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杂色鲍防御素HdDef1的分子特征和表达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姚托 1 ; 卢洁 1 ; 叶灵通 1 ; 陈华生 1 ; 王江勇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惠来县华深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关键词: 杂色鲍;HdDef1;基因克隆;组织分布;免疫应激

期刊名称: 南方水产科学

ISSN: 2095-0780

年卷期: 2019 年 06 期

页码: 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防御素(defensin)是最重要的抗菌肽(AMPs)之一,参与先天免疫防御反应。该研究通过RNA-seq和RACE技术从杂色鲍(Halitotis diversicolor)中克隆到一种新的防御素基因(命名为HdDef1)。HdDef1 cDNA的开放阅读框(ORF)为201 bp,编码66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由1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48个氨基酸的成熟肽组成。HdDef1的成熟肽具有AMPs的特征,如分子量较低、净正电荷(+1)、高疏水残基率(45%)。同时,成熟肽的6个半胱氨酸以C-X_(16)-C-X_3-C-X_9-C-X_4-C-X_1-C模式排列,并通过3个二硫键(C1-C4、C2-C5和C3-C6)稳定α-螺旋/β-折叠基序(CSαβ)。此外,通过与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防御素在三维结构上的相似性及其系统进化关系比对表明,HdDef1是节肢动物防御素家族的新成员。荧光定量PCR显示,HdDef1转录本在肠、头、鳃、肝胰腺、外套膜和足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胰腺具有最高的表达水平。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感染后,肝胰腺中HdDef1 mRNA被显著诱导表达。结果表明,HdDef1可能在杂色鲍抵抗病原的免疫防御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蛋白水平的抗菌活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相关文献

[1]团头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序列特征及表达分析. 陈凯,习丙文,滕涛,王亚冰,高金伟,梁利国,谢骏. 2016

[2]泰国斗鱼抗缪勒氏管激素(AMH)基因cDNA克隆及表达. 陈华谱,洪广,刘燕华,贺超,王晓玲,吴静娴,朱春华,李广丽. 2017

[3]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coat-ε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组织分布. 王修芳,刘庆慧,吴垠,黄倢. 2016

[4]团头鲂黑素皮质素3型受体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廖盛臣,陈凯,习丙文,秦婷,潘良坤,谢骏. 2019

[5]杂色鲍稚鲍的酒精麻醉剥离试验. 邱丽华,张汉华,吴进锋,余勉余. 2001

[6]杂色鲍血蓝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酚氧化酶活性研究. 彭文,王江勇,丁雪娟. 2009

[7]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与地方加强联合协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徐竹青. 2005

[8]杂色鲍幼体附着基藻际细菌群落的PCR-DGGE分析. 赵旺,姜敬哲,王江勇,陈韬,刘广锋,王瑞旋,杨蕊. 2013

[9]杂色鲍血蓝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酚氧化酶活性研究. 彭文,王江勇,丁雪娟. 2010

[10]杂色鲍“肌肉萎缩症”的药物防治试验. 郑进清,王江勇. 2009

[11]血蓝蛋白在杂色鲍各组织中的分布研究. 张晗,姜敬哲,何健,谷露,王江勇. 2014

[12]杂色鲍幼苗“急性死亡脱落症”病原菌分析. 刘广锋,周世宁,徐力文,王瑞旋,王江勇,陈毕生. 2006

[13]鲍疱疹病毒原位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谷莉,郑玉东,张翔,白昌明,刘金兰,辛鲁生,李晨,王崇明. 2022

[14]杂色鲍幼苗大规模死亡与细菌数量的关系. 王江勇,王瑞旋,刘广锋,陈毕生,潘金培,徐华森. 2005

[15]杂色鲍育苗中“掉板症”的药物防治研究. 徐力文,刘广锋,王江勇,王瑞旋,陈毕生. 2004

[16]杂色鲍肌肉萎缩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王江勇,孙秀秀,王瑞旋,苏友禄. 2010

[17]杂色鲍对底泥悬浮物胁迫的生理响应. 王广军,谢骏,余德光,乌兰,胡朝莹. 2007

[18]杂色鲍养殖环境中致病性弧菌分布调查. 刘广锋,徐力文,黄建荣,王江勇,许丹,陆镜,周世宁. 2005

[19]广东沿海杂色鲍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许新,王江勇,姜敬哲,区又君. 2012

[20]杂色鲍养殖模式与病害流行趋势. 陈毕生,王江勇,冯娟,郭志勋,余勉余.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