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2019年5月黄海及东海北部大型水母分布特征

海洋与湖沼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9年5月,利用渔业底拖网,对我国黄海以及东海北部海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大型水母调查,分析了大型水母的种类组成、伞径大小和生物量以及与温度、盐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调查主要捕获到沙海蛰、霞水母、洋须水母、多管水母四种大型水母,沙海蛰生物量最高,多管水母分布范围最广、数量最大。沙海蛰集中分布在调查海域南部,各海域伞径差异显著,在黄东海交界海域采集到幼水母体(<10cm),生物量高值区出现在东海北部离岸海域,可达6422.16kg/km2;白色霞水母集中分布在东海北部,在近岸海域采集到幼水母体(6—7cm),生物量高值区位于离岸海域,可达7417.49kg/km2;洋须水母集中分布在黄海水深较深海域,北部海域个体较大,在黄海中部、南部交界处采集到幼水母体(<10cm),生物量较低,高值区出现在黄海中部与南部,可达449.94kg/km2;多管水母分布范围较广,东海北部海域个体伞径较大,在山东半岛东部发现幼水母体(<5cm),生物量高值区出现在黄海中部近岸海域,可达4901.42kg/km2。对比文献资料,发现整个调查海域,大型水母总体生物量比2015年同期有所增加。本文为研究该海域大型水母的年际变化规律提供数据基础。

关键词: 水母暴发 生物量 伞径 时空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汤旺河下游瓦氏雅罗鱼的生长特征与资源合理利用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汤旺河下游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的资源现状,根据2017—2018年瓦氏雅罗鱼的生物学调查数据,分析了其体质量和体长组成,计算了体质量生长的拐点年龄、临界年龄和总瞬时死亡率,估算了汤旺河下游瓦氏雅罗鱼的资源量。结果表明:汤旺河水域瓦氏雅罗鱼的体长生长方程为L_t=351.75×(1-e~(-0.26(t+0.5448))),体质量生长方程为W_t=840.04×(1-e~(t+0.5448))~(3.173);体质量生长的拐点年龄为3.896 a,群体临界年龄为3.361 a;年总瞬时死亡率(Z)为0.945,年自然死亡率(M)为0.443,年捕捞瞬时死亡率(F)为0.502,年开发率E为53.1%;推算结果显示,汤旺河下游瓦氏雅罗鱼共计约199.27万尾,资源生物量为258.27 t;基于汤旺河下游瓦氏雅罗鱼的资源现状,计算其最适开捕体长为224.34~240.89 mm,开捕体质量为201.61~252.71 g。研究表明,汤旺河水域瓦氏雅罗鱼种群资源虽处于过度开发状态,但目前仍可通过标准捕捞规格等方式对种群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关键词: 瓦氏雅罗鱼 汤旺河 生长特征 资源生物量 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色鲍防御素HdDef1的分子特征和表达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防御素(defensin)是最重要的抗菌肽(AMPs)之一,参与先天免疫防御反应。该研究通过RNA-seq和RACE技术从杂色鲍(Halitotis diversicolor)中克隆到一种新的防御素基因(命名为HdDef1)。HdDef1 cDNA的开放阅读框(ORF)为201 bp,编码66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由1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48个氨基酸的成熟肽组成。HdDef1的成熟肽具有AMPs的特征,如分子量较低、净正电荷(+1)、高疏水残基率(45%)。同时,成熟肽的6个半胱氨酸以C-X_(16)-C-X_3-C-X_9-C-X_4-C-X_1-C模式排列,并通过3个二硫键(C1-C4、C2-C5和C3-C6)稳定α-螺旋/β-折叠基序(CSαβ)。此外,通过与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防御素在三维结构上的相似性及其系统进化关系比对表明,HdDef1是节肢动物防御素家族的新成员。荧光定量PCR显示,HdDef1转录本在肠、头、鳃、肝胰腺、外套膜和足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胰腺具有最高的表达水平。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感染后,肝胰腺中HdDef1 mRNA被显著诱导表达。结果表明,HdDef1可能在杂色鲍抵抗病原的免疫防御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蛋白水平的抗菌活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杂色鲍 HdDef1 基因克隆 组织分布 免疫应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最小含氧带氮流失过程与机制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全球大洋氮循环的研究发现,大洋输入和输出的氮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所固定的氮中有相当一部分被还原为N_2或N_2O从大洋中流失,而海洋最小含氧带(OMZ)被认为是发生氮流失的最主要区域,通过反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作用,固定氮在OMZ海区内损失量可达40~450 Tg·a~(-1).对不同海区OMZ内固定氮损失的两种主要作用总结发现,异养反硝化作用在热带太平洋东部、阿拉伯海的OMZ内以及海洋沉积物内占有显著优势,在智利、秘鲁沿岸海域及阿拉伯海域也已发现自养反硝化作用的存在;而在黑海、非洲西南部的本格拉上升流、智利北部沿岸等地,厌氧氨氧化作用强烈,且其在陆架区的作用强度和面积要大于大洋区.OMZ氮的流失除受氮流失过程自身影响外,固氮作用、硝化作用、硝酸盐异化还原作用等都可能对OMZ海区内氮收支不平衡造成影响.其中固氮作用的影响最不能忽视,其在全球OMZ内固定的氮的总量可达15~40 Tg·a~(-1),是对OMZ氮流失量的重要补充.区分反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作用对OMZ氮流失的相对贡献,明确氮流失的另一产物N_2O的形成机制和定量评估方法是当前OMZ氮流失研究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本文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研究设想,以期为海洋最小含氧带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最小含氧带 氮流失 反硝化 厌氧氨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表面改性水滑石的制备及其耐腐蚀性能研究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一种硝酸根插层的Zn-Al水滑石,利用静电作用在水滑石表面沉积聚天冬氨酸,以其作为交联剂与缓蚀剂三价铈离子络合,完成对水滑石表面的改性;将改性后的Zn-Al水滑石分散在双组分水性环氧涂层中。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分析、ζ电势测试以及EIS阻抗谱测试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后的水滑石应用于环氧涂层中能够起到明显的自修复效果,并能提高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关键词: 水滑石 自修复 表面改性 腐蚀防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底冷泉气泡羽流声学探测参数研究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气泡羽流的声学探测是目前海底冷泉调查的主要手段。在声学探测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声学探测过程中CW声波脉冲信号的发射频率、发射功率、声波脉冲宽度(脉冲持续时间)3个参数对海底冷泉气泡羽流探测成像的影响。同时,结合黄、渤海老铁山水道海域海底冷泉外业调查和人工模拟冷泉实验的数据,进一步明确了这些参数的选取原则和范围。针对声学水体剖面上出现的异常干扰带,还提出了改变脉冲发射时延值来消除水体声学剖面图中干扰带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优化海底冷泉气泡羽流的声学成像效果。

关键词: 海底冷泉 气泡羽流 声学探测参数 时延 干扰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霉素及其异构体降解产物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水体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异构体降解产物的毒性效应,选取金霉素及其异构体降解产物为目标化合物,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受试生物,结合藻类生理指标探讨金霉素及其异构体降解产物的毒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斜生栅藻藻液中,金霉素主要的异构体降解产物为异金霉素及异差向金霉素。暴露72 h后,金霉素及其异构体降解产物处理组的藻细胞形态发生了明显的质壁分离,且细胞通透性均显著增大。但是,金霉素母体药物与不同异构体降解产物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金霉素母体药物处理组的斜生栅藻细胞中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a浓度降低得更为显著,且氧化损伤更为严重。金霉素母体药物与其异构体降解产物虽然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但取代基空间构象的不同会导致药物与藻细胞中的可溶性蛋白质的结合位点不同,因而对藻细胞产生不同的毒性效应。探究金霉素及其异构体降解产物对水生环境产生的毒性效应,有望为全面认识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生态环境风险提供新的依据。

关键词: 金霉素 异构体 斜生栅藻 降解产物 毒性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境样品中氨基糖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地球科学进展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氨基糖作为环境中重要的生源有机质,其含量和组成信息能够反映有机质来源和微生物对有机质的贡献。国内外针对环境中氨基糖的分析测定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系统地评述其分析方法及最新进展的工作仍然较少。从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技术等方面,系统归纳了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3类常用的氨基糖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在前处理方面,气相色谱法前处理过程较为繁琐且需衍生化处理,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前处理相对简单且更易实现自动化;在仪器检测方面,气相色谱法能同时检测环境中4种主要的氨基糖(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氨基甘露糖和胞壁酸),并且比高效液相色谱法稳定,而红外光谱法虽具有结构定性方面的优势,但其灵敏度较低。总之,尚未有一种分析方法既能保证氨基糖的灵敏分析又能兼顾实验效率,因此在分析环境样品中氨基糖时应根据样品形态和检测要求合理选择分析方法。在检测分析方面,今后可以在分析方法的经济性、兼容互补性以及在线自动化等方面着力开展工作,为更深入地开展环境中氨基糖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氨基糖 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 液相色谱 红外光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对虹鳟和硬头鳟幼鱼消化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研究不同盐度下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硬头鳟(O.mykiss)幼鱼的消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在7个盐度(0、5、10、15、20、25和30,分别以S0、S5、S10、S15、S20、S25和S30表示)下饲养虹鳟(3.55g)和硬头鳟(3.57g)幼鱼各40d,分析其肠、胃消化酶和肝脏抗氧化酶活性。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8尾鱼。实验用水由自然海水和淡水调配而成,以升盐率1~2d-1升至设置盐度后稳定7d进行实验。研究显示:虹鳟和硬头鳟的肠淀粉酶、肠脂肪酶、肠胰蛋白酶、胃淀粉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分别在S5和S10组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其它组。在S5组,虹鳟的肠、胃消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硬头鳟,在S10组,硬头鳟的肠、胃消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虹鳟。虹鳟和硬头鳟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在S5或S10组达到峰值;在S25和S30组,硬头鳟的肝脏SOD、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MDA含量显著高于虹鳟。研究结果表明,虹鳟和硬头鳟幼鱼分别在盐度5和10时消化能力最好,在高盐度(25~30)下硬头鳟幼鱼的消化和抗氧化能力优于虹鳟。

关键词: 黄海冷水团 虹鳟 硬头鳟 盐度 消化酶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河三角洲利津超级叶瓣时空范围的再认识

地理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黄河三角洲是世界著名的河流三角洲之一。自有学者首次系统地提出黄河三角洲全新世10期超级叶瓣的时空分布范围后,这一观点近30年来未见明显的改进。借助渤海湾南岸研究区获得的4个20~30 m钻孔地层资料和相应的AMS14C测年数据,以及前人部分钻孔的研究成果,本文对黄河三角洲利津超级叶瓣的沉积演化框架和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重新厘定:研究区全新世沉积环境由早期的河道和泛滥平原沉积,逐渐向海侵过程中盐沼、潮坪和浅海相演化。海平面上升速率减缓之后三角洲开始发育并逐步成陆,直至最后被陆相沉积所覆盖。黄河下游古河道在9000-8000 cal a BP左右可能在黄骅南部入海;大约8000 cal a BP之后,黄河主河道南迁到滨州—惠民一带,并在7000-5500 cal a BP之间发育利津超级叶瓣;利津超级叶瓣的北界可能在马山子和阳信一界,而南界在郭井子和弥河之间;约5500 cal a BP之后,黄河下游古河道可能重新过黄骅入海,于5500-3500 cal a BP左右形成黄骅超级叶瓣;约3500 cal a BP之后,黄河古河道北迁至天津,直至~700 BC左右主流河道入海口再次南迁至河北岐口附近。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超级叶瓣 河道变迁 贝壳堤 沉积演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