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0008条记录
蝇蛆粉替代鱼粉对罗非鱼生长、肌肉组成和肝脏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水产科技情报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以蝇蛆粉替代鱼粉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肌肉组成和肝脏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将450尾初始体质量为(80.26±7.36)g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平行,进行了饲养对比试验。试验组分别用蝇蛆粉替代基础饲料中20%、40%、60%、80%和100%的鱼粉,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养殖周期60 d。试验结果,以蝇蛆粉替代鱼粉,各替代水平组试验鱼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成活率、饲料系数、肌肉中粗蛋白、水分含量、肝脏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除20%替代组外,其它各试验组鱼的肝体比、脏体比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随着蝇蛆粉替代水平的增加,罗非鱼肌肉中粗灰分、总磷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替代水平不超过40%时,各替代组试验鱼肌肉中粗脂肪、钙及肝脏超氧化歧化酶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当替代水平不小于60%时,试验鱼肌肉中粗脂肪、钙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肝脏超氧化歧化酶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生长性能、肌肉成分和肝脏非特异性免疫作为评价指标,蝇蛆粉可完全替代罗非鱼饲料中的鱼粉。

关键词: 罗非鱼 蝇蛆粉 鱼粉 生长性能 肌肉组成 肝脏非特异性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变量施肥条件下冬小麦植株氮与生物量的时空变异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作物的田间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以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2013-2014年的冬小麦试验为基础,设置常规推荐施氮(NM,施氮量150kg·hm-2)、不施氮(CK)、饱和施氮(BH,施氮量为NM处理的150%)、基于SPAD的变量施氮(S)、基于Dualex的变量施氮(D)、基于Multiplex的变量施氮(M)、基于光谱参数OSAVI的变量施氮(A)等8个处理,采用常规统计与地统计分析法探索植株氮素累积量与生物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变量施肥对植株氮素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生育期内植株氮素累积量与生物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在起身期二者变异系数分别为31.32%和28.64%,收获期分别为16.38%和15.20%;在开花与灌浆期,8个处理间植株氮素累积量差异没有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拔节期与挑旗期,不同处理间生物量差异也均没有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其他时期,CK、BH、NM、A、D处理间二指标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地统计分析表明,试验区小麦在开花期植株氮素累积量普遍较低,其块基比为40.53%,变程为80m,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灌浆期与收获期空间植株氮素累积量分布较连续,块基比分别为45.84%和43.60%,变程分别为62.9和67.0m,西部累积量高于东部;起身期、拔节期、挑旗期植株氮素累积量空间分布差异大,块基比分别为55.14%、57.59%和72.74%,变程分别为28.9、41.3和31.9m,南部含量高于北部;生物量在起身期、开花期、收获期空间分布图连续性强,挑旗期块基比为69.22%,变程最小,为10.4m,空间分布差异大,拔节期与灌浆期块基比分别为64.59%和72.04%,变程分别为34.5和27.3m,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试验区在起身期南部生物量大于北部,开花期、灌浆期与收获期西部生物量高于东部。

关键词: 小麦 植株氮 生物量 时空变异 变量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能量高效的农田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关联路由算法

农业机械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农田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分布不均、能量约束严格等特点,提出了一种能量高效的簇头选择方法TBCS-EA,在以剩余能量进行簇头选择的基础上根据节点拓扑位置、拓扑密度等进行加权,使距离sink较近的节点与密集区节点大概率成为簇头,提高成簇能量使用效率。针对现有成簇算法频繁进行簇头选举,算法开销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能量逼近式簇头轮换机制,节点连续担任簇头并以某一目标进行能量逼近,在达到逼近目标后进行根据簇内信息指定新簇头,减少簇头选择的次数与协议开销。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TBCS-EA算法的网络生命周期约为LEACH的2.2倍,CHCS的1.5倍,从节点能量曲线看能耗均衡效果与CHCS相当,明显优于LEACH。结果显示TBCS-EA综合性能较之于现有算法有明显提升。

关键词: 农田 无线传感器网络 网络拓扑 路由协议 能耗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条锈病严重度不同估算方法对比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5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遥感监测小麦条锈病病害严重度的准确性,寻找小麦病害的较优反演模型,在国家精准农业示范研究基地基于野外定位调查小麦病情指数及冠层光谱数据,利用与小麦病害发生呈显著关系且有效反映植被生理生长状况的7种高光谱植被指数,尝试分别采用PLS(偏最小二乘回归)、BP神经网络和植被指数经验法三种方法建立小麦条锈病病情反演模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方法病害严重度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R2分别为0.936,0.918,0.767。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监测小麦病情指数效果更好,为探寻不同种类植被指数对模型的贡献,尝试用代表植被绿度的NDVI,GNDVI,MSR和代表水分含量的NDWI和MSI植被指数分别作为PLS模型的输入变量,建立病害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小麦条锈病中,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比冠层水含量的变化对病情指数更为敏感,对病害有更好的解释作用。然而,两模型精度都低于七种植被指数全部参与时的预测结果,即输入变量中采用多种植被指数比用单类指数模拟准确度高。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条锈病 偏最小二乘法 神经网络 病情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观测卫星图像模拟技术研究

国土资源遥感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卫星图像模拟是在卫星发射之前,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模拟图像的波段特征、空间几何特征、辐射特征、星历数据和格式编排的一项技术。为研究陆地卫星图像模拟技术,回顾了我国过去6 a自主开发卫星遥感图像模拟系统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图像模拟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的实现情况。目前该系统具备的模拟波段包括可见光、近红外到热红外波段,模拟的空间分辨率在300~3 m。在模拟过程中,采用遥感辐射传输模型实现光谱特征模拟;采用PROSPECT+SAIL模型模拟植被覆盖区的光谱,采用波谱库数据模拟非植被区的光谱;基于对大气辐射传输过程的线性分解,建立了大气辐射传输过程查找表(LUT),在保证一定模拟精度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模拟计算的速度;采用考虑地形起伏的高精度几何定位模型,逐像元计算出卫星观测视线与地球表层的交点,实现了几何信息的精确模拟;最后,采用卫星发射后的观测数据和实验场测量数据验证了该技术的模拟精度。

关键词: 卫星图像模拟 辐射传输模型 系统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室自动化与机器人的应用

北方园艺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决温室生产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等问题,需要提高温室的自动化程度。该研究指出了自动化温室的特点及其局限性,为满足现代温室发展需要,提出使用机器人技术来提高温室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温室生产效率,并对实现"无人温室"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温室自动化 机器人 无人温室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送风风速对苹果差压预冷性能的影响

农业机械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收后果蔬的及时预冷已成为供应商一项必备的增值业务,提高其预冷均匀性及预冷速率不仅可以延长果蔬货架期、提高预冷吞吐量,整体冷链物流的经济效益也可得到直接保证与提升。以富士苹果2层瓦楞纸包装箱为研究对象,建立箱体、衬垫及果品的三维实体模型,将果品呼吸热、表面蒸发热、冷凝热及对流传热作为果品区域内部热源,利用CFD模拟预冷过程中不同送风速度下箱体内部温度分布情况,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的冷却时间、瞬时冷却速率以及瞬时冷却均匀性,从冷却时间与冷却所需能耗考虑给出较佳的预冷送风速度。研究结果表明,当送风速度超过2.5 m/s时,其制冷时间、冷却速率及冷却均匀性无显著改善,通过将果品F6、S6表层、中心温度模拟值与实验值对比验证得出,温度最高偏差不大于1.5℃,其最大均方根误差与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179℃和13.6%。该研究为提高苹果通风包装箱内部预冷均匀性,选取较佳的送风速度,降低预冷时间及减少不必要的预冷能耗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苹果 送风风速 差压预冷 计算流体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种溢油分散剂对青岛大扁藻和小新月菱形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生态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4种溢油分散剂对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tsingtaoensis)和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L、GZ、WP和GM 4种溢油分散剂对青岛大扁藻生长的96 h EC50值分别是0.0722、0.1852、0.1889和0.7198 g·L~(–1);对小新月菱形藻的96 h EC_(50)值分别是0.0511、0.2592、0.2939和0.5816 g·L~(–1)。对青岛大扁藻的96 h EC50-chl-a为0.0433、0.1325、0.1517和0.5121 g·L~(–1),96 h EC_(50)-chl-b为0.0503、0.1719、0.1212和0.3091 g·L~(–1);对小新月菱形藻的96 h EC_(50)-chl-a为0.0425、0.1365、0.1470和0.4215 g·L~(–1)。随溢油分散剂浓度的增加,2种微藻的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呈现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根据半数抑制浓度值,4种溢油分散剂的毒性大小为DL>GZ>WP>GM。与细胞密度相比,2种微藻的叶绿素含量对4种溢油分散剂更敏感,更适于作为评判溢油分散剂毒性大小的指标。

关键词: 溢油分散剂 青岛大扁藻 小新月菱形藻 藻细胞密度 叶绿素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农作物成灾面积的演化趋势及波动特征研究

自然灾害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合运用经验模态分解法、剩余法和方差分解法,系统分析了1978—2012年中国农作物成灾面积的演化趋势、波动特征及引起成灾面积波动的灾害类型差异和地区差异,旨在为中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农作物成灾面积"先增后降",旱灾和水灾是主要灾害类型;成灾面积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区,黄淮海区和黄土高原区。(2)农作物成灾面积的波动特征明显,存在3a和8a左右的准周期波动。(3)在灾害类型上,旱灾和水灾成灾面积波动的总方差贡献为91.77%,是中国农作物成灾面积波动的主要灾害类型。(4)从八大粮食产区看,长江中下游区农作物成灾面积波动的总方差贡献率最大,其次为东北区和黄淮海区,应重点关注这几个地区的成灾面积变化和波动。

关键词: 农作物成灾面积 波动性 粮食生产区 经验模态分解 方差分解模型 中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用无人机多传感器遥感辅助小麦育种信息获取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小麦育种过程中大规模育种材料表型信息快速高通量获取,该文分别从无人机平台优选、农情信息采集传感器集成及数据处理与解析等方面开展研究,研发了一套农业多载荷无人机遥感辅助小麦育种信息获取系统。该系统基于多旋翼无人机平台,并集成高清数码相机、多光谱仪、热像仪等多载荷传感器,提出了无地面控制点条件下的无人机遥感数据几何精校正模型,实现多载荷遥感数据几何校正。该系统操控简便,适合农田复杂环境条件作业,能够高通量获取作物倒伏面积、叶面积指数、产量及冠层温度等育种关键表型参量,为研究小麦育种基因型与表型关联规律提供辅助支持。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感 载荷 作物 育种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