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柯拉斯那沉香的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中草药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柯拉斯那沉香Aquilaria crassna的倍半萜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分析对所得单体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分别采用Ellman比色法和p NPG法对化合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测试。结果从柯拉斯那沉香的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共分离得到7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β,8β,8aα)-8,8a-dimethyl-1,2,3,4,6,7,8,8a-octahydronaphthalen-2-yl]-3-hydroxy-2-methoxpropanoic acid(1)、2-[(2β,8α,8aα)-8,8a-dimethyl-1,2,3,4,6,7,8,8a-octahydronaphthalen-2-yl]propane-1,2-diol(2)、(1β,3α,4aβ,5β,8aα)-4a,5-dimethyl-3-(prop-1-en-2-yl)octahydronaphthalene-1,8a(1H)-diol(3)、eremophila-9-en-8β,11-diol(4)、eudesma-4-en-8,11-diol(5)、eudesma-4-en-11,15-diol(6)、methyl-15-oxo-eudesmane-4,11(13)-dien-12-oate(7)。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4和5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化合物5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柯拉斯那酸A;化合物1~3和7为首次从沉香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沉香 柯拉斯那沉香 倍半萜 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柯拉斯那酸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同步检测PMWaV-1、PMWaV-2和PMWaV-3的三重RT-qPCR方法的初步建立
《华北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我国菠萝产区已相继报道3种菠萝凋萎相关病毒(PMWaV-1、PMWaV-2和PMWaV-3)。通过建立这3种菠萝凋萎相关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RT-q PCR)同步定量检测方法,为菠萝凋萎病毒的定性定量研究提供技术手段。根据这3种菠萝凋萎相关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水解探针,在优化PMWaV-1、PMWaV-2、PMWaV-3三重RT-q PCR反应体系后,以PMWaV-1、PMWaV-2、PMWaV-3 CP基因目的片段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初步建立了PMWaV-1、PMWaV-2、PMWaV-3三重RT-q PCR检测方法。其中PMWaV-1标准曲线为y=-3.283logx+39.02,其扩增效率达101.7%,线性相关系数R2=0.999;PMWaV-2标准曲线为y=-3.393logx+37.53,其扩增效率为97.1%,线性相关系数R2=0.998;PMWaV-3标准曲线为y=-3.171 logx+38.48,其扩增效率为106.7%,线性相关系数R2=0.996;这表明3种菠萝凋萎相关病毒质粒标准品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可稳定扩增,且线性关系表现良好,可用于后续试验。灵敏度试验数据表明,该方法对PMWaV-1、PMWaV-2、PMWaV-3的最低检测线分别为99,98,868拷贝;重复性试验表明PMWaV-1、PMWaV-2、PMWaV-3三重RT-q PCR扩增曲线的标准差小于0.267,变异系数小于1.44%。这表明建立的三重RT-q PCR检测方法可快速、准确、稳定地定量检测PMWaV-1、PMWaV-2、PMWaV-3等3种病毒,为PMWaV的定性定量研究和复合侵染机制的探索提供了技术基础。
关键词: 菠萝凋萎病 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PMWaV TaqMan探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叶堆肥中3种常用杀菌剂的降解动态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杀灭甘蔗叶残留病原菌且不对农田土壤造成药害,实现甘蔗叶的健康安全还田,开展了甘蔗叶堆肥中常用3种杀菌剂残留动态研究。选择多菌灵、戊唑醇、吡唑醚菌酯3种常用杀菌剂添加到甘蔗叶堆肥中,设置3个浓度5、20、50μg/g,分别在40、50、60℃下进行堆肥;首先优化液质联用参数,建立3种杀菌剂同时检测的方法,然后对降解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在0.005~0.2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0.1、2.0、40.0μg/g 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均在80%~105%之间,RSD<10%,方法准确性和精密度良好。相同初始添加浓度时,3种杀菌剂在40℃时降解最快,表现为40℃>50℃(60℃);同等温度下,当初始添加量增加时,降解速率减慢,相同初始添加浓度下降解速率随温度变高先减慢后加快;改变初始添加量对降解速率的影响更大。多菌灵降解速率明显快于其他两种杀菌剂,初始添加浓度20μg/g时半衰期为18 d左右,可以添加用来堆肥杀菌;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初始添加浓度20μg/g时半衰期大于50 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角盲蝽触角和前足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扫描电镜对茶角盲蝽Helopeltis theivora Waterhouse雌、雄成虫的触角、前足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茶角盲蝽触角为线状,共4节,即柄节、梗节和2个鞭节。触角感器共有5种,分别为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乳形感器,其中毛形、锥形感器各有2个亚型,刺形感器有3个亚型,不同类型的感器在触角各节上的分布情况各不相同。雌、雄成虫的触角感器存在性二型现象,其中乳形感器为雄虫所特有。前足感器共有5种,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Bo··hm氏鬃毛,其中刺形感器有2个亚型,这些感器在雌、雄成虫的前足上均有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省品牌农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文章通过对海南省品牌农产品的发展现状进行描述,提出海南品牌农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从而构建符合海南实际情况的品牌农产品评价指标体系,以便有效规范海南省农产品市场竞争行为,找出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农产品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方法]研究从海南实际出发,通过问卷调研,确定了海南省品牌农产品的价值来源与影响因素,对海南农产品的品牌经济价值、品牌社会价值和品牌生态价值3个评价维度进行分层设计,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的权重进行测算。[结果]最终构建出由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1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海南省品牌农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各生产企业充分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有利于政府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布局,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并拟定符合海南实际情况的发展政策、明确海南品牌农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有效地提升海南农产品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 海南省 品牌农产品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比较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胶胞炭疽菌对乙烯利敏感性初报
《南方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对橡胶树胶胞炭疽菌生长速率、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为橡胶树炭疽病防治提供新途径。【方法】以橡胶树胶胞炭疽菌RC169为供试菌株,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等常规植物病理学方法测定浓度为50.00、25.00、12.50、6.24、3.12和0 g/L的乙烯利处理对RC169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及浓度为0、0.2、0.4、0.8、1.6和3.2 g/L的乙烯利处理对RC169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等的影响。【结果】参试梯度浓度(50.00、25.00、12.50、6.24、3.12和0 g/L)乙烯利对RC169生长的抑菌率分别为98.6%、88.1%、34.7%、25.0%、8.1%和0,相应回归方程为y=2.9157x+1.9585,R2=0.9518;参试梯度浓度(0、0.2、0.4、0.8、1.6和3.2 g/L)乙烯利下RC169孢子萌发率分别为92.20%、36.70%、20.60%、12.30%、2.63%和0,相应线性回归方程为:y=-1.3945x+7.0663,R2=0.6803,RC169附着胞形成率分别为90.50%、5.37%、3.13%、1.10%、0和0,对应线性回归方程为:y=-1.7383x+6.7965,R2=0.8493。【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乙烯利对橡胶树胶胞炭疽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均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升高,其抑制作用随之增强。
关键词: 乙烯利 胶胞炭疽菌 抑菌率 孢子萌发率 附着胞形成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地上部地下部均一化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及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缺磷是影响橡胶树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蛋白泛素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研究泛素化在橡胶树低磷胁迫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分别以巴西橡胶树"热研7-33-97"组培苗地上部和地下部为材料,构建酵母双杂交文库,并对其进行了评价。首先用CTAB法大量提取橡胶树地上部和地下部总RNA,再用PROMEGA试剂盒处理获得纯化的m RNA,然后采用SMART誖技术和LD-PCR合成双链cDNA(ds-cDNA),继而通过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SN)对ds-cDNA进行均一化处理,再经CHROMA SPIN+TE-400柱子纯化长片段的cDNA,最后将获得的长片段cDNA和线性化载体p GADT7-Rec共转化酵母Y187感受态细胞,构建均一化酵母双杂交文库。结果显示:地上部文库滴度8×107cfu/m L,插入片段≥0.5 kb的重组率为100%;地下部文库滴度7×107cfu/m L,插入片段≥0.5 kb的重组率为87%。该结果表明文库已成功构建,可以用于进一步实验。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地上部和地下部 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 均一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芦笋种质营养器官大量元素含量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46份芦笋种质资源各器官中氮、磷、钾、钙、镁含量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芦笋各器官中氮、磷元素平均含量为嫩茎>根>叶>母茎;钾元素平均含量为嫩茎>母茎>叶>根;钙元素平均含量为嫩茎>根>母茎>叶;镁元素平均含量由为根≈嫩茎>母茎>叶。芦笋的嫩茎中5种元素的平均含量均较高,嫩茎中氮的含量范围是40.68~87.85 g/kg,磷的含量范围是2.33~15.24 g/kg,钾的含量范围是36.15~76.97 g/kg,钙的含量范围是4.45~27.61 g/kg,镁的含量范围是1.08~6.08 g/kg。其中对人体有益的钙、镁元素含量变异程度较大,钙元素含量最高的品种为‘Purple Passion’,镁元素含量大于5 g/kg的品种有2个,分别是‘UC157’、‘JK107’。由此可见,芦笋中的氮、磷、钾、钙、镁元素含量具有明显的器官差异性和品种差异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辅助酶解制备澳洲坚果蛋白肽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冷榨澳洲坚果粕为原料,通过碱提酸沉法得到澳洲坚果蛋白,采用超声辅助酶解澳洲坚果蛋白制备蛋白肽;以水解度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考察各因素对超声辅助酶解的澳洲坚果蛋白水解度的影响,同时采用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制备的澳洲坚果蛋白酶解液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超声辅助酶解的澳洲坚果蛋白水解度的影响次序为: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初始p H值>超声功率,其最佳超声辅助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120 min、加酶量5.0%、超声功率300 W、酶解初始p H值10.0,在此条件下澳洲坚果蛋白的水解度为22.90%,其6.0%的酶解液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达92.59%。说明超声辅助酶解制备的澳洲坚果蛋白酶解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将其作为一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食品工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