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688条记录
新时期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战略思考

亚太经济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文章阐述了闽台农业合作的现状,分析了当前闽台农业合作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以高科技为标志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制的合作模式。为适应新时期闽台农业合作发展的要求,促进闽台农业优势互补与开拓发展,需要对产业开发与发展战略进行优化调整,由"资源互补"迈向"高端融合",并就此提出进一步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 新时期 闽台农业合作 转型 高端融合 战略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用大豆落花落荚率与品种生育阶段的关系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菜用大豆品种生育阶段遗传差异对花荚脱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菜用大豆花荚脱落与各生育时期生育日数的遗传差异达极显著;花荚脱落率不仅与品种的开花阶段、结荚阶段日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并均有显著的回归线性效应。

关键词: 菜用大豆 落花落荚率 生育阶段 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闽北梨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文献查阅、现场考察、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调查了闽北梨产业发展现状及成因,从气候资源、销售市场、山地资源等方面分析了闽北发展优质早熟梨的比较优势,从思想认识、发展方式、发展策略和服务水平四个角度提出了闽北梨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期能为闽北梨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闽北 现状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益生素“绿禽康”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及防病效果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将益生素"绿禽康"(益生菌短短芽孢杆菌YSJ-0401活菌含量为1×109cfu/g)以不同浓度添加入饲料,当使饲料中益生菌YSJ-0401的含菌量分别为102~106cfu/g时,饲养12周后"绿禽康"处理组肉鸡平均体重分别为863~933g,较对照比增61~131g,比增率为7.50%~16.25%;肉鸡肉料比分别为0.50~0.57,较对照比增0.02~0.09,比增率为4.17%~18.75%;肉鸡死亡率在3.03%~12.12%之间,低于对照组18.18%,绿禽康对病鸡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3.33%~83.33%。其中,"绿禽康"1%添加量的增重、提高肉料比和防病的效果最佳。试验初步表明:益生素"绿禽康"可增强肉鸡的抗病能力,提高肉鸡体重和肉料比。益生素"绿禽康"在肉鸡日粮中适宜添加量为1%。

关键词: 益生素“绿禽康” 短短芽孢杆菌YSJ-0401 肉鸡 生产性能 防病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农业科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了当前农业科技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解决方案,构建了以福建省农科院丰富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为基础、数字化网络为载体、融数字化科技信息的采集与存储、信息网络传输与分析处理、数字控制管理于一体的农业信息化生产管理体系;硬件系统构建主要包括网络、安全、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等,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包括科研管理与办公自动化系统、农业专业数据库与资源整合及农业科技信息网站系统等。论述了该项目的总体思路、主要研究内容、系统平台构建,以及测试运行情况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信息管理系统 研究构建 信息服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曲条跳甲对毒死蜱敏感性差异的生化机制

昆虫知识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2个室内试验种群(蔊菜试验种群、上海青试验种群)和1个田间自然种群对毒死蜱的LC50值。结果表明,蔊菜试验种群对毒死蜱的LC50值最低,为30.3459mg.L-1;田间自然种群对毒死蜱的LC50值最高,为77.8448mg.L-1,与蔊菜试验种群相比的敏感性指数为0.39。对不同种群黄曲条跳甲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黄曲条跳甲田间自然种群AChE活性最低,与菜试验种群、上海青试验种群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田间自然种群GSTs活性最高,与蔊菜试验种群、上海青试验种群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黄曲条跳甲蔊菜试验种群CarE活性最低,田间自然种群CarE活性最高,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黄曲条跳甲对毒死蜱的敏感性下降可能与AChE活性的降低,与CarE、GSTs的活性提高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 黄曲条跳甲 毒死蜱 敏感性 生化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番鸭血清中TNF-α和β-EP水平变化

畜牧与兽医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番鸭感染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β-内啡肽(β-EP)的水平变化,探讨TNF-α和β-EP在番鸭感染MDRV过程中的作用。试验结果显示:番鸭感染MDRV后TNF-α的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第6天达到高峰,此时正是病变明显期,提示TNF-α在MDRV感染过程中,对机体病理损伤和炎症反应起重要作用;β-EP的含量在番鸭感染呼肠孤病毒后第6天显著上升,提示β-EP可能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病理损伤有关。

关键词: 番鸭呼肠孤病毒 病理损伤 TNF-α β-E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分析程序PLFAEco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目的】磷脂脂肪酸(PLFAs)是一个良好的生物标记物,可应用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定性定量分析。为提高研究分析效率,编写了生物标记辅助分析程序PLFAEco,提供基于PLFAs的微生物群落分析功能。【方法】基于MIDI公司的Sherlock脂肪酸微生物鉴定系统,采用Perl为编程语言。【结果】程序PLFAEco可计算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特性,包括Shannon-Wiener(H1)、Brillouin(H2)、McIntosh多样性指数(H3)、丰富度指数(S)、Pielou均匀度(J)、Simpson优势度指数(D)计算,执行聚类分析,主成份分析;计算对象可分别为样品或PLFAs;也可依用户设定以PLFAs组合代替单一PLFA为计算单元便于比较真菌、放线菌、细菌等微生物类群之间的关系;根据样品重复、处理信息进行均值和标准差计算;计算结果以包含图表的网页形式显示,提供CSV格式的数据文件供其它软件使用。【结论】程序PLFAEco扩展了Sherlock系统在微生物群落分析方面的功能,避免了手工利用该系统带来的磷脂脂肪酸数据提取、数据矩阵构建、统计计算等复杂而繁重的工作。具有操作方便、速度快的特点,能满足大多数情况下的需求,已在烟田土壤、发酵床养猪场垫料的微生物群落分析中得到了验证。程序及手册、示例位于网站www.dagri.org。

关键词: 土壤 微生物群落 磷脂脂肪酸 Perl R语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Chicken/Zhejiang/HJ/2007(H9N2)禽流感病毒8基因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RT-PCR方法扩增A/Chicken/Zhejiang/HJ/2007(H9N2)毒株8基因片段,序列比较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的8个基因片段均有HJ毒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其血凝素基因(HA)(FJ581431)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为-PSKSSR*G-,为不连续的碱性氨基酸,符合低致病性AIVHA基因裂解位点的序列特征;与QA/HK/G1/97的进化关系较近。其神经氨酸酶基因(NA)(FJ581434)在遗传进化上属于常见的CK/BJ/1/94群系。核蛋白基因(NP)(FJ581428)整合有同地分离的H5N1亚型流感病毒NP基因片段,进化关系较近。基质蛋白基因(M)(FJ581432)与1999年香港感染儿童的两株流感病毒在进化关系属于同一分支。非结构蛋白基因(NS)(FJ581433)和1998年首次报道的猪源H9N2亚型流感病毒处在同一进化分支。聚合酶蛋白基因PB1(PB1)(FJ581435)从33~47位存在15个连续碱基缺失,是首次报道该基因ORF内存在缺失,且和聚合酶蛋白基因PA(PA)(FJ581430)在遗传进化上类似,均与近年来分离的H5N1亚型流感病毒处在同一分支;聚合酶蛋白基因PB2(PB2)(FJ581429)与常见的流感病毒毒株的遗传进化关系较远。因此,A/Chicken/Zhejiang/HJ/2007(H9N2)是由不同流感病毒基因亚系间发生自然重排的产物。

关键词: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进化分析 基因重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果糖-6-磷酸,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基因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高等植物玉米、水稻的果糖-6-磷酸,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F2KP)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甘蔗叶片中扩增F2KP的cDNA片段,命名为SoF2KP-L.该cDNA片段长2 178 bp,含2 085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694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甘蔗F2KP与其它已知的高等植物F2KP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关键词: 甘蔗 果糖-6-磷酸,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