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不同栽培模式对大麦生育期间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分析了全膜覆土穴播、垄作沟灌及平作条播栽培模式对大麦的土壤水分时空动态、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穴播处理极有利于大麦的早期出苗及营养生长。但垄作沟灌栽培处理有利于促进大麦生殖生长。全膜穴播处理产量较垄作沟灌和平作条播处理分别增产10.9%和15.31%,并且WUE分别高10.69%和11.09%,说明全膜穴播栽培处理增加了大麦土壤的可利用水分,提高了产量和WUE。

关键词: 大麦 全膜覆土穴播 垄作沟灌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新征集高粱地方品种资源的鉴定与遗传多样性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甘肃省东部7个地区30个县海拔953~2024 m、33°44'~36°04'N范围内的高粱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考察征集,新征集到高粱品种资源128份。在统一鉴定的基础上采用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对8个质量性状、8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8份高粱地方品种资源主要性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1.172;穗粒重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468,芒性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仅0.627;穗型变异系数最高为62.99%,生育期变异系数最低只有3.99%。在7个地区中,庆阳地区征集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186;兰州地区征集的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仅为0.373。聚类分析表明,128份品种资源可分为6大类,6大类中都有庆阳和定西地区的品种资源,说明庆阳、定西地区新征集到的高粱资源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

关键词: 高粱 地方品种资源 征集鉴定 遗传多样性

等浓度条件下滴定方程的理论构建及曲线模拟

高师理科学刊 2015

摘要:在两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对等浓度条件下的滴定方程进行简化,赋予pH(酸碱滴定),pX(配位(络合)滴定和沉淀溶解滴定)或平衡电位E(氧化还原滴定)一系列符合等差数列的数值后,根据滴定方程利用Excel求解对应的滴定分数f,随后利用Origin绘制滴定曲线pH~f,pX~f或E~f,所得图像可形象化地说明滴定分析的相关理论问题。

关键词: 滴定方程 滴定曲线 滴定分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6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甘肃农业科技 2015

摘要:根据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和大面积生产经验,从适宜地区、茬口选择、整地蓄墒、精选种子、种子处理、适期早播、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合理灌水、防杂除草、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精选入库等方面总结提出了甘啤6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啤酒大麦 新品种 甘啤6号 优质 高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及其蒸馏酒香气成分的鉴定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大坪"马铃薯为试材,采用液化—糖化—发酵—蒸馏工艺制备马铃薯蒸馏酒,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马铃薯及马铃薯蒸馏酒中的香气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中香气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醇类和酯类是马铃薯蒸馏酒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醇类相对含量为64.39%,酯类为24.27%;而马铃薯的主要香气成分是醇,羰基化合物及其他成分,分别占13.29%、17.53%、17.48%,说明将马铃薯制备成蒸馏酒后产生了更多的酯类和醇类,而羰基化合物显著减少。

关键词: 马铃薯 蒸馏酒 香气化合物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彩叶苗木在兰州地区的引种试验结果初报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

摘要:随着人们对园林景观提升产品价值的重要作用取得共识,市场期望通过改善园林景观提高竞争能力,这也直接导致园林景观的升级。绿化植物的选择,已不再只是价格的选择,而是绿化市场期望通过改善园林景观提高竞争能力,这也直接导致园林景观的升级带来的一些新的变革。彩叶树种以其独有的景观效果在园林植物造景中凸显出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更凸显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随着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彩叶树种得到专业人士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彩叶树种的育种、引种、应用成为现代风景园林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 园林绿化 彩叶苗木 兰州地区 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引起青稞和燕麦鞘腐病的无性型菌物新属种——禾生指葡孢霉

菌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引起甘肃及邻省青稞和燕麦鞘腐病的病原菌为无性型真菌anamorphic fungi中一未描述的丛梗丝孢菌moniliaceous hyphomycete。该菌分生孢子梗无色,散生,直立或匍匐;交互、叉状、聚伞状或帚状分枝。产孢细胞簇生于分生孢子梗末级分枝顶端成指状或掌状,顶部常具齿状着孢点,全壁芽生式产孢。分生孢子无色、单胞,罕有一个隔膜,近球形、卵圆形、倒梨形、纺锤形、葫芦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具网状脊或疣突,在孢梗顶端常聚集成葡萄状。分生孢子群体白色,随培养物老化,渐变为淡黄色。本菌与葡萄孢属Botrytis及其他Botrytis-like形态相似属明显不同,故建立指葡孢霉属Dactylobotrys(新属);模式种为禾生指葡孢霉Dactylobotrys graminicola(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245110,主模式)和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害标本室(GAPP 1131,等模式)。

关键词: 无性型真菌 指葡孢霉属 形态学特征 序列分析 禾本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麻作为城市园林花卉应用初报

中国麻业科学 2015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承德坝上地区纯蓝色花卉亚麻品种塞亚1号、塞亚2号作为园林花卉的优势以及在承德市及周边地区的应用情况。结合实际不同景观需求,确立了观花与观株两种园林模式。并根据园林花卉的要求提出从选育大花、重瓣品种,缩短工艺长度和延长花期三个方面选育亚麻的建议。

关键词: 亚麻 塞亚1号 塞亚2号 园林花卉 园林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藜麦新品种陇藜1号的选育及应用前景

甘肃农业科技 2015

摘要:陇藜1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采用系统育种和栽培驯化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的国内首个藜麦新品种。在2013—2014年进行的多点区域试验中,陇藜1号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 100.0 kg/hm2,比对照品种静乐藜麦增产9.6%。陇藜1号属中晚熟品种,植株呈扫帚状,株高181.2~223.6 cm,生育期128~140d,分枝数23~27个。种子为圆形药片状,千粒重2.40~3.46 g。籽粒含粗蛋白171.5~187.8 g/kg、脂肪56.5~59.3 g/kg、赖氨酸5.5~6.9 g/kg、全磷4.5~6.8 g/kg。陇藜1号在田间表现为抗霜霉病和叶斑病,总体抗病能力强。陇藜1号植株抗倒伏,再生能力强。具有耐寒、耐旱、耐盐碱、耐瘠薄等特性,适应性广。适宜在甘肃省无霜期大于120 d,降水量250 mm以上,海拔1 500~3 000 m的山地、川地及灌溉区域种植。并对藜麦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藜麦 新品种 陇藜1号 选育 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4年甘肃省油用向日葵区试天水点总结

甘肃农业科技 2015

摘要:2014年甘肃省向日葵杂交种区试(油用型)试验结果表明,向日葵杂交种YB07折合平均产量最高,为3 028.6 kg/hm2,较对照增产36.5%;YB08折合平均产量2 647.6 kg/hm2,较对照增产19.3%;YB03折合平均产量2 542.8 kg/hm2,较对照增产14.6%。上述3个新杂交种综合性状表现好,抗病,抗旱性好,产量高,适宜在天水地区及周边种植。

关键词: 向日葵 区试 油用型 甘肃省 天水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