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938条记录
延安现代农业物联网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贵州农业科学 2018

摘要:为实现延安市蔬菜产业发展精准化集约化管控的要求,设计并构建具有蔬菜标准化生产、物联网监控、农业专家远程服务、移动监管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物联网云平台。该平台有园区总览、监测中心、数据中心、监控中心、农事中心等功能模块。经示范应用,该平台符合农业物联网在延安市的发展路线和应用模式,可实现温室蔬菜管理的精准化、智能化、科学化、实用化。

关键词: 移动互联 温室蔬菜 物联网 云平台 延安 陕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猪源嗜酸乳杆菌体外生长、产酸、抑菌、黏附及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一株猪源嗜酸乳杆菌的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全自动曲线分析仪测定该菌株不同接种量的生产曲线;采用试剂盒法测定了该菌株的产酸力和抗氧化性能;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检测了该菌株的抑菌特性;使用猪肠上皮细胞测定了该菌株的黏附性能.【结果】该菌株最适生长接种量为4%;培养60h时产乳酸量最高,为66.85mmol/L;对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在19mm以上;该菌株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菌悬液浓度为10~9 CFU/mL时,该菌株对猪肠上皮细胞的黏附指数最高,为1 060CFU/100cell.【结论】该菌株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生物学特性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品中总铬和铬形态分析的前处理技术概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8

摘要:铬既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又是已确认的致癌物质之一,且铬的毒性与摄入的铬总量及形态有关。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食品中总铬及铬形态分析的前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总铬样品的前处理技术有微波消解、干灰化法、高压消解、湿法消解等。铬形态分析的难点在于Cr(Ⅲ)与Cr(Ⅵ)的存在价态会发生改变,因此前处理技术必须保证铬形态分析过程中的稳定性,这对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来说十分关键。本文详细分析了超声消解、加速溶剂萃取、浊点萃取、固相萃取等铬形态提取和富集技术,并其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同时,总结了食品中总铬及铬形态分析前处理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食品 形态分析 前处理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初侵染阶段关键预测因子的筛选及验证

中国瓜菜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温室黄瓜霜霉病的暴发依赖于环境信息和栽培管理措施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生产上测报依赖各种经验模型,但输入因子种类较多,需要进行简化处理。笔者基于田间调查试验,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从14组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初侵染阶段的预测因子中,筛选出了反映湿度综合信息、温度综合信息和温室管理措施的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0.76%,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经验模型。该模型对黄瓜霜霉病初侵染阶段的预测效果较好(R~2=0.94),可为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的提早防治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黄瓜 霜霉病菌 预警系统 主成分分析 经验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室智能装备系列之一百零二 温室变量弥雾机的作物叶片温度探测模块设计

农业工程技术 2018

摘要:温室弥雾机采用极细的粒径将雾滴扩散到温室内部,达到全面覆盖消除病害的目的。采用变量控制技术可提升弥雾作业时控制雾滴粒径的精度~([1]),从而提高温室弥雾的精准作业能力。作物叶片温度探测模块作为弥雾机的重要构成部分,通过采集叶面温度为弥雾机提供决策信息。变量弥雾机根据叶面温度改变雾滴粒径的大小,从而改变液滴在叶面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植物性农产品中碘含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8

摘要:目的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植物性农产品中碘含量。方法样品中加入碳酸钾和硫酸锌,采用干灰化法破坏有机物,固定样品中的碘,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在标准模式和碰撞模式下测定植物性农产品中碘的含量。结果碘标准溶液在1.0~15.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模式和碰撞模式下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9和0.9998。不同基质样品在3个不同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在86.9%~103.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88%~3.06%之间,符合要求。2种测定模式下的方法检出限一致,红薯为0.005 mg/kg、西红柿和豇豆为0.003 mg/kg。测定的国家有证标准物质(GBW 10020和GBW 10023)中碘的含量,测定值均在标准值不确定度范围内。结论与传统的硫氰酸铁-亚硝酸催化动力学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便、节省试剂、稳定性好、精密度高、检出限低,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适用于植物性农产品中碘含量的快速、准确定量分析。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植物性 农产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芦丁对3种常见杂草的化感效应

山东农业科学 2018

摘要:为初步探究芦丁对杂草的化感效应,本试验以杂草株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根系活力和SOD活性等指标为参数,研究芦丁对3种常见杂草生长发育的作用。结果表明,高浓度芦丁对杂草的生长以及各项生理指标都起到抑制作用,证明芦丁对杂草具有化感作用;且芦丁对不同种类杂草的化感作用强度不同。本研究结果将为以后利用化感物质防治杂草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芦丁 杂草 化感作用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污泥对草地早熟禾耐旱及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污泥对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抗氧化酶和耐旱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充分浇水、干旱2种水分条件,副处理包括对照(硝酸铵提供75mg·kg~(-1)的氮素)、半污泥(硝酸铵和污泥各提供1/2的草地早熟禾所需的75mg·kg~(-1)的氮素)和全污泥(污泥提供75mg·kg~(-1)的氮素)。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充分浇水条件下,全污泥和半污泥均能显著提高草地早熟禾的坪观质量、根重及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叶片萎蔫度;干旱胁迫下,全污泥和半污泥均能显著提高草地早熟禾的坪观质量、相对含水量并降低其叶片萎蔫度,这表明施用污泥可以促进草地早熟禾在干旱胁迫下的生长状态。充分浇水时,全污泥和半污泥处理的草地早熟禾试验后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了39.5%和50%(P<0.05),且半污泥处理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也比对照显著增加了14.2%;极度干旱(土壤含水量为25%)时,施用全污泥和半污泥的草地早熟禾叶片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升高,且半污泥处理的草地早熟禾叶片POD活性显著提高,为对照的1.3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污泥可以增强草地早熟禾耐旱性,提高其细胞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 污泥 草地早熟禾 耐旱性 生长状态 根系 渗透调节 抗氧化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微量元素对北京油鸡肉、蛋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设置不同水平有机微量元素的添加试验,研究不同水平有机微量元素(Cu、Fe、Mn、Zn)对北京油鸡蛋,肉中各微量元素含量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可为‘北京油鸡’的养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试验选取420只18周龄笼养母鸡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1组为100%无机微量元素对照组,2组为空白对照组(0%),3-7组分别在饲粮中按NRC推荐需要量的25%、50%、75%、100%、125%添加有机微量元素,试验期为60日.【结果】有机微量元素仅对肉品质的滴水损失产生显著影响(P<0.05).空白组胸肌,腿肌的滴水损失显著高于其他各水平组(P<0.05),100%无机组与其它各水平有机组间的滴水损失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水平有机微量元素的对‘北京油鸡’鸡蛋的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色泽和蛋黄质量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25%有机组的哈氏单位,蛋白高度达到最大,显著高于100%无机组和其它水平有机组(P<0.05);75%有机组的蛋黄色泽,黄蛋重达到最大值,且蛋黄重显著高于100%无机组和未添加组(0%组).Cu、Fe、Mn、Zn螯合物的不同添加水平组对‘北京油鸡’胸,腿肌肉中微量元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有机螯合微量元素的添加水平对去壳蛋中Cu、Mn含量影响显著(P<0.05),对去壳蛋中Fe、Zn无显著影响(P>0.05).与100%无机组相比,100%、125%有机组显著提高了蛋中Cu含量,125%有机组蛋中Cu含量达到最高;75%有机组蛋中M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添加组,其他添加组无显著差异,未添加空白组蛋中Cu、Mn含量显著低于各添加组.【结论】有机微量元素的添加能改善蛋、肉品质及蛋中微量元素含量,综合来看添加25%推荐量效果最佳.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北京油鸡 蛋品质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赫兹光谱技术用于干旱胁迫下大豆冠层含水量检测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部分地区由于农业灌溉用水不足导致庄稼减产农民利益受损。大豆是一种需水量较大的农作物,一旦水分亏缺将直接影响大豆植株的形态和生长发育,从而造成大豆品质降低和产量减少。大豆叶片的水分状况可真实地反映植株水分受土壤水分亏缺的影响程度,因此,大豆冠层叶片水分含量的快速获取成为一种需要。太赫兹辐射在水中的强烈衰减使其成为一种非常灵敏的非接触式探针,可以快速、无损地检测叶片含水量。因此基于太赫兹光谱这一新技术进行大豆冠层叶片含水量的检测研究,用于实时监测田间大豆的健康状况。实验选用中黄13号大豆进行栽培,为尽可能模拟田间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状况,将开花期大豆进行5个不同梯度:正常供水、轻度干旱胁迫、中度干旱胁迫、重度干旱胁迫、严重干旱胁迫(分别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65%,50%,35%,20%)的水分灌溉,每个梯度设置3个重复。利用人工称重法与便携式土壤水分速测仪结合将土壤含水量调控到各水分梯度要求。然后,将实验大豆植株运回实验室并利用透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仪进行样本扫描,每个梯度采集18片冠层叶片,共90个样本,以2∶1的比例分为校正集和预测集。在获取各样本时域光谱数据后,根据Dorney和Duvillaret提出的模型进行了光学参数的提取,得到各样本的吸收系数谱以及折射率谱。定性分析了太赫兹时域光谱、吸收系数、折射率随水分胁迫程度不同的变化情况。实验发现: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降低,时域光谱的峰值呈不断衰减趋势,且均低于空白参考峰值,同时有明显的时间延迟。吸收系数值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逐渐降低;折射率值同样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逐渐降低。并利用偏最小二乘(PLS)和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定量研究了时域光谱、吸收系数、折射率光谱数据与叶片含水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太赫兹波对大豆叶片水分差异十分敏感,基于时域光谱最大值和最小值的MLR预测精度最高,预测集相关性(rp)达-0.939 3,均方根误差(RMSEP)为0.049 5。研究表明太赫兹光谱技术应用于大豆冠层叶片含水量观测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为开展大豆冠层含水量信息快速获取,实现科学节水管理与灌溉决策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和实验依据。

关键词: 大豆叶片 含水量 太赫兹时域光谱 吸收系数 折射率 回归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