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GDF9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山羊原代成纤维细胞中的稳定表达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构建山羊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慢病毒载体,并使其在山羊原代成纤维细胞中稳定表达。利用全基因合成法克隆了绵羊GDF9基因的CDS全长片段,长约1 362bp,编码453个氨基酸。利用双酶切和连接,将GDF9基因片段亚克隆至慢病毒载体中,构建了过表达GDF9的慢病毒载体。将慢病毒载体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后,获得了滴度为1×106 TU/mL的慢病毒。利用制备的GDF9慢病毒感染山羊原代成纤维细胞后,观察荧光表明,60%以上的细胞能够观察到红色荧光,说明制备的慢病毒对山羊原代成纤维细胞具有较高的感染效率。经过嘌呤霉素筛选后,所有的细胞均能观察到红色荧光。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制备的细胞系中GDF9表达水平比对照组高12.17倍,说明成功获得了稳定表达GDF9的山羊成纤维细胞系。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GDF9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山羊未来的种质资源创新奠定基础。

关键词: GDF9基因 慢病毒 山羊 原代成纤维细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区种公羊站建设关键技术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201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加工利用水平,促进河南花生产业转型升级

河南农业 201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新城疫病毒中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差速离心法纯化鸡新城疫病毒(NDV)标准毒株F48E8,免疫Balb/c小鼠,应用杂交瘤细胞技术制备抗NDV单克隆抗体,旨在为NDV中和抗原表位分析奠定基础。将NDV感染BHK-21细胞,建立异源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方法,筛选获得14株分泌抗NDV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其单克隆抗体腹水IPMA效价均在0.50×10-2~2.56×10-5(F48E8株和La Sota株)。血凝抑制试验(HI)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1G6、2C1、4D2、5F2和13A5具有血凝抑制活性,其HI效价在(6~12)log2(F48E8株)和(9~11)log2(La Sota株)。病毒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5F2和13A5对F48E8株和La Sota株均有明显的病毒中和活性,中和效价分别为1∶400~1∶800和1∶25。夹心ELISA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5F2识别NDV HN蛋白,13A5识别F蛋白。综上,成功制备了具有中和活性的NDV单克隆抗体(5F2和13A5)。

关键词: 鸡新城疫病毒 单克隆抗体 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 血凝抑制试验 中和试验 中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潮土区夏玉米高产与环境友好的氮肥投入量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为了明确河南省潮土区夏玉米高产与环境友好双赢的氮肥投入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土壤剖面无机氮残留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植株地上部吸氮量和土壤无机氮残留量。随着施氮量增加,玉米产量先增加后降低,以施氮量187.5 kg/hm~2处理最高,150 kg/hm~2和225 kg/hm~2处理次之,三者差异不显著;植株地上部吸氮量先增加后降低,187.5 kg/hm~2处理最高;氮肥利用率逐渐下降;土壤中硝态氮残留量增加;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986,n=6)。综合考虑玉米产量、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及氮肥利用率,144.4~187.5 kg/hm~2是潮土区夏玉米高产与环境友好双赢的氮肥投入量。

关键词: 潮土 氮肥 环境安全 玉米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应用于牛乳检测的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牛乳质量安全及掺假问题备受关注。核酸适配体传感器是新兴的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方便等优点。将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用于牛乳检测是将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应用核酸适配体传感器检测牛乳中致病菌、抗生素、生物毒素、重金属和其他微量有害物质进行综述,并且对这种检测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以期为这种新兴的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牛乳检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 适配体 传感器 牛乳 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回交法快速选育高油酸花生新品系

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普通花生品种花育22为母本、高油酸花生品种开农176为父本杂交得到F1杂种,筛选油酸含量高于60%且同时含有FAD2a和FAD2b位点的F1为杂交父本,以花育22为轮回亲本(母本)连续回交得到BC1F1~BC4F1代回交种。利用近红外光谱仪测定F1及BC1F1~BC4F1籽粒的油酸、亚油酸含量,选择油酸含量大于60%的种子,用刀片切取种子小部分子叶提取DNA,以F0.7/R3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及测序,根据测序峰图差异表现筛选出同时含有FAD2a和FAD2b位点的种子作为下一代回交的父本。切去部分子叶的种子切口用石蜡封闭,播种前浸泡于40℃温水中催芽,对12 h后未露白的种子用100 mg L–1乙烯利浸泡4 h后再转入40℃温水浸泡至24 h,发芽率可达到98%。2013年春季开始杂交,2016年春在青岛播种BC4F2代种子,取幼苗期幼叶鉴定基因型,筛选出基因型为aabb的单株,收获时选留农艺性状类似于花育22的优良单株,再利用近红外光谱仪测定所选单株油酸含量,获得油酸含量在70%以上、油酸亚油酸比值大于7.0的单株24个。这些单株与花育22相比,农艺性状基本相同,称为改良花育22高油酸花生新品系。

关键词: 花生 高油酸 回交 测序法 F0.7/R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SNP和InDel标记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连锁不平衡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利用关联分析发掘芝麻种质资源中所携带的优异等位基因,并了解其对目标性状的贡献值。本研究利用随机分布于芝麻基因组中的206对多态性分子标记(167对SNP标记和39对In Del标记),对101份来自国内外的芝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群体结构及连锁不平衡分析。206对标记共检测到413个等位基因;标记位点的基因多样性范围在0.01~0.53,平均为0.35;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01~0.46,平均为0.28。供试芝麻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08~0.88,平均为0.43。聚类结果显示101份芝麻材料被划分为两大亚群:中国绝大部分(93.42%)芝麻材料被划分为第一大亚群,国外绝大部分(80.0%)芝麻材料被划分为第二大亚群。中国北方区(NR)与美洲区(AMR)的材料遗传距离最远(0.36);中国北方区(NR)与中部区(CR)的遗传距离最近(0.04)。群体结构分析显示供试芝麻群体由2个亚群组成,该结果与聚类分析以及主坐标分析结果一致。另外,绝大多数芝麻材料(>84%)间的亲缘关系较远(亲缘关系值<0.2)。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不同位点组合间存在一定程度的LD。利用SNP和InDel标记成功分析了101份芝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程度,本研究结果为后期芝麻杂交组合的配置以及利用关联分析准确挖掘芝麻有利基因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芝麻 SNP InDel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连锁不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棚两瓜一菜高效栽培技术

中国瓜菜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目前,设施农业也快步进入到多品种、多茬口的高效生产模式中。如何合理利用光能,充分发挥土地增产潜力,降低成本,增加收入,越来越受到生产者关注。通过连续多年在大棚进行2茬甜瓜和1茬叶菜的试验示范,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对河南省甜瓜产区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大棚 早春茬 夏秋茬 高效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禽兽药残留风险监控及应对措施

中国禽业导刊 201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