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河北省小麦冠腐病发生现状及病原菌初探
《植物保护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3-2015年对河北省小麦主产区65县124点小麦冠腐病的田间症状和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该病主要引起小麦茎基部变褐,灌浆期引起枯白穗,对产量影响较大。调查结果表明,小麦冠腐病发生主要集中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而且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的趋势。2013年田间很少见由小麦冠腐病引起的枯白穗,2015年田间普遍发生枯白穗,严重发生地块局部枯白穗率达到20%~50%。病原菌分离结果显示,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小麦冠腐病菌的分离频率较高,东北部麦区分离频率较低;经形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河北省小麦冠腐病的病原菌主要为假禾谷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
关键词: 小麦冠腐病 发生分布 病原鉴定 假禾谷镰刀菌 禾谷镰刀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棉花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目的]筛选盐碱棉田改良剂的最优组合。[方法]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复合肥、腐殖酸、磷石膏、牛粪4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棉花株高、果枝台数、成铃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磷石膏对棉花产量影响最大;最优组合为复合肥450 kg/hm2、腐殖酸600 kg/hm2、磷石膏22 500 kg/hm2、牛粪7 500 kg/hm2,该处理的棉花株高中等,果枝台数、成铃数均为最高水平,籽棉产量最高,达到3 146.8 kg/hm2。[结论]为提高盐碱地棉花产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露地蔬菜土壤硝态氮淋溶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氮素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减少氮素对环境和地下水产生的污染,以河北露地蔬菜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甘蓝及白菜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硝态氮淋溶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施氮量、降雨量和灌溉方式对硝态氮的淋失有显著影响,施氮量越高,土壤及淋溶液硝态氮含量越高、蔬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越低、氮淋失风险越大。其中,优化施氮量OPT处理效果最明显,与农民习惯用量FP相比,产量增加9.2%、氮肥利用率提高8.3%~30.6%、土壤及淋溶液硝态氮的含量分别降低1.3%和43.2%。综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优化施氮量OPT处理最为合理,是增加农民收入和环境友好型的推荐施肥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果的采收、分级与包装
《北方果树 》 2016
摘要: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是果品采收后的再加工再增值过程,可最大限度地保持果品的营养成分、新鲜程度,降低呼吸强度,延长贮藏寿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1采收适时采收对梨果贮藏保鲜至关重要。晚采有利于内在品质提高,但不利于果实贮藏。一般早采易虎皮,晚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水杨酸对黑麦草幼苗盐胁迫的缓解效应研究
《土壤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系统分析了黑麦草幼苗在0.2、0.4、0.6和0.8 mmol L-1水杨酸分别与150 mmol L-1 Na Cl盐胁迫复合作用下的生长指标与生理生化指标特征,探究了外源水杨酸对黑麦草幼苗盐胁迫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施加不同浓度的外源水杨酸均能够显著缓解盐分对黑麦草幼苗的胁迫效应,盐胁迫下施加外源水杨酸,可使得黑麦草幼苗株高,地上、地下部分鲜重和干重均相对增加;加强了植物体内抗氧化酶系统,表现为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显著提高;减弱了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并降低了质膜破坏程度,表现为细胞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降低。0.6 mmol L-1是所设置的浓度梯度中最佳的水杨酸施用浓度;与单独150 mmol L-1 Na Cl盐胁迫相比,黑麦草幼苗株高增加43.38%,地上部分鲜、干重分别增加37.92%和31.36%,地下部分鲜、干重分别增加25.46%和15.32%;胁迫处理第3天,SOD活性增加17.20%,第9天,丙二醛(MDA)含量降低27.60%。
关键词: 水杨酸 NaCl胁迫 黑麦草 缓解效应 抗氧化酶 膜脂过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