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79条记录
山西省优质小麦品种系谱分析及品质遗传改良

麦类作物学报 2003 CSCD

摘要:对山西省几个优质小麦品种进行了系谱追溯,分析了其优质性状及其它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来源。结果认为,这些优质品种多有国外血统,遗传基础丰富;但优质品种间亲缘关系近,优质源利用单调。在优质育种中应重视不同优质源的利用,尤其异质优质源的结合,在小麦品质性状改良上,既要重视蛋白质含量,也要重视蛋白质质量即优质亚基组成。

关键词: 优质小麦 品质 蛋白质含量 优质亚基 系谱分析 遗传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娄烦县开发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通过对娄烦县自然资源、特色农产品的评估,分析了贫困山区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潜力与制约因素,提出了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是贫困山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模式和途径。

关键词: 无公害农产品 特色农业 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麦长管蚜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12,15,18,21,24,27℃6个不同温度下,测定了麦长管蚜的个体发育和生殖力情况。结果表明,各龄期若虫发育的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用5种或5种以上温度组合测定发育始点(C)和有效积温(K),求得全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6.1±0.7℃,有效积温常数为1098.3日度。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蚜虫的生殖力逐渐增大,此时曲线的峰值最大。

关键词: 麦长管蚜 发育始点 有效积温 生殖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大豆分子连锁图定位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QTL

分子植物育种 2003 CSCD

摘要:大豆孢囊线虫 (SCN ,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是一种土传的定居性内寄生线虫 ,是引起大豆黄萎病的病原 ,是大豆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SCN的生理小种多达十几种 ,在我国大豆孢囊线虫病原主要为 4号生理小种 ,它是现有生理小种中致病力最强的小种。经典遗传学研究已经确定大豆孢囊线虫抗性基因由 1- 4对核基因控制 ,估计有 10个以上的抗性座位。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及QTL定位方法的发展为深入研究该病害的抗性遗传规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这对加速我国抗大豆抗孢囊线虫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晋豆 2 3×ZDD2 315组合F2 群体 (2 5 3个单株 )为试验材料 ,其中灰布支黑豆 (ZDD2 315 )是我国山西省农家品种 ,对大豆孢囊线虫 4号生理小种表现为高抗。利用塑料钵柱法进行SCN抗性鉴定 ,构建大豆孢囊线虫抗性主座位所在区域的分子图谱 ,并进行SCN的QTL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根据已发表的大豆A和G连锁群的分子遗传图谱 ,应用BSA法 ,获得了 8个与SCN4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相关的SSR标记 ,它们是Satt0 38(176bp/ 182bp) ,Satt30 9(130bp/ 135bp) ,Satt6 10 (2 4 0bp/ 2 2 2bp) ,Sat_14 1(189bp/ 184bp) ,Satt187(30 0bp/ 2 5 0bp) ,Satt315 (2 5 3bp/ 2 4 8bp) ,Satt6 32 (2 86bp/ 2 90bp)和Sat_16 2(2

关键词: 大豆 大豆孢囊线虫 数量性状座位 微卫星 简单重复序列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蔬菜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山西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综述了转基因技术在中国蔬菜行业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育种以及人为创造雄性不育和延迟成熟、提高产量、改良品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中国 蔬菜 转基因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自交系磷效率基因型差异的筛选

山西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从全国各地收集玉米自交系400份,在大田条件下初步进行了玉米耐低磷种质资源的筛选,研究了玉米自交系磷效率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①在低磷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各性状间的差异大于高磷条件,而且耐低磷胁迫的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②在两个供磷水平下,不同玉米自交系之间的产量都存在显著差异。中宗2号,太411,KH12耐低磷能力最强。从对磷的反应度来看,中宗2号,太411,187,58对供磷反应最大,而忻9005,KH12,XL12,冀257,冀35反应相对较小。

关键词: 玉米 基因型 磷效率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展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糯玉米

玉米科学 2003 CSCD

摘要:介绍了糯玉米的国内外生产历史与现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糯玉米已经成为一项产业。分析几年来糯玉米的发展情况,阐述了糯玉米产业化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建议在糯玉米的发展过程中要根据我国国情,因时、因地、逐步扩大。进行多用途糯玉米的育种,使糯玉米向纵深方向发展。

关键词: 中国 地方特色 糯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基因枪转化受体材料的选择

山西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以4种玉米转化受体为材料,进行了基因枪转化玉米受体材料的研究。通过GUS基因的短暂表达和转Bar基因抗性绿苗分化率研究表明,预培养3~4d的玉米幼胚更适合作基因枪转化的受体材料。对转基因再生植株的PCR分析及除草剂抗性检验,证明Bar基因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试验结果还表明,在转基因筛选过程中加入AgNO3,可提高抗性绿苗分化。

关键词: 玉米 基因枪 转化 受体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7%呋多种衣剂田间药效试验

山西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用17%呋多种衣剂处理玉米种子,可提高出苗率20.8%~28.0%,降低虫口密度27.7%~48.9%,保苗效果可达79.8%~86.2%,对茎腐病的防效达53.8%~68.1%,增加产量6.9%~9.9%。最佳拌种剂量(药∶种)为1∶40。

关键词: 呋多种衣剂 药效试验 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防治蔬菜枯萎病的芽孢杆菌对植物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 CSCD

摘要:将拮抗菌制成液体培养,黄瓜、西瓜、青椒经处理后测定其体内几种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物经5个菌株的液体培养处理后,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比对照均有明显提高,98-Ⅱ和96-Ⅱ使青椒、黄瓜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提高477.78%和150.00%;96-Ⅱ和94-Ⅲ使黄瓜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419.64%和115.66%;94-Ⅱ使西瓜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109.24%;98-Ⅰ使黄瓜β-1,3-葡聚糖酶活性提高23.90%。拮抗菌处理后诱导植物体内产生一些有益于植物抗病性增强的生理生化反应,是拮抗菌制剂防病的机理之一。

关键词: 拮抗菌 酶活性 诱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