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联合固氮工程菌的增产和节约氮肥的效果
《土壤肥料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连续两年 (1999~ 2 0 0 0年 )在肥力中等的轻质砂壤土中 ,对玉米联合固氮工程菌 UB37和野生菌 UB1进行了玉米小区田间接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在不同水平氮肥的条件下 ,接种工程菌比接种野生菌和不接菌的对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特别是在施 N水平为尿素 180 kg/hm2 的试验田中 ,接种工程菌比接种野生菌平均增产 10 % ,比不接菌对照平均增产 19% ,生物统计差异显著 (P=0 .0 5 )。在尿素 180 kg/ hm2条件下接种工程菌的玉米产量与在尿素 2 2 5 kg/hm2 下接种工程菌的产量相当 ,既可节省 2 0 %氮肥 ,又可达到增产 19%的效果
关键词: 玉米联合固氮工程菌(UB37) 玉米 接种


不同土壤对钾的选择吸附特性
《土壤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K Ca交换平衡法对砖红壤、红壤、土、黑土和水稻土K的选择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KG 和KV 系数随着K Ca平衡体系中吸附相中钾与钙比率的变化而改变 ,其曲线特征说明土壤胶体存在着对K亲和力不同的吸附点位。在低钾饱和度时 ,土壤对K的高选择吸附主要归于粘粒矿物楔形区域电荷点位吸附 ,五种土壤楔形区域相对吸附点位顺序为 :黑土 >土 >水稻土 >红壤 >砖红壤 ,该相对吸附点位顺序与土壤含有风化云母和蛭石有关。在高钾饱和度时 ,五种土壤对K的吸附主要发生于粘粒矿物的晶层表面电荷点位 ,粘粒矿物的晶层表面电荷起源也许起决定作用 ,此时KG 选择系数的大小顺序为 :砖红壤 >红壤 >黑土 >土 >水稻土
关键词: K选择吸附 KCa交换平衡 Gapon系数 Vanselow系数


两种液肥对小麦条锈病的防病效果
《山西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在温室条件下 ,应用喷就发、万民乐两种液肥不同浓度的稀释液对小麦品种铭贤 16 9进行浸种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 :①两种液肥浸种均有延缓小麦条锈病病情发展的作用 ,高浓度较低浓度效果好 ,喷就发较万民乐效果好。②喷就发 4 0 0倍、6 0 0倍、80 0倍液浸种后 ,可降低小麦条锈病病情严重度 ,万民乐 4 0 0倍、6 0 0倍液有类似作用。③喷就发 4 0 0倍、6 0 0倍、80 0倍、10 0 0倍液于接菌后喷施可降低发病叶片严重度 ,万民乐 4 0 0倍、80 0倍、10 0 0倍液有类似作用。④喷就发 4 0 0倍、6 0 0倍、80 0倍、10 0 0倍液叶面喷施对条锈病有预防作用 ,万民乐 4 0 0倍、6 0 0倍液有类似作用


不同生态环境对优质谷品质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2 CSCD
摘要:分别在3个不同生态区种植优质谷“晋谷21号”结果表明,其营养品质及适口品质各项指标变异幅度仅在一级优质谷与二级优质谷之间,其小米重要糊化参数说明仍保持了原有品种适口品质的粘糊性。同一生态区影响其品质的主要因素及其规律是降雨量多、海拔高、生育期长、多施富含P的农家肥,则其品质优、米色黄、适口性好。栽培一级优质谷的外界环境条件应为7~9月份雨水不少于200mm、海拔高度在1200m以上、满足品种正常生育期、施羊粪不少于30m~3/hm~2,严禁单施N肥。


谷子新品种“晋谷27号”产量性状综合分析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 1993— 1995年山西省晚熟区谷子新品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 ,采用主效应值、变异系数 (CV)、标准差 (S)、高稳系数 (HSC)、回归系数 (b)及决定系数 (r2 )等多种方法对谷子新品种“晋谷 2 7号”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该品种是一个丰产性好 ,稳产性强 ,适于在山西省中南部、辽宁、北京等无霜期 15 0d以上的平川及丘陵旱地种植的谷子新品种


四川盆中丘陵区不同台位旱坡地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2 CSCD
摘要:四川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农耕地集中在盆中丘陵区和成都平原。丘陵区旱坡地的面积大 ,增产潜力大 ,但生产问题也较多。因此 ,如何高效合理利用这些土地资源尤为重要。为了探讨这些旱坡地的合理施肥及利用 ,我们对简阳市红棕紫泥不同台位耕地土壤养分的分布规律 ,棕紫泥不同台位耕地土壤的养分丰缺状况、供肥能力和施肥量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红棕紫泥土壤中的速效氮、磷、钾和钙含量从坡顶地至冲沟稻田逐渐降低 ,而铁和锰含量的变化恰好相反。棕紫泥三个台位坡耕地上玉米生长的营养限制因子为氮、磷和钾 ,而锌、锰则可能是其潜在限制因子。坡耕地的土壤肥力和生产力从坡顶至坡脚逐渐升高。在相同的栽培和肥水管理条件下 ,坡顶地玉米产量和籽粒淀粉含量始终比低台位的低。对相同目标产量 ,最佳施肥量随台位降低而降低。从经济的角度来看 ,在坡地和坡顶地上追求与一台地或坝地相同的产量是不合算的 ,其施氮量应比一台地高 1/ 3左右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