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938条记录
北部冬麦区冬小麦区试品种(系)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

作物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客观准确地评价区域试验中北部冬麦区冬小麦新品种(系)的丰产性和稳产性,以2014-2015年度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冬小麦品种(系)区域试验产量数据为资料,应用AMMI模型对小区产量的基因型、环境和基因型与环境(G×E)互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稳定性最好的为农大3486、京农12-79,较好的有科遗4174、长6794、中麦93,较差的为航麦109、晋太102、众信7198;试点以天津武清、山西榆次、新疆阿拉尔、河北遵化、山西屯玉分辨力较高,河北固安、河北滦县、北京顺义、北京昌平分辨力较低。在对区域试验中品种(系)稳定性和试点的分辨力进行判定时,综合使用双标图和稳定性参数两种方法,既直观又准确。

关键词: AMMI模型 冬小麦 区域试验 稳定性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柱式抗风浪环境监测浮标水动力特性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一种新型的柱式抗风浪环境监测浮标在波浪条件下的水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柱式浮标由舱体、浮架、配重、锚绳组成,通过浮架采集水样,实现垂向不同深度的水质分层监测,可用于海水养殖等海域的环境监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多种波浪条件下柱式浮标的运动和锚绳拉力,分析波高、波浪周期对浮标的横摇、纵摇、摇摆角度、锚绳拉力等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得到不同波浪要素下浮标的水动力特征参数.结果表明,三向锚绳系缚作用下,浮标运动轨迹受波高的影响较小,垂向运动幅值随波浪周期增大而增大;在研究条件下,迎波面锚绳的最大拉力受波高的影响较小,但随着波浪周期增大而减小.总体而言,所提柱式浮标具有较好的抗风浪能力.

关键词: 柱式浮标 波浪 水动力特性 锚绳拉力 运动轨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咸水、淡水养殖硬头鳟肌肉营养成分比较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同一养殖品种在不同养殖环境下其营养成分的差异,从而为消费者或后续的加工开发提供思路,将半咸水、淡水养殖的硬头鳟[Oncorhynchus mykiss,体质量为122.78±3.87)g]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和比较:半咸水养殖的硬头鳟肌肉中,水分含量较淡水养殖的高,但粗脂肪含量明显较淡水养殖的低(P<0.05),粗蛋白和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方面,半咸水养殖硬头鳟的钙离子含量显著高于淡水养殖的硬头鳟(P<0.05),其余各离子含量差异不显著;半咸水、淡水养殖的硬头鳟肌肉中均含18种氨基酸,且在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及半必须氨基酸总量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半咸水和淡水养殖硬头鳟肌肉中测得主要脂肪酸种类分别为15种和22种,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89.00%和91.02%,半咸水养殖硬头鳟的脂肪酸种类数量、脂肪酸含量均远低于淡水养殖的硬头鳟(P<0.05);淡水养殖硬头鳟的ω6/ω3为0.2,半咸水硬头鳟ω6/ω3为0.24,与其它鱼类的ω6/ω3的比例相符合。结果表明:同一种鱼类,由于养殖环境的差异,其水分、粗脂肪及无机盐甚至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均会有很大的差别。

关键词: 硬头鳟 半咸水 淡水 肌肉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鲟鱼育种技术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应用与展望

中国水产 2018

摘要: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breeding)是分子育种手段中的一种,是通过利用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的DNA分子标记对目标性状进行间接选择的现代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不仅可以弥补传统育种过程中形态学标记数目少、受环境影响大、选择准确性较低的不足,而且可以进行早期选择,大大提高育种效率。鲟鱼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鱼类之一,素有"活化石"之称。鲟鱼浑身上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梨酸钾/氯化钾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热物性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发出高效、性能稳定的微冻保鲜用相变蓄冷剂,保证运输中肉制品等农产品的品质,以山梨酸钾水溶液为主基液,探究添加氯化钾后相变蓄冷材料的热物性及热循环稳定性。对比30 g/L山梨酸钾溶液,当再添加氯化钾浓度为5 g/L时,相变温度为-2.8℃,潜热为254.6 J/g,热导率为1.012 W/(m·K),热扩散率为1.01 mm2/s。添加氯化钾对相变温度和潜热几乎没有影响;溶液的热导率提高了23.32%;热扩散率提高了151.37%。经200次冻融循环后,未添加氯化钾的相变溶液出现了-5.3℃的过冷度,含氯化钾的相变溶液没有过冷度,氯化钾在山梨酸钾相变过程中体现出了其良好的成核作用,使得该复合相变蓄冷剂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试验表明,山梨酸钾/氯化钾复合相变蓄冷剂适合于农产品的微冻保鲜用。

关键词: 冷藏 相变材料 热力学性质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花葵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其氧化稳定性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对金花葵籽油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和分析,并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比较不同抗氧化剂对金花葵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花葵籽中油脂含量为17.74%,有6种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占油脂总量的74.13%,含量较多的有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分别为46.38%和26.67%;添加TBHQ可有效提高金花葵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单独添加0.02%TBHQ可使金花葵籽油预测贮存时间延长至12个月以上;TBHQ与增效剂协同作用,可使金花葵籽油氧化稳定性显著提高,其中0.015%TBHQ与0.01%植酸复配或0.015%TBHQ与0.01%柠檬酸复配,可使金花葵籽油预测贮存时间延长至18个月以上。

关键词: 金花葵籽油 脂肪酸组成 抗氧化剂 氧化稳定性 过氧化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快速检测(英文)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可溶性蛋白是植物生化及抗性生理研究的重要指标之一。快速、准确、无损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对作物生长状况的动态监测及抗性作物品种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近红外光谱具有快速、简单方便、非破坏性的特点,已在农业、食品、化工等领域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年来基于光谱技术快速无损的获取作物生理生化信息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农业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以实现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首先,采用Savitzky-Golay平滑(SG)、一阶导数(1-Der)、二阶导数(2-Der)等7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分别建立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偏最小二乘(PLS)预测模型,经对比发现SG预处理方法为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预测的最优光谱预处理方法。其次,分别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随机蛙跳(RF)和遗传算法(GA)对SG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进行特征波长提取。最后,基于提取的特征波长分别建立了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SPA-PLS、RF-PLS和GA-PLS预测模型,发现基于SPA提取的11个特征波长建立的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SPA-PLS模型具有最佳的预测效果,其预测集相关系数(R2p)为0.864,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1.894 mg/g,预测偏差为2.061(RPD)。上述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大豆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是可行的,可为大豆生长状况动态监测及抗性大豆品种的筛选提供新的方法。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大豆叶片 可溶性蛋白 连续投影算法 偏最小二乘算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扦插部位、时间和IBA浓度对‘紫光’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Ziguang’)茎秆扦插成活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紫光’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Ziguang’)为材料,分别研究了扦插部位、扦插时间和吲哚丁酸(indolebutyric acid,IBA)浓度对其茎秆扦插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扦插部位产生幼苗的生长状况:下部芽苞>中部芽苞>上部芽苞;八月上旬至十月下旬,随着扦插时间的变化,母株茎秆中可溶性糖含量曲线呈现"双峰型"变化,淀粉含量则持续增加,其幼苗成活率、苗高、鲜干重、最长根长与生根数等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8月22日左右扦插时幼苗的生长状况最佳,成活率为45%;在0,0.1%,0.2%,0.3%,0.5%,1%IBA处理条件下,随着激素浓度的增加,其茎秆扦插幼苗成活率、苗高、鲜干重、最长根长与生根数等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在0.3%IBA处理扦插茎段时幼苗的生长状况最佳。本试验为狼尾草的茎秆扦插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紫光’狼尾草 茎秆扦插 扦插部位 扦插时间 IBA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桃外部裂纹检测方法研究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8

摘要:针对核桃(Juglans regia)在采收或加工过程中表面易出现裂纹或碎壳的问题,采用6尺度数学形态学方法对核桃的表面缺陷进行了检测。选择5个3×3模板构成不同方向的结构元素并依次进行6个尺度的膨胀操作,通过实体加权融合与信息熵结合的融合方法进行图像融合,得到最终的核桃表面裂纹图像,最后再对图像进行开启操作,除去图像中存在的细小的干扰物体。结果发现:多尺度数学形态学方法总体检测准确率为94%,远高于局部阈值法(65%)、分水岭(87%)和Roberts(86%)等传统方法,为核桃的在线品质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核桃(Juglans regia) 缺陷 检测 数学形态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分数阶微分算法的大豆冠层氮素含量估测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氮素与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作物冠层氮素含量的快速、准确、无损检测对于作物营养诊断和长势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氮素检测方法检测周期长、操作复杂,同时具有破坏性,无法实现作物氮素含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动态监测。基于光谱遥感技术快速、无损地获取作物氮素含量是近年来作物组分快速检测研究的热点。当前的研究大多基于原始光谱或整数阶微分(一阶、二阶)预处理后的光谱进行氮素含量预测,原始光谱或整数阶微分预处理后的光谱会忽略光谱曲线间的渐变信息,影响氮素含量的预测准确度。与原始光谱和整数阶微分方法相比,分数阶微分算法在背景噪声去除、有效信息提取等方面较有优势。为研究分数阶微分预处理算法在作物氮素检测中的应用,本文以不同施肥处理下的盆栽大豆作物为研究对象,获取大豆苗期、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四个生育期共256组冠层高光谱及对应的大豆冠层氮素含量(CNC)数据,运用分数阶微分算法对光谱数据进行0~2阶微分预处理,微分间隔为0.1,分别采用归一化光谱植被指数NDSI、比值光谱指数RSI对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和大豆冠层氮素含量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各阶微分预处理下NDSIα(α代表分数阶微分阶数)与大豆CNC,RSIα与大豆CNC相关系数绝对值的最大值及其对应的波段组合——最优波段组合NDSIα(opt)和RSIα(opt),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各阶微分下NDSIα(opt)与CNC,RSIα(opt)与CNC的预测模型,并与常用植被指数(VOGII,MTCI,DCNI,NDRE)建立的氮素含量预测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分数阶微分算法对大豆作物冠层氮素含量预测模型的效果。结果表明:(1)在0~2阶微分范围内,最优波段组合NDSIα(opt),RSIα(opt)与大豆CNC的相关系数随阶数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其中,0.8阶微分下NDSI0.8(R725,R769)与大豆CNC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875 9;0.7阶微分下RSI0.7(R548,R767)与大豆CNC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865 1;(2)分数阶微分预处理能够细化光谱数据中的有效信息,增强光谱数据对冠层氮素含量的敏感性,尤其是增强红边平台波段与氮素含量的正相关性及绿波段与氮含量的负相关性;(3)与整数阶微分、常用植被指数相比,分数阶微分能够提高大豆CNC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其中,基于0.7阶微分RSI0.7(R548,R767)建立的大豆CNC预测模型与0阶微分RSI0(R725,R769)相比建模集决定系数(R2C)和预测集决定系数(R2P)分别提高了0.061 9和0.016 6,建模集均方根误差(RMSEC)和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降低了0.552 5和0.180 9,预测相对偏差(RPD)提高了0.110 4。基于0.7阶微分RSI0.7(R548,R767)建立的大豆CNC预测模型与VOG II相比R2C和R2P分别提高了0.086 6和0.025 5,RMSEC和RMSEP分别降低了0.757 5和0.248 3,RPD提高了0.14688;(4)基于0.7阶微分比值光谱指数RSI(R548,R767)建立的大豆LNC预测模型较优,其R2C为0.748 4,R2P为0.800 3,RMSEC为4.752 9,RMSEP为3.511 1,RPD为2.253 7,能够较好的估测大豆冠层氮素含量。研究表明分数阶微分算法在大豆冠层氮素含量的定量预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为光谱遥感技术在作物氮营养检测中的应用开拓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冠层氮素含量 高光谱数据 植被指数 分数阶微分算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