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绵羊肌肉LPL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绵羊肌肉中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mRNA的发育性变化规律及其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方法】选取2、30、60、90和120日龄的雄性哈萨克羊和新疆细毛羊各6只(120日龄只有新疆细毛羊),屠宰后取背最长肌检测肌内脂肪含量,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肌肉LPL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随着日龄的增加,雄性哈萨克羊的IMF(IntramuscularFat)含量持续上升,各生长时期差异显著(P<0.05),而新疆细毛羊的IMF含量在各生长时期无显著差异(P>0.05),雄性哈萨克羊的IMF含量30~90d期间极显著高于新疆细毛羊(P<0.01);雄性哈萨克羊肌肉LPL基因的表达量在2日龄时最高,60日龄时降到最低,然后逐渐上升,2日龄时LPL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它日龄(P<0.01)。新疆细毛羊的表达量在2日龄时较低,30日龄时升到最高,随后下降,到90日龄时降到最低,然后又逐渐上升;30日龄表达量与2、90、120日龄差异极显著(P<0.01),与60日龄差异显著(P<0.05);60日龄表达量与2、90、120日龄差异显著(P<0.05);哈萨克羊LPL基因2~60日龄的表达量与IMF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25(P<0.05);新疆细毛羊IMF含量与LPL基因表达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新疆细毛羊和哈萨克羊背最长肌肌内脂肪沉积的发育性变化不同,在生长发育早期,哈萨克羊随日龄的增加其IMF上升,新疆细毛羊在各时期保持一个稳定的水平;LPL基因在哈萨克羊生长早期对其肌内脂肪的沉积可能有负调控作用,而对新疆细毛羊无明显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肌肉中FAS基因和HSL基因的发育性变化及其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英文)
《遗传学报 》 2007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不同日龄的雄性哈萨克羊和新疆细毛羊共54只,屠宰后取背最长肌,用索氏抽提法检测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肌肉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和激素敏感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HSL)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并分析基因表达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日龄的增加,雄性哈萨克羊的IMF含量持续上升,各生长时期差异显著(P<0.05),而新疆细毛羊的IMF含量在各生长时期无显著差异(P>0.05)。雄性哈萨克羊的IMF含量30~90日龄期间极显著高于新疆细毛羊(P<0.01)。2)FAS基因mRNA水平在哈萨克羊肌肉中初生时最高(P<0.05),然后随日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新疆细毛羊肌肉中,FAS mRNA水平表现出"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发育模式,其中60日龄显著高于90日龄(P<0.05),其余日龄之间差异不显著。HSL基因在2品种绵羊肌肉中的表达模式基本类似,在哈萨克羊肌肉中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初生时的水平显著高于60~90日龄(P<0.05);在新疆细毛羊中30日龄时达到最高(P<0.01),到60日龄时下降到最低(P<0.05),随后保持这种低表达水平。3)FAS和HSL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与哈萨克羊IMF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85(P=0.02),r=-0.423(P=0.05);在哈萨克羊中两基因表达量水平比值(FAS:HSL)与IMF呈极显著负相关r=-0.552(P=0.01)。在新疆细毛羊中两基因的表达水平及比值均与IMF无显著相关性(P>0.05)。
关键词: 绵羊 肌内脂肪 脂肪酸合成酶 激素敏感脂肪酶 荧光实时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拉玛依全生长季沙棘造林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安徽农学通报 》 2007
摘要:通过全生长季沙棘育苗和造林技术的研究,采用设施造林技术,形成沙棘育苗、营林技术体系,同时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对以前的全生长育苗造林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借鉴、汇总,并应用于实践中,形成干旱区全生长季沙棘育苗和造林理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棉花生产特点与产业发展对策
《农业科技通讯 》 2007
摘要:棉花产业是新疆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新疆棉花素以色泽白、品质高而享誉国内外,发展棉花生产是新疆“一黑一白”战略和兵团“白、绿、红”工程的必然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促根剂浸根对扶芳藤试管苗移栽的影响
《林业科技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扶芳藤(Evonymus fortunei)试管苗的移栽是扶芳藤组培快繁的关键环节之一,其移栽成活率低,成活植株生长状况欠佳。试验在考虑综合因素的基础上,利用促根剂溶液浸蘸扶芳藤试管苗根部后再移栽,明显地提高了移栽成活率,促进了植株的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检测绵羊BMPR-IB基因多态性寡核苷酸芯片的制备
《遗传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BMPR-IB基因是控制中国美利奴羊排卵率和产羔数的主效基因,由于A746G的点突变而导致绵羊表型的变化,根据BMPR-IB基因的多态性,制备寡核苷酸芯片检测绵羊BMPR-IB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设计6条特异性的探针,用基因芯片点样仪将探针点样到醛基修饰的载玻片上,采集绵羊的血液样本,在芯片反应舱中,检测BMPR-IB基因A746G点突变,设计对应的软件进行判读,分析检测结果,与PCR-RFLP检测结果完全符合,证明制备的寡核苷酸芯片可以并行、准确而高效地检测BMPR-IB基因的多态性,能够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多胎绵羊的一种合适的检测技术。
关键词: 寡核苷酸芯片 BMPR-IB基因 基因多态性 中国美利奴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