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智能机械减量施用苯磺隆对播娘蒿防治效果及对小麦安全性
《植物保护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田间条件下进行两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施药机-智能防飘、智能普通和常规施药机在推荐剂量和减量20%条件下施用苯磺隆对冬小麦田间杂草播娘蒿的防治效果和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施药机种类和施药剂量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均未对播娘蒿的防治效果和对小麦的营养生长产生显著影响;施药机种类因素对小麦产量产生了显著影响,智能机械施药处理小麦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药机处理;而除草剂剂量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可见,智能施药机在降低20%的除草剂使用量条件下可以达到与常规施药机相当的除草效果,而且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更优.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推动我国农田杂草化学防治中智能机械在除草剂减量使用中的大规模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类胡萝卜素着色研究进展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是影响鱼类体色特性的主要色素,但鱼类自身不能合成这一色素,因此必须从食物中摄入。鱼类类胡萝卜素着色过程涉及对类胡萝卜素的代谢与沉积过程,色素细胞的分化和空间排列,以及与其他色素和色素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这一过程非常复杂,但我们对其机理知之甚少。综述了类胡萝卜素着色效果与鱼类遗传特性、生理状态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对该研究领域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期望为我国研究鱼类体色的形成机制提供一些新的信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播期遥感监测研究现状与展望
《麦类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播期是影响小麦产量与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冬小麦生产管理对播期的及时和准确监测有强烈需求。遥感数据源的日趋丰富及遥感定量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为大面积、低成本监测小麦播期提供了可能。本文对冬小麦播期遥感监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系统归纳了当前国内外播期遥感监测方法,分析了目前冬小麦播期遥感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推进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数据的使用、强化多尺度传感器遥感数据融合算法的应用、开展冬小麦生长前期不同播期光谱数据的挖掘、探索冬小麦生长前期光谱与上茬作物时序遥感数据的综合及尝试遥感数据与作物模型同化方法的借鉴是冬小麦播期遥感监测的未来发展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穴盘育苗基质覆土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农机化研究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工厂化育苗中,覆土环节是种子成苗、壮苗的关键,直接影响育苗素质。基于成本考虑,育苗种植户常采用普通床土作为覆土基质,替代价格较高的蛭石。因床土湿度大、颗粒粗糙,易造成现有辊式和带式覆土装置出现基质堵塞和带土打滑现象。为此,提出一种角钢链条式基质覆土装置,包括基质覆土装置、穴盘传送平台和控制系统。工作时,通过焊接在链条上的角钢将料斗中基质刮出,改变履带和覆土速度差实现覆土厚度调节,并采用光电传感器,通过控制系统实现穴盘的自动覆土。对样机进行覆土均匀性试验,结果表明:装置对基质干湿度适应性较好,当覆土厚度大于9.59mm时,样机覆土均匀性较好;未进行覆土刮平情况下,覆土面较为平整,变异系数小于10%,满足育苗作业需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鼠伤寒沙门菌rpoS基因缺失菌株的构建及RpoS因子在环境胁迫下的作用
《食品科学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鼠伤寒沙门菌在应对环境胁迫时,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适应环境,其中Rpo S因子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研究Rpo S因子在环境胁迫下对鼠伤寒沙门菌的影响,本研究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 1344的rpo S缺失菌株SL1344/Drpo S,并在不同条件下比较亲本菌株SL1344和基因缺失菌株SL1344/Drpo S的生长情况,这些条件分别为:3.5%NaCl、42℃、pH 4.0。此外本实验还重点研究了沙门菌在不同盐质量分数中预处理不同时间后置于含3.5%NaCl的培养基中培养的生长情况,以说明rpo S对于沙门菌在逆境中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5%NaCl条件下,二者生长均受到较大的抑制作用,且SL1344/Drpo S受到的抑制作用更大,SL1344的最大生长速率为SL1344/Drpo S的2.49倍;在42℃条件下,SL1344的最大生长速率仅为SL1344/Drpo S的1.33倍,而在pH 4.0条件下,SL1344的最大生长速率为SL1344/Drpo S的2.77倍;此外,二者在不同盐质量分数中处理不同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也存在差异。rpo S基因缺失菌株SL1344/Drpo S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Rpo S因子在鼠伤寒沙门菌应对环境胁迫的作用机制,以及为预防和控制由沙门菌导致的食源性疾患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基因敲除 RpoS 渗透压 温度 pH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发酵液对不同基质栽培番茄的生育和品质的影响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有机发酵液灌溉下的不同基质栽培对番茄生育和品质影响,筛选出较好番茄生长的基质类型。[方法]以岩棉基质、复合基质(草炭:珍珠岩的体积比1∶1)及椰糠基质为处理,通过测定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和气孔导度,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等,分析了有机发酵液灌溉下3种不同栽培基质对番茄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有机发酵液灌溉下,不同基质栽培番茄的生长、品质和产量存在差异。其中,椰糠栽培下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均高于岩棉栽培和复合基质栽培;复合基质栽培的番茄新生叶片扩展速率较快,并且形成功能叶片(完全展开叶片)面积最大;3种基质栽培的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叶片气孔导度及果实品质差异不明显。以椰糠为栽培基质番茄的产量显著高于岩棉栽培和复合基质栽培,其产量达80 262.00kg·hm~(-2),比岩棉栽培和复合型基质栽培提高了9.26%和12.35%。[结论]灌溉有机发酵液进行番茄无土栽培的,椰糠作为栽培基质相比岩棉和复合型基质更有利于番茄生长和产量形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负水头灌溉下番茄不同生育期声发射特征研究
《中国蔬菜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明番茄不同生育期的声发射信号特征规律,通过负水头灌溉下番茄盆栽试验,测定6 000 Pa吸力值下番茄植株耗水量、土壤含水率及声发射特征参数等指标,研究负水头灌溉下番茄不同生育期植株耗水量、土壤含水率、声发射波形信息及频谱特征参数变化。结果表明,番茄初果期和盛果期植株耗水量显著高于幼苗期和开花期,土壤含水率的变化为逐步下降后趋于稳定;对声发射信号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番茄开花期至盛果期声发射信号波形参数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共振峰频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室环境温度和开花期土壤含水率均与声发射波形参数幅值呈显著正相关。综上,通过对番茄不同生育期的声发射信号特点、波形参数和频谱特征的比较分析,可将番茄超声发射信号数量、频率和能量与番茄生长阶段建立联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磁化水灌溉对番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农业工程 》 2018
摘要:通过日光温室试验,研究磁化水灌溉对番茄幼苗期和开花期生长性状与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磁化水灌溉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试验设置2个处理:磁化水灌溉、普通水灌溉(CK)。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水灌溉相比,磁化水灌溉处理的番茄植株株高增长15%、茎粗增长8.2%;磁化水灌溉处理后的幼苗期番茄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分别增长22%、44.4%、18.4%,开花期番茄叶片SOD、POD、CAT活性分别增长15.8%、21.5%、48.3%;磁化水灌溉处理后的开花期番茄根系活力增长56%。磁化水灌溉能有效提升番茄生长性能、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可为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entinel-1雷达影像的玉米倒伏监测模型
《农业工程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玉米发生倒伏灾害后,为定量监测区域尺度下的玉米倒伏程度,该研究以2017年8月8日因强风和强雨造成大面积玉米倒伏的小汤山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作为研究区,提取倒伏前后Sentinel-1A雷达影像的多种强度信息,与实测倒伏样本关联分析,筛选出玉米倒伏前后最佳敏感后向散射系数。采用自然高与植株高的比值作为倒伏程度评价指标并构建比值公式,最终得到倒伏监测模型。结果表明,倒伏前后玉米植株高度的最优敏感后向散射系数分别为σVH和σVV+VH。32个建模点的实测差值结果与模拟差值结果的R~2为0.896(P<0.01)。15个检验样本点和总样本点的倒伏程度分类准确度均达到100%。模型求解的自然高与植株高的比值与实测的比值总体相关性达到0.899。其中,中度倒伏类型的相关性最好,严重倒伏次之,轻度倒伏最差。该研究结果表明,在倒伏发生后,基于Sentinel-1A雷达后向散射系数构建的倒伏监测模型能在区域尺度下有效的实现玉米倒伏程度的分级监测。
关键词: 灾害 遥感 合成孔径雷达 极化指数 玉米 倒伏监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