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优质玉米杂交种晋单36号的选育与推广
《山西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晋单 36号由山西省农科院作物所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于 1993年合作育成。 1994~ 1996年参加各类试验 ,表现优质、高产、多抗 ,适宜春播中晚熟区水地推广种植 ,公顷留苗密度 4 5 0 0 0株。制种时父母本行比 1∶4种植 ,母本播后 7d播父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粒小麦醇溶蛋白指纹图谱及其遗传分析(英文)
《麦类作物学报 》 2002 CSCD
摘要:黑粒小麦因其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而倍受人们青睐。我国近年来已育成和引入了一批黑粒小麦品种 (系 )和资源 ,它们的黑粒基因来源和色素分布部位不同。本研究利用 ISTA颁布的 A- PAGE标准程序分析了来源不同的 9份黑粒小麦亲本及其 1 3份后代材料的醇溶蛋白指纹图谱。结果表明 ,9份黑粒小麦亲本材料分离出 40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谱带 ,其中 8条为共同带 ,每个亲本均有各自独特的谱带组合。采用“0~ 1”系统记录谱带 ,计算亲本间遗传距离 ,平均值为 0 .34,范围为 0 .1 0~ 0 .48。来自加拿大的京 1 1 70 5和 MY2 4 33的遗传距离为 0 .1 0 ,具有最大的遗传相似性。我国育成的漯珍 1号、乌麦 5 2 6和黑小麦 76号三者间的遗传距离在 0 .33以上。利用非加全成对算术平均法 ( UPGMA)作聚类分析 ,在 0 .34水平上可聚为 3类 ,其中漯珍 1号自成一类。黑粒小麦和白粒小麦杂种后代个体的醇溶蛋白呈共显性遗传 ,但白粒亲本北农 6号的一条带在 F1没有出现。醇溶蛋白指纹图谱的相似程度能反映出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不失为黑粒小麦育种亲本选配的一个重要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主要玉米自交系开花期耐旱性差异及改良
《作物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 37份我国主要玉米自交系两年的开花期耐旱性鉴定 ,筛选出耐旱系 12份 (K2 2、SH15、X178、P138、中自 0 1、中自 4 5 1、金黄 96 B、齐 319、旱 2 3、东 91、临京 11、CA15 6 )。在干旱胁迫下 ,果穗吐丝延迟 ,雌雄开花间隔增大 ,结穗率下降 ,籽粒产量严重降低 ;雌雄开花间隔天数和结穗率与籽粒产量均呈极显著相关 ,是可供耐旱性选择利用的指示性状。用 SSR标记研究了 38份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4 7对 SSR引物共检测出 15 6个等位基因变异 ,将供试自交系划为 6个类群。 9份耐旱系分散于 4个类群 (B、C、E、F) ,其中 E群被鉴定为耐旱种质群。本研究结果为开花期玉米耐旱种质改良提供了重要信息
小麦种子太空诱变效应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 4份稳定的小麦品系进行太空诱变处理 ,SP1在生长上受到一定抑制 ;SP2 产生了广谱性分离 ;SP3各性状已基本稳定 ,从中选到 4个性状优良的品系。这一结果表明 ,太空诱变效果明显 ,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育种手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