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7个梨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及耐寒性评价

果树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梨品种半致死温度与耐寒性的关系及抗寒性水平,为杂交育种选择抗寒亲本及梨品种区域性引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 a生梨苗休眠枝条为试材,应用电导法研究了7个梨品种在-20℃、-25℃、-30℃、-35℃、-40℃、-45℃低温下细胞膜透性的变化,配合Logistic方程,求得半致死温度(LT50),并与低温处理下的冻害指数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供试梨枝条不同低温处理下电解质渗出率增加呈S形曲线,与相应的低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供试梨品种的半致死温度为:‘苹果梨’-41.1℃、‘甘梨早8’-38.4℃、‘中梨1号’-38.2℃、‘美人酥’-35.3℃、‘玉露香’-34.8℃、‘黄冠’-30.7℃、‘丰水’-30.3℃;半致死温度与其相近温度处理的枝条冻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低温处理下,各梨品种枝条冻害部位表现不同,且对其伤害有一个跃变过程。【结论】半致死温度能准确反映梨品种的抗寒力;供试梨品种的抗寒力大小为:‘苹果梨’>‘甘梨早8’>‘中梨1号’>‘美人酥’>‘玉露香’>‘黄冠’>‘丰水’。

关键词: 梨品种 抗寒性 电解质渗出率 半致死温度 冻害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瑞蟠21号在兰州的引种表现及栽培要点

甘肃农业科技 2015

摘要:为解决兰州地区缺乏优良蟠桃新品种问题,2009年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引进极晚熟蟠桃新品种瑞蟠21号并嫁接,芽苗于2010年定植。结果表明,瑞蟠21号在兰州地区生长结果正常,成花容易,座果率高,丰产。果实扁平形,平均单果重216 g,最大单果重343 g,2012—2014年3 a平均株产13.9 kg。果实大,味甜,粘核,硬度较高,耐贮运。未发现特殊病虫害,未发生抽条、冻害等现象,可作为兰州地区极晚熟蟠桃品种进行适度发展。

关键词: 蟠桃 瑞蟠21号 引种 兰州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害虫自动补水式诱捕器的研发与应用

中国园艺文摘 2015

摘要:介绍一种适用于果园等农田害虫诱杀的自动补水式诱捕器。该自动补水式诱捕器由自动补水式储水桶和诱虫水盆两部分组成,使用操作简便、省力实用、成本低廉、诱虫效率高。该新型自动补水式诱捕器的应用,能稳定诱虫盆内的水面,显著提高诱虫效率,减少检查和加水次数,节省用工。

关键词: 诱捕器 自动补水 果园 诱虫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银地区市售黄瓜品种对黄瓜褐斑病的抗性

甘肃农业科技 2015

摘要: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孢子浓度为1伊104个/m L),选择分离自靖远县日光温室罹病黄瓜茎和叶片的2个多主棒孢霉(Coryne sp ora c assiicola)菌株,对白银地区市售的15个黄瓜品种进行了黄瓜褐斑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测试的15个品种中,津旺68表现高抗,津棚A2、津典303、津优312、津棚A1、碧丽1号、SV1102CC表现抗病,建议在白银地区优先选用。

关键词: 黄瓜褐斑病 抗病性 多主棒孢霉 白银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分条件下广适性小麦品种中麦175的农艺和生理特性解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小麦广适性品种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农艺和生理特征,为广适性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1—2012年和2012—2013年,选用节水品种京冬8号、高产抗倒品种矮抗58与广适性品种中麦175,在干旱和充分供水2个水分处理下,分别在河北省高邑原种场和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圃场种植,小区间随机区组设计。测定株高、抽穗期、籽粒产量和产量三要素等农艺学性状,以及春季苗期植被覆盖度(GC)、抽穗前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v)、灌浆中期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g)、抽穗前叶绿素含量(SPADv)、灌浆中期叶绿素含量(SPADg)、灌浆中期叶片衰老等级评分(LSS)、抽穗前叶面积指数(LAIv)、灌浆中期叶面积指数(LAIg)、叶片衰老速率(LSR)和叶片卷曲度(LRS)等生理性状,比较研究不同类型品种间的性状差异。[结果]穗粒数、LAIg和SPADv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其他性状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与干旱条件相比,充分灌水条件下中麦175、京冬8号和矮抗58的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 072.6、1 274和991.7 kg·hm-2,穗数分别增加104、15和47个/m2,千粒重分别增加0.9、1.8和1.7 g,株高分别增加7.2、9和6.2 cm,抽穗分别推迟3、2和3 d。中麦175产量和穗数较其他品种高647.3-1 505.8 kg·hm-2和38-68.8个/m2。中麦175的平均株高、GC、NDVIv、NDVIg、SPADg、LSR和干旱环境下LRS分别是75.8 cm、13.2%、0.64、0.55、56.5、14.10和4.0;其产量、千粒重、株高、SPADg和LAIv的水分敏感指数分别为0.86、0.64、0.94、0.61和0.57。[结论]广适性品种中麦175穗数多,苗期繁茂性好,株高中等,株型紧凑,抽穗后植被指数低,叶片衰老速度慢;干旱条件下叶片发生明显卷曲,但叶绿素含量较高,叶功能好;产量、千粒重和株高的水分敏感性低,而穗数和穗粒数的水分敏感性较高,灌浆中期的叶绿素含量和抽穗前叶面积指数对水分不敏感。以上这些特性使其在水旱条件下均表现出高产。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广适性 中麦175 水分利用效率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膜覆土穴播对冬小麦旗叶光合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以全膜不覆土穴播种植方式为对照,比较研究全膜覆土穴播对旱地冬小麦旗叶光合、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处理提高了冬小麦灌浆中后期(花后20~35d)旗叶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SPAD值,Pn高值持续期(PAD)和叶绿素SPAD值缓降期(RSP)比对照分别增加6.5d和5.8d。全膜覆土穴播也提高了灌浆初期(花后0~15d)旗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与对照相比提前5d达到峰值,且在灌浆中期(花后10~20d)依然能保持相对较高的蔗糖供应能力。全膜覆土穴播在灌浆中后期(10~35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表现较强的诱导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也比对照提前5d达到峰值,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始终低于对照。2种处理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在开花15d后急剧升高,但全膜覆土穴播处理的质量分数和变化幅度均低于对照。可见,全膜覆土穴播栽培的旱地冬小麦在灌浆期保持了较高的光合产物供应速率、较长的供应持续期、较低的活性氧产生速率和膜脂过氧化水平,因而后期产量和品质高于传统地膜栽培。

关键词: 全膜覆土穴播 冬小麦 光合作用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旱作农业与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

甘肃农业科技 2015

摘要:分析了旱作农业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和发展现状,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扶贫攻坚、生态环境治理、实现有限水分的高效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旱作农业对保障我国粮食生产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旱作农业 发展现状 粮食安全 生态环境治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玉米大斑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基线与抗药性监测

植物保护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甘肃玉米大斑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基线和抗性水平,采用平皿法测定了采自甘肃4个典型生态区的57株玉米大斑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甘肃玉米大斑病菌对嘧菌酯敏感性差异较大,EC50在0.03~5.21μg/m L之间,平均EC50为0.54μg/m L,其中有32个菌株EC50呈连续性正态分布,平均EC50为0.10μg/m L,即为甘肃玉米大斑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基线。基于此,发现12株抗性菌株,平均抗性水平为5.18,最高抗性水平为49.93,抗性频率为21.05%,其中南部湿润和陇东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出现中、高抗菌株7株,占12.28%,陇东半湿润半干旱和中部干旱雨养地区出现低抗菌株5株,占8.77%,而河西干旱灌溉地区15株菌对嘧菌酯十分敏感,平均抗性水平为1.56,最高抗性水平为3.89,暂无抗药性。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嘧菌酯 敏感基线 抗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3号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陇春33号是2004年通过人工杂交技术手段取得杂交种子,再经南繁北育,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原代号为9687-2。该品种于2012-2014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春小麦区域、生产试验,2015年2月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质地多面分析不同脱涩处理后磨盘柿质地变化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5

摘要:目的研究3种人工脱涩方法的脱涩效果以及脱涩过程和货架期磨盘柿质地变化规律方法分别在脱涩处理后0、2、4、6、8、10、12 d利用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法测定磨盘柿果肉,得到不同脱涩方法处理后磨盘柿脱涩和货架期果肉质地参数变化规律。结果温水处理2 d后完全脱涩;酒精和CO2处理5 d后,可溶性单宁物质含量低于味觉阈值;TPA测试反映3种脱涩处理过程中及货架期磨盘柿果肉各项质地参数变化呈现下降趋势;果肉硬度与咀嚼性呈正相关(r=0.951),与弹性和内聚性呈负相关(r=-0.725,r=-0.704);果肉咀嚼性与硬度(r=0.972)、弹性、内聚性呈较好的正相关性。结论 3种脱涩方法都可有效地降低柿果中可溶性单宁物质含量,处理过程中及货架期磨盘柿果肉各项质地参数变化呈现下降趋势。硬度、弹性、内聚性、咀嚼性四个参数可综合反应磨盘柿脱涩和货架期的质地变化,为磨盘柿质地分析提供评价依据。

关键词: 质地多面分析 脱涩 质地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