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粮棉轮作与土壤深翻对棉花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天津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粮棉轮作种植模式与土壤深翻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促进了棉花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无论是在旋耕条件下还是在深翻条件下,棉花株高、真叶数、果枝数、蕾铃数、单铃质量均较连作有不同程度提高,籽棉产量在旋耕与深翻条件下分别较连作提高4.5%与2.6%。土壤深翻前期抑制棉花生长,棉花株高、真叶数均低于旋耕处理,但棉花中后期优势明显,果枝数、单株成铃数、单铃质量均高于旋耕处理,籽棉产量在连作与轮作条件下分别较旋耕处理提高4.0%与2.1%。粮棉轮作与土壤深翻相结合是提高棉花产量的有效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孢子虫对二点委夜蛾致病力研究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分离自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越冬幼虫体内的微孢子虫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证明该微孢子虫与家蚕微孢子虫具有最近的近缘关系,属于微孢子纲,微孢子虫目,微粒子科,微粒子属Nosema;测定了该微孢子虫不同浓度对不同龄期二点委夜蛾的致病力,在接种1×107孢子/m L浓度时,对初孵、2龄、3龄幼虫8 d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1.6%、83.35%和70.4%,显示出对靶标害虫具有较好的毒力;对田间自然条件下微孢子虫在二点委夜蛾种群中的流行动态进行了调查评估,结果表明微孢子虫在二点委夜蛾种群数量的控制中起到一定作用,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以黄瓜品种津优303为试验材料,设低温+灭菌接种物、常温+菌剂、低温+菌剂3个处理,以常温+灭菌接种物处理为对照,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量(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鲜重与干重)、黄瓜幼苗叶片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荧光(F_m)、初光能转换效率(F_v/F_m)、PSII的潜在光化学活性(F_v/F_0)]均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麦-花生一体化种植模式中花生施肥量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氮磷钾不同配施水平对花生产量、品质、结荚期叶片SPAD值和气体交换参数、土壤养分含量和后茬黑麦草产量与养分蓄积量的影响,旨在为黑麦-花生一体化种植体系中花生氮磷钾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花生荚果产量、百果重、百仁重、后茬黑麦草产量、蛋白产量等均随氮磷钾施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过量施肥花生荚果增产不显著。施肥量增加到一定水平时,花生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O/L值才显著提高。提高施肥水平可相应提高花生结荚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影响不显著。黑麦地上部分碳、氮、磷、钾等养分蓄积量均随施肥水平的提高呈增加趋势。同一施肥水平下,碳蓄积量最大、磷蓄积量最小。黑麦-花生一体化种植体系中花生氮磷钾肥的合理用量应为纯氮(N)56.25 kg/hm2、磷(P2O5)243.75 kg/hm2、钾(K2O)187.50 kg/hm2。因此,氮磷钾肥合理施用能提高花生及后茬黑麦的产量、品质,增强光合效率,增加土壤养分含量。
关键词: 花生 黑麦 氮磷钾 一体化种植 产量 品质 养分蓄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生长后期应警惕根系早衰现象
《现代农村科技 》 2016
摘要:对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一例疑似玉米茎腐病进行了田间调查,同时采集发病的玉米植株,于试验室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该现象不是由茎腐病引起,确定为根系早衰现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骅市滨海轻度盐渍地春玉米套种二月兰技术要点
《现代农村科技 》 2016
摘要:"二月兰"为诸葛菜,属于十字花科诸葛菜属,耐旱、耐寒,抗盐碱,是一种优良的绿肥作物。盛花期时,二月兰生物量最大,鲜草产量超过22.50 t/hm~2,植株体全氮(N)、全磷(P)、全钾(K)养分含量分别为29.60 g/kg、4.20 g/kg、27.50 g/kg。翻压还田后,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团聚体数量,改善土壤孔性,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同时,补充土壤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养分,提高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杂交种衡杂10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为了明确冬小麦杂交种衡杂102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为该品种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14~2015年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旱作节水试验站进行了不同播期与密度组合的产量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播期设10月5、10、15、20和25日5个水平,密度(基本苗数量)设150万、225万、300万、375万、450万株/hm~2以及对照(石4185)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播期与密度组合对衡杂102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对不同播期与密度组合的产量进行了回归分析,根据回归方程,对10月5~25日播种,在10月5日播种基本苗数量150万株/hm~2的基础上,每晚播1 d、基本苗数量增加15万株/hm~2条件下,进行了产量模拟,以探索适宜的播期及其相应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均对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一定的播期和密度范围内,衡杂102单位面积穗数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减少,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多;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增加,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播期和密度对千粒重的影响大于对穗粒数的影响。冬小麦新品种衡杂102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5~16日,相应的种植密度为150万~315万株/hm~2,产量模拟结果与实际测定结果相吻合。
关键词: 冬小麦 杂交种 衡杂102 播种期 种植密度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芳香木蠹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现代农村科技 》 2016
摘要:芳香木蠹蛾,蛀干害虫,属于鳞翅目,木蠹蛾科,因老熟幼虫遇到惊扰可分泌一种芳香气味的液体而得名。寄主为杨、柳、榆、槐、白蜡、苹果、梨等。幼虫蛀入枝干和根茎的木质部内危害,造成树木机械损伤,破坏生理机能,树势衰弱,形成枝干枯梢,甚至整株树木死亡。1形态特征1.1成虫。体灰褐色,粗壮,雌体长28~41 mm,雄体长22~35 mm,触角栉齿状,翅基和胸背褐色,后胸有1条黑横带,前翅布满龟裂状黑色横纹。雌虫体较雄虫粗壮,腹部末端有突出的产卵器,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光温室越冬长季节番茄多抗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越冬栽培的10余个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其生物学性状、TY病毒病发病率、根结线虫病发病率、果实性状、产量等指标,结合分子标记检测技术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金棚11号"、"辉腾"、"荷兰六号"、‘TY298’在增产的同时高抗TY病毒病,相对防效均达100%。其中‘TY298’、"粉琪"(TY288)、"金棚11号"、"迪芬尼"为双抗品种,高抗TY病毒病、抗根结线虫病,根结线虫病相对防效为57.11%~85.72%,且相对增产率为70.62%~102.49%,是适合日光温室越冬长季节番茄栽培的优良品种。结合2008—2015年多年栽培试验,总结并归纳了相关的配套栽培关键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玉米杂交双单倍体后代的HMW-GS组成和易位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优质小麦的育种效率,在早代明确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的组成,增加育种的针对性,以1个小麦杂交组合的296个DH株系群体为试材,采用半粒SDS-PAGE法检测麦谷蛋白,且用A-PAGE检测了醇溶蛋白。结果表明:母本衡09-6324的HMW-GS构成为null、7+9、2+12,是有Sec-1特征带的1BL/1RS易位系品种,父本师栾02-1亚基组成1、7+9、5+10,是非1BL/1RS易位系品种。296个DH株系共鉴定出6种不同的HMW-GS类型,均为父母本表达亚基类型的再分配,无变异类型。与面包加工品质呈正相关的5+10亚基出现频率为35.13%。DH株系材料中1BL/1RS易位系类型的占54.05%,1、5+10优质亚基同时出现,且没有Sec-1表达的占15.20%,这些株系可作为新的面包小麦种质资源使用。采用半粒SDS-PAGE和A-PAGE法对育种早代的优异单株进行有效鉴定和选择,可以提高优质小麦育种效率。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双单倍体 半粒电泳法 HMW-GS 黑麦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