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畜禽粪便产沼发酵液对水培蔬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明不同畜禽废弃物产沼发酵液进行蔬菜水培的可行性,为产沼发酵液在有机农作物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以蕹菜和叶用莴苣为材料研究不同电导率的猪粪、鸡粪和牛粪产沼发酵液对水培蔬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蕹菜和叶用莴苣2种作物在猪粪和鸡粪发酵营养液中生长较好,且以电导率2.5 mS/cm猪粪发酵营养液生长最好,其次是电导率为1.5mS/cm的鸡粪发酵营养液,由于牛粪发酵营养液的氮素含量较低,不适宜作营养液进行蔬菜水培。②蕹菜和叶用莴苣在电导率为2.5 mS/cm的猪粪发酵营养液中的鲜重最高,分别为10.70 g/株和62.11 g/株;在电导率为1.5 mS/cm的鸡粪发酵营养液中的鲜重最高,分别为12.36 g/株和28.21g/株;在猪、鸡、牛粪3种发酵营养液中,以猪粪发酵营养液的水培效果最佳。


贵州省9个主要自然保护区大叶蝉亚科昆虫种类及相似性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贵州省9个主要自然保护区的大叶蝉亚科昆虫进行了整理,用Sorenson指数分析了各保护区之间的物种相似性,用Pearson系数分析了各保护区之间的物种相似性与地理距离、经纬度、海拔、植物种数和保护区面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贵州省9个自然保护区共有大叶蝉亚科昆虫87种,占贵州省已知大叶蝉亚科昆虫种类的94.6%,占全国已知大叶蝉亚科昆虫种类的35.8%;从属级相似性看,各保护区之间的相似性均较高,多为中等相似或极为相似;从种级相似性看,大沙河与宽阔水、梵净山保护区之间为极为相似,草海与其他保护区之间均为极不相似,其余保护区之间均为中等不相似或中等相似;各保护区大叶蝉亚科昆虫物种的相似性与地理距离、经度、最低海拔和海拔落差呈极显著负相关,但与纬度、最高海拔、植物种数和保护区面积的相关性不明显。


紫红龙火龙果及其大果型芽变系的ISSR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紫红龙火龙果及其大果型芽变系在DNA水平上的差异,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紫红龙火龙果及其大果型芽变系进行了遗传鉴定。结果表明:采用筛选出的9条引物,共扩增出67条重复性好的谱带,其中26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例为38.8%;应用引物811、835和834可以有效区分出紫红龙火龙果及其大果型芽变系,构建其DNA的ISSR指纹图谱;用遗传多样性分析软件NTSYSpc 2.10 e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119。结果显示,紫红龙火龙果及其大果型芽变系在DNA分子水平上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大果型芽变系为紫红龙遗传上稳定的变异体,具有成为大果型新品种的遗传基础,可作为新型材料加以保护和利用。ISSR技术能有效地鉴定火龙果芽变。


贵州白背飞虱对7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农药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2012年贵州省贵阳、遵义、平塘、平坝和黔西5地白背飞虱种群对7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方法]稻茎浸渍法进行测定。[结果]白背飞虱种群对噻虫嗪的敏感性最高,LC50值在0.40~1.68 mg/L之间;其次为吡虫啉和毒死蜱,LC50值范围分别为0.42~6.89 mg/L和2.35~4.62 mg/L;对吡蚜酮、敌敌畏、噻嗪酮和异丙威的敏感性相对较低。[结论]贵阳和遵义白背飞虱种群对吡虫啉的敏感性差异超过16倍,白背飞虱抗药性地区建议采用其他药剂进行防治。


山区鲟鱼亲鱼的培育技术
《科学养鱼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贵州省为内陆山区,地下水蕴藏量极其丰富,与水库中下层水、河道水等共同形成了丰富的亚冷水资源,水质良好,这给贵州省大力发展亚冷水性鱼类——鲟鱼的养殖产业带来了契机。鲟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对苗种的大量需求,长期以来,全省各地每年所需的鲟鱼苗种或受精卵悉数从外省或国外购入,苗种市场完全受外省企业控制。由于鲟鱼人工繁殖的技术难度大、亲鱼育成时间长(性成熟晚,繁殖周期长,资金积压大)、技术保密等原因,贵州省尚


温敏核不育系6311 S系列组合高产优质制种技术规程研制及应用
《种子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6两优9366制种产量和质量,研究了贵州温敏核不育系6311 S系列组合高产优质制种技术规程,对6311 S系列组合制种基地选择,育秧,移栽,大田肥水管理,花期预测和调整,"920"喷施,除杂保纯,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技术环节进行了规范。并在大面积制种应用中产量达到3.75 t/hm2以上,验收产量达到4.74 t/hm2。


中华猕猴桃的开花坐果特性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2008~2011年连续4年在遵义市调查中华猕猴桃的开花结果习性,分析其开花坐果特性.结果表明,中华猕猴桃在遵义市生长的物候期为3月中、下旬是萌芽期,3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春梢抽发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现蕾期,4月22日至5月18日为开花期;果实生长始于5月中旬,有3个生长高峰期,8月下旬进入果皮着色期,9月中、下旬进入果实生理成熟期.结果枝可以挂果1~18个,以单枝挂果1~12个的居多,所占的比例也较大,尤以单枝挂果5个的最多,结果母枝坐果率高达56.36%,其他大部分结果母枝坐果率在40%左右.当地一年有3次落果高峰期,第一次发生在5月13日至5月19日,第二次发生在6月10日至6月16日,第三次发生在9月2日至9月8日,其落果率分别为36.62%、4.86%和0.80%.树体上部、中部和下部不同部位的结果母枝其开花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坐果量、坐果率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各结果母枝上不同部位的结果枝之间其开花量、坐果数和坐果率存在显著的差异,以第一节位和第二节位的开花坐果情况较优.栽植密度大的果园,无论是开花量、坐果量和坐果率都低于栽植密度小的果园.春梢不同修剪(留叶数量)方式对中华猕猴桃结果枝的开花量、坐果量和坐果率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对坐果率产生了显著影响,尤其是春梢留叶5~6片的修剪方式坐果率最高.针对于此,建议生产上在加强土肥水管理和防治病虫害的前提下,要大力增强中华猕猴桃的树体树势,合理调整树体结构上部、中部和下部各部分的结果母枝比例,多留结果母枝上第一节位、第二节位的枝条做结果枝,并合理密植和适时夏剪摘心,提高树体、枝条、花的质量,缓解枝果矛盾,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春梢以留叶5~6片为宜,从而促进开花坐果、提高坐果率.


噻二唑苯基脲对粉蕉离体茎尖芽诱导及增殖效果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弄清噻二唑苯基脲(TDZ)对粉蕉离体茎尖芽诱导及增殖的效果,采用外植体诱导芽增殖继代培养后接种的方法,对其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MS+TDZ 0.2~2.0mg/L处理比对照吸芽褐化率低20~33百分点,芽月增殖率达7.1~18.9倍,增殖周期短15~20d;其中MS+TDZ 0.2~0.5mg/L比对照褐化率低30~33百分点,芽月增殖率高7.1~8.1倍,增殖周期短15~20d。MS+TDZ 0.2~0.5mg/L在降低粉蕉吸芽褐化率和褐化程度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极显著提高粉蕉芽月增殖率,同时缩短增殖周期。


黔白6号大白菜高产制种技术
《种子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白6号大白菜是贵州省园艺研究所针对贵州春夏、夏秋大白菜生产基地需要及市场供应需求,用2个自交不亲和系互为父母本杂交育成的中早熟一代杂种。2010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遵义县乌江镇经过2年的试验示范,表现出丰产、抗病、商品性好、符合消费者口味等特点。黔白6号一代杂种的生产是采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而成,本文总结了黔白6号的高产制种技术要点。


光质对半夏生长及其药材品质的影响
《中国中药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半夏为材料,采用蒽酮-浓硫酸法、考马斯亮蓝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反电位滴定法、酸性染料比色法等测量半夏在不同光质处理下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还原糖、可溶性蛋白、鸟苷、琥珀酸、生物碱等含量变化。得到结果为黄光可以促进半夏生长发育,促进块茎可溶性还原糖、总糖、生物碱及琥珀酸的合成,而蓝光促进块茎可溶性蛋白及鸟苷的合成;红、黄光提高叶绿素a,b含量,蓝光降低叶绿素a,b含量;白膜透过的光谱最均匀也最有利于叶绿素a的合成;单光膜中,蓝膜与黄膜较有利于叶绿素a的合成,而绿膜和红膜相对有利于叶绿素b的合成。红光下半夏的珠芽形成数最多,繁殖系数最大,说明在半夏的人工栽培中可以利用红光提高半夏的生产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