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油梨种子热处理后水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分析试验室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enomenex氨基柱为分析柱,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方法(HPLC-ELSD)测定油梨种子中不同可溶性糖的方法,并比较了热处理对油梨种子中不同可溶性糖的含量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的优化条件为乙腈-水(88:12,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25℃,氮气压力为172 kPa,漂移管温度为60℃。6种糖标准品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09~0.41 mg/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84.5%~104.7%,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4.9%。油梨种子中的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D-甘露庚酮糖和甘露庚糖醇组成;油梨种子经热处理后,其中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下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掌主要观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红掌种质的主要观赏性状特征及多样性水平,对64份红掌种质的29个观赏性状进行了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7个质量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89 2~1.694 1,22个数量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569 6~2.050 3,变异系数均大于10%,说明红掌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相关性分析表明,红掌不同的表型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绝大部分性状彼此之间呈极显著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8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0.584%,其中叶片长、叶片宽、佛焰苞长、佛焰苞宽、花梗长、叶柄长、佛焰苞与花梗的夹角、佛焰苞尖端夹角、佛焰苞的颜色、花梗长/叶柄长和肉穗花序的颜色这些形态性状是导致红掌不同种质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将64份红掌种质分为6大组群,其大小、形态、颜色和来源是分类的主要依据。本结果将为有效利用遗传多样性开展红掌杂交育种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蜜蜂授粉与人工授粉对温室草莓生长动态及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蜜蜂授粉和人工授粉对温室草莓生长动态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规范草莓蜜蜂授粉管理措施和提高草莓果实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蜜蜂授粉和人工授粉区域,观测草莓果实纵、横径生长动态,落果波相及座果率,测定可溶性固形物、Vc、总糖和总酸等营养指标含量。蜜蜂授粉区域草莓果实果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的生长速度均显著高于人工授粉区域(P<0.05,下同)。【结果】2种授粉模式草莓坐果阶段的第1、3次落果期落果率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第2次落果期蜜蜂授粉区域草莓果实的落果率显著低于人工授粉区域。除总酸含量外,总糖含量、糖酸比、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畸形果率均以蜜蜂授粉区域果实的品质显著优于人工授粉区域。【结论】蜜蜂授粉可改善设施草莓果实品质,提高产量,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温室配套技术,可在温室草莓种植中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胶孢炭疽菌致病相关基因Plv2功能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橡胶树炭疽病是橡胶树三大叶部病害之一,严重威胁着橡胶树的生长。本研究从构建的胶孢炭疽菌RC178 T-DNA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一株致病力明显减弱的突变菌株T1103,其T-DNA为单拷贝。采用TAIL-PCR克隆了该突变体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通过比对胶孢炭疽菌全基因组序列,发现该TDNA插入位点所在的序列包含一个5 400 bp的基因,将其命名为Plv2。Plv2基因包含3个外显子,编码一个假定的甾醇C-24甲基转移酶。敲除野生型菌株RC178中的Plv2,发现敲除突变体与T1103的致病力表现基本一致,由此推测Plv2基因为致病相关基因。
关键词: 胶孢炭疽菌 RC178 T-DNA Plv2 功能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抗营养因子豆乳粉的喷雾干燥工艺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以木瓜蛋白酶水解后的传统生浆工艺制备豆乳为原料,研究其制备低抗营养因子豆乳粉的喷雾干燥工艺条件,并与6种市售豆粉进行分析比较。以豆乳粉的物性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对比试验,得出喷雾干燥优选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85℃,进料速度350 m L/min,亲水性单甘脂和吐温80(3:2)用量2.0%,麦芽糊精添加量5.4%。在此条件下制得的豆乳粉润湿性和分散性比冰泉速溶豆乳粉高74.05%和11.94%,溶解度除维维和黑牛豆乳粉外,均优于其它市售豆乳粉;经检测其脲酶活性呈阴性,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和植酸含量均低于市售豆乳粉,胰蛋白酶抑制剂比冰泉速溶豆乳粉低15.32%,大豆凝集素比永和豆浆粉低14.00%。数据表明经本工艺制得的豆乳粉豆香味浓郁,溶解状态良好,其中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和植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市售豆乳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传统工艺山西老陈醋发酵及熏蒸过程中常规成分的变化分析
《中国酿造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该研究分析了山西老陈醋在传统工艺发酵过程中淀粉酶、糖化酶、酸性和中性蛋白酶酶活变化,并对发酵及熏蒸过程中淀粉、总糖、酒精度、总酸、有机酸和氨基酸等常规成分的变化规律与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酒精发酵阶段,4种酶活力变化不大,醋酸发酵阶段,4种酶活力均有所降低;发酵及熏蒸过程中淀粉含量由64.05%降至18.88%;酒精发酵阶段,总糖含量从11.88%降至1.12%,醋酸发酵阶段,总糖含量从2.28%增至7.35%,熏蒸阶段,总糖含量从7.13%降至5.89%;酒精含量在酒精发酵过程中从1.3%vol增至5.7%vol,到发酵22 d时几乎降为0;总酸含量在1~22 d内从1.17%增至10.23%;在发酵及熏蒸过程中醋酸含量从1.03 mg/g增至76.25 mg/g;酒精发酵阶段,乳酸含量从1.94 mg/g增至60.60 mg/g,随后含量变化较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15种野生蔬菜膳食纤维含量的测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国家标准GB 5009.88-2014《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为基础,研究了4种蛋白酶、2种酶解辅助处理方法对膳食纤维测定值的影响。以调整后的方法测定了15种野生蔬菜总的、可溶性及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分析了不同产地和采摘时期野生蔬菜总膳食纤维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处理后的树仔菜总膳食纤维测定值最高;超声波振荡辅助酶解处理的除杂效果较好;15种野生蔬菜膳食纤维含量和组成差异较大,产地对树仔菜、马齿苋总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分别为极显著、显著,但是对枸杞菜和雷公菜总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不显著;采摘时期对树仔菜、马齿苋、枸杞菜和雷公菜总膳食纤维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HbCYP450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催化植物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等多种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本研究在橡胶树叶片中克隆得到一个CYP450基因,编码516个氨基酸,在3~511位氨基酸序列间存在一个P450超级保守结构域,且存在特征性的血红素结合位点保守序列,与蓖麻、胡杨、毛杨果和大豆CYP450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74%、68%、68%和65%。Hb CYP450基因在橡胶树的叶片、花和胶乳中均表达,但在树皮中不表达。该基因的表达量受干旱、机械伤害和白粉病的诱导,在植物激素吲哚乙酸(IAA)、茉莉酸(JA)、乙烯利(ET)、脱落酸(ABA)、水杨酸(SA)和过氧化氢(H_2O_2)作用下,Hb CYP450基因表达量呈现先显著上升后显著下降的规律。说明Hb CYP450是植物P450家族成员,其表达量受白粉菌和逆境诱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椒园间作槟榔体系小气候对胡椒产量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胡椒园间作槟榔体系影响胡椒产量的关键小气候因子,在海南胡椒园间作槟榔优势区开展4种间作模式与单作胡椒园小气候因子对产量影响的为期4 a的试验,研究不同间作密度下,对胡椒产量有主要贡献的灌浆期的叶片光合作用参数、每日最高和最低气温、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分析胡椒园间作槟榔体系小气候因子对胡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间作可以提高胡椒产量,其中间作槟榔株数为765株/hm2的T2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胡椒产量38.71%,为增产效应最大的处理。分析T2处理增产的原因,发现光强影响的关键光合参数气孔导度对产量有极显著正效应,光合有效辐射、光合速率对产量有显著正效应,T2处理显著提高了这三个光合参数;高温干旱的灌浆期胡椒园日最高温和升温幅度与产量负相关,T2处理显著降低了这两个参数,使胡椒产量增加;表层土壤温度与产量呈负相关关系,T2处理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温度,对胡椒根系有保护作用。综合分析,发现光合有效辐射、日最高温、升温幅度和表层土壤温度是影响胡椒产量的关键小气候因子,所以,这几种小气候因子是用来确定间作模式是否合理的关键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钙调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西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钙调蛋白(CaM)作为重要的抗逆信号转导蛋白,在调控木薯抗逆境和块根采后生理腐烂中起重要作用,为给快速检测木薯在不同生长环境中CaM蛋白的表达水平提供优良抗体,克隆木薯CaM基因并将目的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经Escherichia coli表达并纯化,用纯化的融合蛋白ACP-CaM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测定小鼠血清效价后,取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筛选能产生抗CaM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用Western blot、ELISA等方法对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初步鉴定。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在E.coli中能高效表达CaM,免疫小鼠后取效价高的2#小鼠脾细胞和SP2/0细胞融合,共获得7株效价均达到106以上、能稳定分泌抗CaM抗体的细胞株,这7株单抗与淀粉磷酸化酶、His、BSA均无交叉反应,4D5株与标签蛋白ACP有交叉反应,表明其余6株均为CaM特异性抗体;抗体亚型鉴定结果显示7株单抗均为IgG型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