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688条记录
福州市郊菜地土壤磷素特征及流失潜能分析

水土保持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福州市郊11片蔬菜基地土样的磷素含量、等温吸附特征及流失潜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林坡地自然土壤相比,菜地土壤全磷(2.043 g/kg)、速效磷(Oslen-P,182.893 mg/kg)和CaCl2-P(1.018 mg/kg)平均含量都呈现出明显的累积特征;菜地土壤可用Langmuir等温方程很好拟合(R2=0.991**~0.998**),其等温吸附特征值,如易解吸磷(RDP)、磷吸持饱和度(DPS)和磷零吸持平衡浓度(EPC0)均出现大幅度提高,而最大缓冲能力(MBC)和吸附常数K则明显降低;据Langmuir方程求得菜地土壤指导施磷量范围为11.62~67.37(P)kg/hm2,平均为27.18(P)kg/hm2;菜地土壤的速效磷和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由回归方程求得的土壤发生磷素淋失的速效磷临界值(56.96 mg/kg)和全磷的临界值(1.146 g/kg);菜地土壤的DPS平均为23.12%,已经接近容易流失的阈值(25%),其中4片菜地土样的DPS已经超过容易流失的阈值。因此,福州市郊菜地土壤磷素具有很高的流失潜能,应作为农业面源磷污染控制的关键源区。

关键词: 菜地土壤 磷素累积 等温吸附 流失潜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象脚丝兰试管苗生根培养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正交设计拟定试验方案,研究了MS,NAA,IBA和AC等4种因素对象脚丝兰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象脚丝兰试管苗生根的影响,以MS最重要,其次为IBA,AC和NAA影响较小。从平均根长方面考虑,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8mg/L+IBA3.0mg/L+AC3.0g/L;从平均根数方面考虑,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4MS+NAA0.8mg/L+IBA2.0mg/L+AC3.0g/L。最后得出:MS,IBA是影响象脚丝兰试管苗生根的主要因素;象脚丝兰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4MS+NAA0.8mg/L+IBA2.0mg/L+AC3.0g/L。

关键词: 象脚丝兰 试管苗 生根培养 正交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分析猪舍基质垫层微生物亚群落的分化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分析不同使用时间猪舍基质垫层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亚群落的分化.结果表明,不同使用时间猪舍基质垫层中的微生物脂肪酸生物标记分布差异显著,一些微生物的脂肪酸生物标记在不同使用时间不同层次的基质垫层中均有分布,为完全分布,而另外一些微生物的脂肪酸生物标记只在特定层次分布,为不完全分布.此外,不同微生物的脂肪酸生物标记在不同使用时间不同层次的基质垫层中的分布量也不同,如生物标记i17:03OH仅分布于使用时间为1个月的基质垫层的第1、2、3层中,而在使用时间为1个月的基质垫层的第4层以及使用时间为6、24个月的基质垫层的各层分布量均极低.对猪舍基质垫层中的微生物亚群落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当马氏距离为56.62时,可将不同使用时间的猪舍基质垫层微生物分为3个亚群落:初始亚群落、过渡亚群落和稳定亚群落.对各亚群落的特征分析表明,当欧氏距离为12.70时,可将初始亚群落(垫层使用时间为1个月)的脂肪酸生物标记继续分化为2类群;当欧氏距离为71.10时,可将过渡亚群落(垫层使用时间为6个月)的脂肪酸生物标记分化为2个类群;当欧氏距离为22.22时,可将稳定亚群落(垫层使用时间为24个月)的脂肪酸生物标记分为3个类群.

关键词: 猪舍 基质垫层 亚群落分化 磷脂脂肪酸(PLF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麸膳食纤维制备及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简述了膳食纤维制备技术及其特点;从不同制备技术对麦麸膳食纤维产品品质与生物功能作用的影响方面,讨论了麦麸膳食纤维的制备技术研究现况及其技术应用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食用菌生物转化技术在未来麦麸膳食纤维制备方面具有发展前景。

关键词: 麦麸 膳食纤维 制备技术 营养品质 生物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白菜叶内叶绿素和抗氧化系统对芘胁迫的动态响应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中芘胁迫对小白菜叶内叶绿素及抗氧化系统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芘胁迫对小白菜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动态影响基本一致,都是在第18d苗期时随着芘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25d开始各处理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小白菜叶片的CMP、MDA和AsA均随种植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过程,39d时CMP达到最高值,施芘处理显著高于对照;MDA在32d时上升至最高值,且随着芘浓度的增加而增大,39d以后急剧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各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46d时AsA含量达到峰值,高浓度芘处理极显著高于对照。游离脯氨酸在25d时随芘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加,32d以后逐渐下降,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小白菜叶片的CAT活性在种植期间呈下降趋势,39d时随芘浓度的增加有所提高;与CAT活性的变化趋势相反,POD活性随种植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39d和46d时高浓度处理的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小白菜 叶绿素 抗氧化系统 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芦柑中的还原型维生素C

光谱实验室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芦柑中还原型维生素C的新方法。利用活性炭将还原型维生素D氧化为在紫外区无吸收的脱氢抗坏血酸,测定氧化前后的OD_(245)之差,得出芦柑中还原型维生素C的含量。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性及精密度好,与2,6-二氯靛酚滴定法比较,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芦柑 维生素C 抗坏血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堆放时间和干燥方法对麦苗营养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割青麦苗加工前的不同处理,探讨麦苗堆放时间和干燥方法对麦苗营养品质的影响,为科学开发麦苗产品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割青麦苗放置时间的延长,麦苗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发生明显下降,麦苗品质变劣。麦苗割青后采用先太阳曝晒或室内摊凉,然后再杀青、干燥的办法都不利于保持麦苗的营养品质。试验结果表明,麦苗割青后应随即采取80℃高温杀青再50℃恒温干燥处理对麦苗营养的保持效果较好。

关键词: 大麦苗 堆放时间 干燥方法 营养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有机肥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花生产量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平板计数法和DGGE分析法,研究施用化肥与不同来源的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均显著提高了花生的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其中以施用麸酸有机复混肥处理最高;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总量以施用鸡粪处理最高,其他处理差别不大;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PCR扩增及其产物DGGE分析表明,施用各品种有机肥较不施肥与施用化肥促进了土壤某些微生物量的提高,而施用不同有机肥品种促使不同种类微生物量的提高。故不同有机肥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乃至其多样性特征均产生影响。

关键词: 花生 有机肥 土壤微生物量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具早熟效应的优质D型不育系京福6A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京福6A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D297B与常规品种四青杂交,并与D297A测交和连续多代成对回交选育而成的D型三系不育系。京福6A不育株率达100%,花粉败育率达99.995%,穗大,配合力强,稻米品质达国标优质稻谷(GB/T17891-1999)2级标准,有香味,杂种1代具有明显的早熟效应,于2005年9月通过福建省技术鉴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不育系 京福6A 早熟效应 优质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鸭源禽1型副黏病毒HN基因主要抗原结构域和V基因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构建番鸭源禽1型副黏病毒HN主要抗原结构域(HNd)和V基因融合表达载体,经PCR及融合PCR分别从重组质粒pMDHN和pMDP中扩增HN基因主要结构域和V基因cDNA。将HNd经KpnⅠ和BamHⅠ双酶切、V基因用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后,分别定向插入真核载体pcDNA3的多克隆位点相应的酶切位点中,对2个单表达质粒pcDNAHNd和pcDNAV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利用融合PCR技术扩增出HNd-V基因,定向克隆至pcDNA3的EcoRⅠ和XhoⅠ酶切酶切位点之间,转化感受态细胞后,经PCR反应初筛后,对阳性克隆进行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对单表达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结果表明:HNd和V基因已被正确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成功构建了2个基因的单表达质粒pcDNAHNd和pcDNAV;对融合重组质粒酶切分析和测序鉴定表明,HNd-V融合基因正确克隆进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中,成功构建了融合表达载体pcDNAHNd-V。

关键词: 番鸭源 禽1型副黏病毒 HN基因主要结构域 V基因 融合表达载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