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688条记录
发展农田秸秆菌业的技术集成与资源循环利用管理对策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草生菌业的生产实际,深入探讨了农田秸秆菌业循环生产体系的主要环节和优化构建,并详细阐述了各个环节的管理对策。通过对秸秆堆制发酵、优质高产栽培管理、菌渣循环利用和环境生态监测等关键环节的有效链接与整合优化,建立"稻草(秸秆)-食用菌-菌渣-农田(园地)再循环-资源再利用"的农田秸秆菌业循环生产新体系的运作模式,并展望了农田秸秆菌业的推广和开发前景。

关键词: 循环农业 秸秆 食用菌 菌渣 资源再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平菇菌株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高温平菇主要在夏季栽培,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菌株,对13个高温平菇菌株的菌丝最适生长温度、农艺性状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1个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0℃,菌丝生长速度为0.36~1.07 cm/天,Pn1达到最大值1.07 cm/天。生物学效率为82.6%~117.4%,其中7个菌株的生物学效率在100%以上。通过比较试验,Pn1是具有在高温下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生育期短、生物学效率高和菇形好的优良菌株,适合在福建省东南热带地区推广的菌株。

关键词: 高温平菇 农艺性状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扁桃杧(Mangifera persiciformis)体胚发生及再生体系建立

果树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扁桃杧(Mangifera persiciformis Wu&Ming)未成熟珠心组织为外植体,建立体胚发生及再生体系,同时对幼苗进行茎尖染色体计数和胚根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在改良的B5基本培养基+2,4-D1.0mg·L-1+Gln400mg·L-1+6%蔗糖上培养4~5周后可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分化。继代培养基与成熟培养基交替培养能有效降低胚性愈伤组织的褐化并保持旺盛的分化能力。培养3~4个月后,大部分体胚均能发育成熟,26.03%的体胚畸形。体胚在改良B5培养基+Gln400mg·L-1+4%蔗糖上的萌发率较低,仅为8.39%。次级体胚以直接体胚发生方式于萌发体胚的下胚轴产生。幼苗的生根不理想,生长极为缓慢;其茎尖染色体数目为2n=2x=40;胚根形态学上端内部维管组织解体,愈伤化,结构松散。

关键词: 扁桃杧 胚性愈伤组织 体胚发生 次级体胚 直接体胚发生 胚根 染色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规模化猪场猪瘟血清学调查与分析

中国兽医杂志 2009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反义乙烯受体FaEtrl和FaErsl基因对草莓的转化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根癌农杆菌(Agribaeterium tumefaeies)EHA105,将含有反义乙烯受体FaEtr1和FaErs1基因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FRS导人草莓(Fragaria ananassa),经卡那霉素选择压下连续分化选择、扩繁和生根培养,并经PCR和Southem blot检测证明,其中15株的基因组已成功导人和整合反义FaEtr1和FaErs1基因.Northern分析表明,转入的反义基因对靶基因都有部分的抑制.

关键词: 草莓 乙烯受体 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冬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及分子指纹图谱构建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百合科植物麦冬及山麦冬不同自然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试验以福建莆田、泉州、福安等地及浙江崇寿、湖北襄樊、四川三台等地34个自然居群的麦冬类植物为试材,采用80条10碱基随机引物进行RAPD分析。试验筛选出15条有效引物,共扩增获得1566条DNA多态性带,多态性程度达82.07%通过聚类分析,构建DNA分子系统树图,确定了其居群及种间亲缘关系。表明不同自然种群间麦冬类植物遗传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野生资源比栽培类型遗传多样性更大;不同自然居群间遗传差异与地理分布联系并不紧密,而与形态差异联系较密切。

关键词: 麦冬 遗传多样性 RAPD 分子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物饲用益生菌LPF-2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的培养条件优化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目的】对畜禽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动物饲用益生菌短短芽孢杆菌LPF-2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抑菌圈为指标,从时间、温度、摇床转速和培养基pH值研究短短芽孢杆菌LPF-2的最适培养条件,以获得短短芽孢杆菌LPF-2最佳的抑菌效果。【结果】短短芽孢杆菌LPF-2培养24~84h的抑菌圈为10.00~13.00mm,在24~39℃下培养的抑菌圈为9.00~14.00mm,转速在90~210r/min下培养的抑菌圈为13.75~15.00mm,pH6.0~8.0下培养的抑菌圈为10.50~14.50mm。【结论】动物益生菌短短芽孢杆菌LPF-2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基pH7.5、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48h,摇床转速在90~210r/min范围内均可。

关键词: 培养条件 芽孢杆菌 大肠杆菌 抑制 益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缺磷对茶树幼苗养分吸收的影响

茶叶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每周3次用含0、40、80、160、400、1000μmol/L磷(P)的营养液浇沙培10月龄扦插"黄观音"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苗17周。随供P浓度的增加,茶树根P含量呈线性增加,但茎和叶P含量呈曲线增加;在所有供P处理中,根P含量最高,其次是叶P含量,茎P含量最低,高供P处理的植株尤为明显。缺P降低茶树根茎叶K含量,但对根茎叶Ca含量影响不大。缺P降低根Mg含量,增加茎的Mg含量,但对叶Mg含量影响较小。不供P叶有稍高的C含量,较低的N含量和较高的C/N比;供P对根和茎C和N含量及C/N比影响较小。总之,缺P不仅影响茶树根茎叶营养元素的含量,也改变其在根茎叶之间的分配。

关键词: 磷(P) 营养元素 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姬松茸新菌株J_3的细胞生物学鉴定与菌盖不同部位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电子显微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对姬松茸菌株J3与原菌株J1子实体的菌盖皮、菌盖内和菌褶中常见的微量元素S、P、Ca、K、Fe、Cu和Zn进行了测定,计算了它们的相对重量百分比。利用扫描及透射电境观察姬松茸菌株J3与原菌株J1菌丝体、子实体的表面和内部结构。结果表明菌盖皮、菌盖内和菌褶均含上述各种微量元素,但含量各不相同;姬松茸J3菌丝表面有明显竹节状,在菌丝的外部形态特征上不同于原菌株J1。此外,姬松茸J3细胞壁厚,而出现重度质壁分离;姬松茸菌株J3子实体中淀粉粒、线粒体均比原菌株J1多。由此,说明姬松茸J3与原菌株J1在细胞学特性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扫描电镜 X射线能谱 透射电境 姬松茸J3 姬松茸J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眼成花逆转相关基因表达的cDNA-AFLP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cv.Longyou)正常成花花芽和成花逆转花芽为材料,应用cDNA-AFLP技术,通过64对引物组合的cDNA-AFLP分析获得了2560条扩增片段,选择有明显差异的片段进行回收和测序,获得了14条核苷酸序列,其中有13个片段在GenBank数据库中发现同源序列,1个功能未知。通过核酸和氨基酸比对分析,112基因片段同源于银灰杨(Populus tremula×Populusalba)中编码Nek激酶家族(NIMA related protein kinases)基因(83%),331的核苷酸序列(80%)同源于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编码内切-1,4-β-葡聚糖酶(EGases)的基因,313的核苷酸序列(78%)同源于与柑橘(Citrus sinensis)中的几丁质酶(chitinase CHI1)基因。提示这些基因片段在龙眼成花逆转过程中参与器官脱落、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等的调控。

关键词: 龙眼 成花逆转 基因差异表达 cDNA-AFL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