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淮河流域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水质评价
《湖泊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浮游植物是内陆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初级生产者,其群落结构能反映水体的水质状况.为了全面了解淮河流域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现状,于2013年5月在流域内设置217个样点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共鉴定浮游植物244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8门104属,绿藻门和硅藻门的种类最丰富.浮游植物生物量为3.93 mg/L,在0.04~83.62 mg/L之间变动,生物量组成主要为甲藻门、硅藻门和隐藻门.浮游植物种类数和生物量在河流的中游较高,溪流以及下游入江入海河道较低.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为隐藻门的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硅藻门的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甲藻门的角甲藻(Ceratium hirundinella),其相对生物量均大于5%.淮河流域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较低,流域内多数样点处于中-重污染状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魏克汉种质苗期初生乳管分化能力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巴西橡胶树幼茎和叶等器官中具有大量的初生乳管,因与当前的割胶生产没有直接关系而研究较少。灌木化栽培机械化采胶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选育初生乳管产胶潜力大的种质是实现这种新的生产模式的基础。利用光学显微技术以及Image J统计分析软件,对210份魏克汉种质苗期的初生乳管分化能力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魏克汉种质茎皮中初生乳管面积比在3.05%~15.31%范围内,7.5%以上的种质数量占总种质数的57.1%;小叶柄初生乳管面积比在0.11%~3.34%范围内,1.0%以上的种质数量约占总数的50.0%,可见,魏克汉种质初生乳管分化能力普遍较强。在不同种质中,绿色茎皮和叶片中的初生乳管分化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直接引自国外的种质初生乳管分化能力普遍低于国内自主选育的品系,而国内选育的种质不同系列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热研、保亭、大丰、大岭和热垦系列初生乳管分化能力较强。同一种质中,茎皮和小叶柄中的初生乳管分化能力也并不完全一致,大岭68-30、广西6-68、热垦525、热研11-23-65、大丰117、热研25茎皮和小叶柄乳管面积比分别都大于10.0%和2.2%,是筛选灌木化栽培种质的首选材料;热垦171茎皮和小叶柄乳管面积比分别为15.31%(最高)和0.52%(低),可作为进一步选育种的备选材料。本研究从初生乳管分化能力方面对魏克汉种质进行了初步的鉴定和评价,该结果可为橡胶树的灌木化栽培选育种提供依据。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魏克汉种质 初生乳管 乳管分化 灌木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理论分析与发展思路探讨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也是国际上农业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为了进一步明晰"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内容和方式,促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本文采用系统分析、比较及关系框图等方法,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定义、内涵、作用等理论分析,比较其国内外发展动态与趋势,提出其发展思路。从"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国内外比较可知,在农业网络信息系统建立及应用方面,中国起步较迟,但由于市场潜力巨大,发展速度飞快,后发优势突显;在WEB与数据库、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及农业模型等的集成研究与应用层面,中国与国外基本同步。在农业物联网、农业云、农业大数据以及农业移动互联方面,中国也与国外在同一起跑线上,需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就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各种过程、各结构要素以及各部门,通过人-机-物互连互通,推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农业应用进程,促进农业生产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橡胶林林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生态学杂志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云南49个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林样方(10 m×10 m)的植物调查数据,应用物种丰富度(S)、Shannon指数(H)、Simpson指数(D)、Srensen指数(Cs)和RDA排序等方法,分析了林下植物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林分相似性以及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云南橡胶林林下维管束植物共有102科274属387种,其中最常见的为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弓果黍(Cyrtococcum patens)、两耳草(Paspalum conjugatum)和地桃花(Urena lobata)等。西双版纳地区橡胶林林下植物物种丰富度、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较高,而红河地区较低;8~10龄橡胶林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其他林龄橡胶林;物种丰富度、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在500~700 m海拔最高;多样性在>25°坡度较高,在2°~15°坡度较低。红河、版纳、普洱、临沧和德宏橡胶林的物种组成存在一定相似性,其中临沧同普洱间的相似性系数高达0.47。环境因子中的气温、降水量、海拔等7个因素对优势种分布的解释量仅为20.2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耐除草剂玉米VCO-?/1981-5定性PCR标准检测方法的建立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基因耐除草剂玉米VCO-?/1981-5是由加拿大Genective SA公司通过农杆菌侵染幼胚转化获得的1种新的抗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玉米转化体,目前已经进行商业化生产应用。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转基因VCO-?/1981-5玉米品系特异性转化事件标准化定性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根据VCO-?/1981-5玉米插入的外源基因和左、右侧翼序列设计了一系列特异性的PCR引物,分别进行了引物筛选和PCR反应体系优化,建立了耐除草剂玉米VCO-?/1981-5转化体特异性定性PCR标准化检测方法,对建立的检测方法在非转基因VCO-?/1981-5玉米的混合样品中进行了特异性测试,仅从含有VCO-?/1981-5玉米样品中扩增到目的条带,表明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检测的灵敏度为0.1%。建立的检测方法经过实验室内和实验间循环验证比对,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本研究建立的VCO-?/1981-5玉米定性PCR标准化方法适用于产品中含有VCO-?/1981-5玉米转基因成分的检测。
关键词: VCO-?/1981-5 定性PCR 灵敏度 品系特异性 标准化检测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荆半夏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竹叶型荆半夏叶柄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激素配比、不同叶柄处理方式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2,4-D或6-BA均能诱导半夏叶柄愈伤组织,但诱导率较低,愈伤组织质量相对较差。叶柄不同部位对愈伤组织诱导有显著影响,叶柄下段适合愈伤组织诱导,黄化处理能提高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的效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4因素对半夏愈伤组织诱导影响从大到小为2,4-D浓度>叶柄位置>6-BA浓度>蔗糖浓度。从诱导率和愈伤组织质量考虑,取半夏叶柄下段接种于培养基MS+2.0 mg/L 2,4-D+0.5 mg/L 6-BA+60 g/L蔗糖上进行培养,效果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鉴定海南南瓜病毒种类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6年在海南乐东、昌江、澄迈、海口、文昌、儋州等地采集疑似被病毒病感染的南瓜叶片样品6个,将样品合并,采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对上述混合样本的病毒种类进行鉴定,发现样本中含有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ra ringspot virus,PRSV)、黄瓜绿斑驳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和中国南瓜曲叶病毒(Squash leaf curl China virus,SLCCNV),通过PCR方法进一步验证了深度测序结果的准确性。SLCCNV在4个样品中存在,P-CJ分离物的DNA-A和DNA-B组分全长分别为2 735 bp(登录号为MF062251)和2 722 bp(登录号为MF062252)。DNA-A和DNA-B组分均与SLCCNV分离物的同源性最高,同源性分别为89.2%~99.3%和79.1%~98.8%;P-CJ分离物与从中国植物样品中分离到的SLCCNV聚在同一进化分支上。上述研究结果表明,P-CJ是SLCCNV的一个分离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质炭对橡胶园土壤酸度及交换性能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合理运用热带农业废弃物改良酸性土壤,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加入15 g/kg和45 g/kg的椰炭、蔗炭、胶炭和蕉炭对橡胶园土壤酸度及交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加入蔗炭15 g/kg在培养第9 d、30~60 d和蔗炭45 g/kg的处理在培养第45 d外,四种生物质炭在两种添加量下在各培养时间内土壤pH均显著高于对照,土壤p H提升效果为蕉炭>胶炭>椰炭>蔗炭,且不同生物质炭处理之间土壤p H提升效果差异显著;除添加蔗炭15 g/kg的处理外,其余三种生物质炭两种加入量均显著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而土壤交换性氢仅在加入蔗炭45 g/kg和蕉炭15 g/kg、45 g/kg的处理上显著低于对照;此外,蕉炭、椰炭、蔗炭显著提高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盐基饱和度,但胶炭仅提高了土壤盐基饱和度。上述结果表明,蕉炭、胶炭、椰炭和蔗炭等热带农业废弃物生物质炭能提高橡胶园土壤p H,降低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从而改善橡胶园土壤酸度条件。同时,以上生物质炭也能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盐基饱和度。可见,蕉炭、胶炭、椰炭和蔗炭等热带农业废弃物生物质炭可用于改良热带橡胶园酸性土壤,但不同种类生物质炭及其用量在土壤改良效果上存在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香蕉MaASR1基因的拟南芥株系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表达谱分析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是最重要的环境胁迫,香蕉MaASR1基因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时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深入研究MaASR1基因的过表达使拟南芥抗旱的分子机制,利用全基因组表达芯片来广谱的筛选MaASR1基因转入后自然条件下及干旱处理条件下差异基因的表达情况。对基因芯片的结果进行了详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相关基因的RT-PCR验证,结果表明MaASR1基因异源表达的拟南芥株系在自然生长条件下共有747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559个,下调基因188个;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共得到653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56个,下调基因397个;MaASR1基因的转入可以通过影响激素、光合作用、锌指蛋白及不依赖ABA途径的DREB2A等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提高拟南芥的抗旱性。为解析MaASR1基因作为转录因子提高植物抗旱能力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MaASR1基因 基因芯片 生物信息学 干旱胁迫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