遗传疾病,虽然在瑞士褐牛和西门塔尔牛中症状相同,然而却是由两个不同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分别是SUOX基因c.363-364insG突变和MOCS1基因c.1224_1225delCA突变。文章利用51头西门塔尔牛及80头与配母牛和106头杂交后代,以及55头新疆褐牛公牛为研究群体,通过荧光标记引物PCR扩增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建立了一种荧光自动化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一次性实现对引起牛AS疾病的两个突变位点的同时检测,为今后我国牛群中AS致病位点的筛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蜘蛛腿综合征 西门塔尔牛 褐牛 sulfite oxidase gene(SUOX) molybdenum cofactor synthesis step 1 gene(MOCS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地区矮砧苹果园优质丰产树体结构和光照状况分析
《果树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分析北京地区矮砧苹果园优质丰产树体结构和光照状况,【方法】应用树冠立体分区法,调查了高纺锤形矮化中间砧富士(宫藤富士/SH6/八棱海棠,Malus domestica Borkh cv.Red Fuji)优质丰产园树冠内枝(梢)数量和比例、冠层内相对光照强度、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分布特点。【结果】高纺锤形矮化中间砧富士树体高度3.32 m,冠径2.45 m,覆盖率54.44%,树高/行距为0.74,总枝(梢)量7.83×105条.hm-2,短枝(梢)比例为66%,优质短枝(梢)比例为38.4%;树冠内小于30%相对光照强度的树冠体积占整个树冠体积的4.17%;果实产量79.55 t.hm-2,平均单果质量为299.79 g,大于200 g的果实占总产量的97.9%,果实平均着色面积为97.5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60%。【结论】北京地区矮砧苹果园提高幼树期覆盖率、增加树冠上层的枝(梢)数量是充分发挥矮砧富士苹果早果、优质高产潜力的关键技术措施。
关键词: 苹果 矮化中间砧 高纺锤形 树体结构 相对光照 产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检测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CSCD
摘要:【目的】检测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嘧霉胺的抗药性,明确中国不同葡萄产区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及抗性频率,为葡萄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中国葡萄主产区采集、分离纯化104个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的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嘧霉胺的抗药性。【结果】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性频率为22.22%—62.5%,且以高抗和中抗菌株为主,其中高抗菌株频率达44.23%;葡萄不同气候栽培区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抗药性不同。【结论】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较为普遍,且存在交互抗性,据此,在葡萄灰霉病的防治中应限制嘧霉胺的使用次数,可与二甲酰亚胺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交替使用;引进防治葡萄灰霉病的新型杀菌剂或生物农药。
主成分分析和SIMCA的甘蓝与杂草光谱识别方法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13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杂草识别的准确性和快速性,利用光谱反射率差异区分作物与杂草。首先利用SG卷积求导法与多元散射校正法的不同组合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各类植物进行聚类分析,并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中各个最佳主成分对应的载荷图,提取对各类植物识别敏感的特征波长,最后以特征波长为输入变量,用簇类的独立软模式(SIMCA)分类法对各类植物进行分类识别。甘蓝与杂草的分类结果表明,在1阶3次51点SG卷积求导法加上多元散射校正法(MSC)的最佳预处理基础上,根据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提取到23个特征波长,以它们为输入变量,利用SIMCA方法进行分类时,建模集和预测集的识别率分别达到98.6%和100%。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特征波长 杂草识别 多元散射校正 聚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