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辣椒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外源基因的转化
《华北农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椒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主要包括无菌苗制备、菌株培养、农杆菌介导转化、芽诱导、芽伸长、生根及移栽等 6个步骤。芽诱导培养基以MS +4.0~ 6 .0mg/L 6 BA +0 .5mg/LNAA +2 .0mg/LAgNO3 较好 ,诱芽分化率因品种不同而异 ,高的可达 70 %以上 ,子叶的分化率明显高于下胚轴 ;诱芽伸长培养基以MS +3.0mg/L 6 BA +0 .3mg/LNAA +1.0mg/LGA3 较好 ,伸长率达 4 0 % ;生根培养基以 1/2MS +0 .3mg/LNAA(或 0 .5mg/LIAA)较好 ,平均生根率达 6 5 %。经过对 3个品种的抗虫基因转化研究 ,均获得了转抗虫基因再生株


优质蛋白玉米(QPM)忻单203试验初报
《玉米科学 》 2003 CSCD
摘要:优质蛋白玉米忻单203由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用自选系于1995年组配选育而成。该品种为中晚熟品种,出苗至成熟127d左右。1997~2001年参加各类试验表现优质、高产、抗病、抗倒。种植密度每公顷留苗49500株。


番茄耐贮突变体Lok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耐贮番茄Lok、自交系 97 114、大黄柿子、桔黄佳辰、樱桃黄、小黄梨和醋栗番茄分 8个生育阶段取样 ,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 ,探讨耐贮番茄的亲缘关系和来源。结果表明 ,耐贮番茄Lok是普通栽培品系 97 114的突变体 ,而与野生亚种的亲缘关系较远。另外 ,耐贮番茄Lok随生育期进展谱带增减发生了变异 ,从而也映证了Lok发生了基因突变。


露地番茄栽培施钾效应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研究了施钾对露地番茄产量、品质及一些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具有早熟、增产的显著效应,早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达56512和100920kg/hm2,较对照分别提高10.8%和14.9%。施钾可改善果实品质,除使钙含量降低外,使可溶性固形物、全糖、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粗蛋白、磷、铁、Vc、灰分总量及干物质含量显著提高。施钾促进了植株生理代谢,使植株伤流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提高,效应以收获结束期、采收盛期和第一花序坐果期较为显著。施钾同时降低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以认为施钾是延缓植株衰老的重要技术措施。


山西省小麦主栽品种抗叶锈病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3 CSCD
摘要:选用14个具有不同毒性基因组合的叶锈菌系,推导分析了来自山西省6个育种单位和种子部门的24个重要小麦品种所携带的抗叶锈病基因状况。在供试的44个已知抗叶锈病基因(或基因组合)中,推导出了Lr1,Lr3,Lr13,Lr23,Lr26,Lr30等6个抗叶锈病基因,以单基因或基因组合形式分别分布在19个小麦品种中,其中Lr1,Lr3,Lr26是供试材料的主要已知抗叶锈病基因。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在24个供试品种中,仅有晋麦62号和鲁麦14号两个品种表现出对叶锈病良好的抗性,晋麦31号、晋麦56号和晋麦61号3个品种表现为中抗至中感(杂合类型),晋春9号、晋春13号、晋偃746-9等12个品种具有慢叶锈病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