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粱杂交种晋杂18号的选育技术
《山西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晋杂 18号的父本R111是晋粱 5号的一个体细胞无性变异系。该杂交种具有丰产性好、千粒重高、秆低抗倒伏和高抗丝黑穗病等突出特点 ,适合无霜期 135d以上地区的水肥地种植。


根外施钾对苹果幼树气孔特性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根外施钾对金矮生苹果幼树气孔及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表明 ,根外施钾在全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均可增大气孔开张度 ,一天中可使气孔开张度提早达到最大值 ,且午后气孔开张得到较快恢复。根外施钾虽不改变光合速率日变化的总规律 ,但可提早进入光合作用的最高峰 ,且午后恢复较快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午休”现象。不同时期根外施钾均可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在整个生长季节中 ,根外施钾以 5次较为合理。光合作用日变化与气孔日变化呈正相关关系


小麦复种玉米两撒直播模式研究与应用
《山西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对小麦复种玉米模式在晋南麦区乃至黄淮麦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通过比较小麦复种玉米两撒直播与常规栽培模式产量的差异 ,分析了两撒直播模式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在目前生产水平下 ,该模式不仅实现了简化、高效、满负荷栽培 ,而且是一种高效、稳定的物质生产模式


太湖地区土壤环境中SAS的分布和降解特点
《应用生态学报 》 2002 CSCD
摘要:采集了江苏省吴县市不同利用、不同乡镇和环境影响类型下的土壤样品 ,采用比色法分析其SAS含量 ,并以LAS为标物研究了SAS在土壤环境中的降解行为 .结果表明 ,供试土壤环境中SAS达 2~ 10mg·kg-1,并在土壤全剖面检测到 .土壤环境中SAS含量与土壤性质及其环境影响特点有关 .LAS在供试土壤环境中的降解符合土壤有机质分解的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其半衰期为 10~ 16d ,因土壤种类而异 ,说明SAS作为特殊的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滞留性及其可能的环境危害 .


硬粒小麦温光敏雄性不育系DT-94的转育及利用研究简报
《麦类作物学报 》 2002 CSCD
摘要:利用低温短光照胁迫 ,选出了 DT- 94硬粒小麦温光敏核型雄性不育系 ,同时转育出 DT- 32 84、DT- 199-2 0 1等新的温光敏雄性不育系 ,并筛选出 DT- 94 / 0 2 8、DT- 94 /澳 17等强优势组合 ,为小麦超高产育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小麦对麦红吸浆虫生化抗性机制的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2002 CSCD
摘要:1995~2002年,在田间虫圃对1254份小麦品种(系)损失率鉴定结果的基础上,对17份小麦品种(系)总酚、单宁、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酚类、单宁类物质是小麦抗麦红吸浆虫两种很重要的次生代谢物,而酚类物质尤为重要,随抗性级别的不同,其诱导抗性效应不同。可溶性糖对抗性影响不大。


我国“应县小黑豆”对SCN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SSR及ISSR分子标记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02 CSCD
摘要:本研究以“应县小黑豆”ד晋豆23”杂交组合F2群体为材料,用塑膜钵柱法进行抗性鉴定,利用分离体分组分析法(BSA)结合SSR和ISSR标记技术对抗性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筛选和定位,旨在实现大豆孢囊线虫抗性育种中亲本和杂交后代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筛选到2个与抗SCN基因座位连锁的分子标记:Satt038和ISSR811。Satt038片段含180bp和185bp,为共显性标记,在F2群体中的分离比为1:2:1;ISSR标记ISSR811为显性标记,片段长350bp,F2群体分离比为1:3。2个标记在F2群体中呈孟德尔式遗传。通过JOINMAP分析,微卫星标记Satt038、ISSR标记ISSR811与抗SCN基因座位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6.9cM和10.2cM。还探讨了分子标记Satt038和ISSR811用于大豆抗SCN育种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