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基于UPLC-Triple TOF MS/MS技术比较高良姜根中髓及皮层间的差异

中药材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建立高良姜主要成分的UPLC-Triple TOF MS/MS定性与定量检测方法。方法:利用UPLC-Triple TOF MS/MS技术对8批高良姜根中的髓与皮层进行测定分析。在电喷雾负离子及TOF MS触发TOF MS/MS的模式下检测,以一级离子质量准确度、一级离子同位素分布、二级碎片与文献匹配等手段确保准确定性分析,以TOF MS提取离子的峰面积定量分析。结果:高良姜根中髓及皮层间均含黄酮类与二苯基庚烷类成分,但皮层含二苯基庚烷类成分种类较少。髓中高良姜素含量(18.78 mg/g)约为皮层含量(9.01 mg/g)的2倍;二苯基庚烷A含量(3.56 mg/g)约为皮层含量(2.25 mg/g)的1.5倍。结论:该检测方法具有准确、高效的特点;同时可为高良姜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及标准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良姜根 UPLC-Triple TOF MS/MS 高良姜素 二苯基庚烷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林下间作广金钱草地上部碳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荫蔽度对橡胶林下间作广金钱草中碳氮磷钾元素含量的影响,对不同橡胶林下间作广金钱草地上部碳氮磷钾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各处理C和N含量、N/P及C/P均为:叶片>地上部>茎,P和K含量、C/N均为:茎>地上部>叶片;(2)各部位C含量均随荫蔽度的增加而降低;(3)叶片N和各部位P含量均为:中等荫蔽>全自然光照、较高荫蔽>高度荫蔽处理,地上部N则与之刚好相反,而茎中的N含量为:全自然光照>较高荫蔽、高度荫蔽>中等荫蔽处理;(4)茎K、地上部K含量均随荫蔽度增加而降低,但叶片K为:中等荫蔽>较高荫蔽、高度荫蔽>全自然光照处理;(5)各部位N/P均随荫蔽度增加而增加;(6)地上部、茎中的C/N均为:中等荫蔽>全自然光照、较高荫蔽>高度荫蔽处理,但叶片中C/N为:全自然光照、较高荫蔽>中等荫蔽和高度荫蔽处理;(7)各处理C/P均为:高度荫蔽>较高荫蔽、全自然光照>中等荫蔽处理。林下不同荫蔽度可对橡胶林下间作广金钱草地上部的C、N、P、K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产生较大影响。

关键词: 橡胶林下间作 广金钱草 荫蔽度 碳氮磷钾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谱指纹图谱技术在咖啡质量控制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热带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就6种光谱技术(紫外-可见、近红外、中红外、拉曼、荧光、核磁共振光谱)及其在咖啡质量控制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对咖啡的起源、分布、风味品质及功能特性的描述,拟帮助消费者对咖啡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为咖啡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光谱技术是一种快速和低成本的分析方法,可替代传统的化学成分和感官特性分析方法,实现对样品的无损检测,由于光谱的这些特点,使得光谱技术在咖啡的质量控制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在实际应用中,将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结合能更好的实现对咖啡风味品质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 咖啡 光谱技术 化学计量学 质量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暖季型草坪草狗牙根对酸铝胁迫的生理响应

草地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将前期研究筛选出的5份耐铝及5份铝敏感狗牙根[C ynodon dact ylon(Linn.)Pers.]种植于酸铝土壤上,通过测定叶绿素、电导率、丙二醛、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游离脯氨酸、可溶性总糖含量等7个生理指标,研究其对酸铝胁迫的生理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酸铝胁迫引起狗牙根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铝敏感种质降低幅度较大;电导率、丙二醛、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脯氨酸含量增加,耐铝种质增加幅度较大,说明狗牙根可以通过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来降低所受酸铝胁迫的危害.

关键词: 狗牙根 酸铝胁迫 生理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cat1基因敲除与表型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前期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Foc4)中的过氧化氢酶1(cat1)基因受到巴西蕉诱导上调表达,为研究cat1基因在Foc4侵染香蕉过程中的作用,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敲除Foc4的cat1基因,并对获得的敲除突变体开展表型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cat1基因缺失对Foc4的菌丝、孢子形态、菌落生长、抗渗透压胁迫和细胞壁选择性压力等没有影响;但引起菌株抵抗外源氧胁迫、细胞壁穿透能力、纤维素利用能力减弱和对巴西蕉的致病性减弱。显示cat1基因的产物通过清除香蕉分泌的活性氧在Foc4对香蕉的致病过程中起作用,并参与病原菌对寄主纤维素成分的代谢。此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香蕉枯萎病菌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 巴西蕉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 cat1基因 基因敲除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eIF4E7基因RNAi载体构建及沉默效果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木薯褐色条斑病毒(Cassava brown steak virus,CBSV)和乌干达木薯褐色条斑病毒(Uganda Cassava brown steak virus,UCBSV)引起的木薯褐色条斑病毒病(CBSD)严重威胁着非洲木薯种植业的发展,且目前没有十分有效的防治方法。病毒侵染植物需要借助植物的翻译和复制系统来完成基因组的翻译及自身的复制,其中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 IF4E)是多种RNA病毒侵染植物的必需因子。e IF4E7是木薯编码的e IF4E基因家族成员之一,本研究构建该靶标基因的RNAi表达载体p1300-Ca4E7。本生烟瞬时表达系统结合半定量RT-PCR的方法证明,该载体能高效沉默过量表达载体p AI-Ca4E7中的e IF4E7基因在本生烟叶片中的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木薯e IF4E7在CBSV及UCBSV侵染中的作用以及利用RNA技术干扰植物基因的病毒防治新策略奠定基础。

关键词: 木薯 e IF4E7 干扰载体 本生烟瞬时表达 半定量RT-PCR 沉默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椰子木蛾幼虫在椰子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植物保护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椰子木蛾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是近年入侵中国的有害生物,严重为害多种棕榈科植物。为了确定椰子木蛾幼虫在椰子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2015年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海南省儋州市对椰子树上的椰子木蛾幼虫进行调查,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方程和Taylor幂法则对椰子木蛾幼虫在椰子树上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对聚集均数(λ)进行检验,分析幼虫聚集的原因。结果表明:椰子木蛾的幼虫主要在椰子树的中下部叶片为害,有87.17%的幼虫分布在第3层、第4层和第5层叶片上,其中第4层叶片上幼虫数最多,平均每片大叶上有幼虫(22±7.42)头,占总数的42.62%;椰子木蛾的幼虫在椰子树上呈聚集分布,理论分布型符合负二项分布;其种群聚集是由某些环境作用引起的。根据Iwao的回归关系,确定椰子木蛾幼虫的最适理论抽样公式及序贯抽样公式,建立不同密度下的理论和序贯抽样数表。椰子木蛾幼虫主要分布椰子树中下部叶片上并呈聚集分布,本研究为该虫害的准确抽样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椰子木蛾 幼虫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咖啡驼孢锈菌PCR分子检测体系的建立

热带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专性寄生菌咖啡驼孢锈菌(Hemileia vastatrix)引起的咖啡叶锈病是影响咖啡产量的最主要真菌病害。为建立对咖啡驼孢锈菌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易操作的分子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咖啡驼孢锈菌DNA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1~ITS4序列与其近源序列作多重比较分析,获得其特异性区域,并于特异性区域设计了1对引物Hv-ITS-F/R。利用该特异引物,通过对咖啡驼孢锈菌、咖啡褐斑病菌、咖啡锈菌重寄生菌、咖啡炭疽菌以及不同属其它真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此引物对仅能从咖啡驼孢锈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396 bp的特异条带,对其它相似或相近的病原真菌则无扩增条带。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在DNA水平上检测浓度可达10 pg/μL。进一步通过田间健康与疑似发病植株的检测,结果呈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由此表明,该引物对能有效地用于咖啡组织中驼孢锈菌的检测。

关键词: 咖啡 咖啡驼孢锈菌 PCR 分子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木薯主产区产量差及限制因素分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广东省木薯主产区产量差的限制因素,找出缩减产量差的途径,调查广东省木薯主产区木薯种植管理情况,明确木薯各级产量差,从群体构建、养分管理、产投结构三方面分析产量差的主要限制因素。结果表明,木薯不同产量等级间产量差异显著,基于高产农户的产量差YGT、高产纪录的产量差YGB、模型模拟的产量差YGM分别为14.32,39.05,42.86 t/hm~2。木薯群体构建中,占总数25%的最低产农户(YL)平均种植密度和连作年数均明显高于其余农户;养分管理方面,最低产(YL)及中产农户(YM)肥料投入中N占比过高,P_2O_5、K_2O投入不足,尤其是K_2O用量及其配比极低,且二者基肥中N、P_2O_5、K_2O用量均远低于其余农户,追肥则表现为N投入过多、K_2O投入过少;现有管理水平下,N、P_2O_5、K_2O对产量差的贡献率分别为23.1%、22.2%、34.4%,仅6.02%~10.11%的农户施肥达到了高产高效水平;产投结构中,产量达到72.71 t/hm2时产投比最大,此后随产量增加,报酬递减,人工成本尤其收获成本是最大限制因素。针对以上分析,提出缩减木薯产量差的途径为合理密植,缩短连作年数,增施氮磷钾基肥,追肥时减氮增钾,加快研究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推广全程机械化栽培管理。

关键词: 木薯 广东省 产量差 连作 种植密度 施肥 产投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蚂蝗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山蚂蝗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技术对46份山蚂蝗属植物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64对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2对引物E-AAC/M-CAA、E-AAG/M-CAA,共扩增出172条谱带,其中154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检出率为89.53%,表明在分子水平上山蚂蝗属植物遗传多样性丰富。采用离差平方和法将46个供试材料分为6类,聚类结果与《中国植物志》的分类体系相吻合;其中,卵叶山蚂蝗和糙伏山蚂蝗可能也属于三点金亚属,卵叶山蚂蝗亲缘关系离大叶山蚂蝗较近,糙伏山蚂蝗离假地豆较近,这个结论可以为中国植物志的修订提供一个依据;引种材料CIAT350(29)与其他卵叶山蚂蝗的亲缘关系较远。总体来看,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没有必然联系。此外,从本实验来看,AFLP技术扩增效率高,信息量大、结果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山蚂蝗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鉴定。

关键词: 山蚂蝗属 AFLP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