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业物联网产业发展分析与政策建议
《科技导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农业物联网产业初步形成完整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各类农业专家系统、配方施肥系统、监测预警系统、质量追溯系统等农业专用软件平台、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咨询、软件服务等发展迅速,应用前景广阔。但存在地域和领域发展不均衡、技术支撑不足、产业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化竞争不足的问题。结合中国农业物联网产业现状,从加强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与平台建设、完善产业发展资金扶持政策、培育农业物联网产业集群、创新农业物联网商业运作模式和服务推广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农业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特征光谱参数的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估算
《农业工程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果树叶绿素含量的快速、无损、准确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果树的营养水平,对指导果树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2012年和2013年山东省肥城市潮泉镇下寨村的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光谱数据,分析了叶绿素含量和苹果叶片原始光谱及其变换形式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较优光谱参数,并利用随机森林法、偏最小二乘法、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回归法进行估算和验证。结果表明:1)叶绿素含量与叶片原始光谱及其变换形式之间的最优光谱参数分别为554和708 nm的原始光谱反射率,554和708 nm倒数之对数光谱,535、569、700和749 nm一阶微分光谱以及557和708 nm连续统去除光谱;2)随机森林、偏最小二乘法、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估算模型的R2分别为0.94,0.61,0.66和0.60,RMSE分别为0.34,0.78,0.75和0.81 mg/dm2。说明随机森林算法模型用于估算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效果较好,为及时了解果树养分状况及果树营养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叶绿素 光谱分析 支持向量机 苹果叶片 高光谱 随机森林 偏最小二乘法 BP神经网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室智能装备系列之一百零四 温室害虫诱捕技术及装备现状及发展
《农业工程技术 》 2018
摘要:温室生产过程中由于倒茬困难、昼夜温差大和冬季低温低等原因,会出现病虫害种类繁多且危害严重的情况,温室生产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解决病虫害对温室作物的侵害。施药技术作为防治病虫害的一项重要手段而被广泛应用。但施药技术在保证农作物稳产的同时,也会带来农残超标的风险。因此,为了规避此风险,就需要在温室生产管理中做到少用药或不用药,此需求对温室病虫害的调查或非化学驱赶及灭虫提出了要求。温室病虫害调查的目的是确保病虫害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西山不同树种夏秋季PM_(2.5)吸附量与润湿性关系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北京地区环境问题中的颗粒物PM_(2.5)污染备受关注。研究北京地区阔叶树种的PM_(2.5)吸附量季节差异及影响因素,探讨各树种叶片吸附PM_(2.5)机理,为城市绿化树种的科学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北京西山4种阔叶树种(柳树Salix babylonica、五角枫Acer mono、银杏Ginkgo biloba、杨树Populus spp.)为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测定植物叶片夏秋PM_(2.5)吸附量,用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定叶片与水及二碘甲烷接触角,运用OwensWendt-Kaelble法,并结合Young方程计算叶片表面自由能及其极性和色散分量。【结果】树种单位叶面积PM_(2.5)吸附量平均值依次为柳树[(0.97±0.46)μg/cm~2]>五角枫[(0.78±0.39)μg/cm~2]>银杏[(0.69±0.31)μg/cm~2)]>杨树[(0.62±0.21)μg/cm~2],杨树与柳树、银杏吸附PM_(2.5)能力差异均显著(P<0.05),秋季树种PM_(2.5)吸附量高于夏季;树种PM_(2.5)吸附量与其润湿性(接触角)呈正(负)相关(P<0.01),与叶片表面自由能(P<0.05)及其色散分量(P<0.01)也呈正相关,与极性分量相关性不显著。【结论】4种阔叶树的PM_(2.5)滞尘能力以柳树最强,杨树最弱,五角枫、银杏次之,阔叶树种夏季滞尘能力高于秋季;可以根据各树种吸附PM_(2.5)特征合理调整城市绿化规划,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
关键词: 北京西山 夏秋季 阔叶树种 PM_(2.5)吸附量 润湿性 城市绿地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处理对油用芍药种子出苗及生根的影响研究
《种子科技 》 2018
摘要:以油用芍药种子为材料,测定粒重与含水率,通过不同处理,研究种子出苗及生根特性。结果表明,油用芍药种子材料不同,粒重与含水率也不同,杭白芍粒重最大、含水率最低,内蒙赤芍粒重最小、含水率最高,油芍1号处于中间;50℃温水浸泡36 h处理单位面积苗数最多,达212棵/m2,出苗率最高,为27%。1 g/L GA3溶液浸泡18 h处理最少;杭白芍单位面积苗数最多、出苗率最高,油芍1号次之,内蒙赤芍最少;湿沙处理生根率最高,50℃热水浸泡18 h处理次之;土壤栽培各品种及杂交种生根率很高,为80%~9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番茄椰糠基质限根栽培技术
《农村百事通 》 2018
摘要:限根栽培是一种无土栽培技术,即将作物根系限制在较小范围内,辅以精准的水肥控制,是蔬菜节水节肥栽培技术的一种高端形式。一、品种选择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无限生长、抗病且抗逆性强的番茄品种,如齐达利、瑞星5号、普罗旺斯、天丰1号、天赐595、罗拉等。二、培育壮苗选择发芽率大于95%的种子。播前用温汤浸种法浸泡,捞起风干后每穴播1粒种子。可选用72孔穴盘播种育苗,播深约1厘米。播种后覆盖草炭与蛭石比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NP芯片揭示中国玉米育种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
《中国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选择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解析,为玉米育种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选用344份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时效性的玉米自交系,其中包括美国主要杂种优势群、由国内地方种质发展来的杂种优势群、由美国商业化杂交种选系发展来的杂种优势群以及近年来在中国玉米育种中应用的新种质。利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包含3 072个SNP位点的Maize SNP3072芯片对供试自交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揭示其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结果】在344份自交系中,3 072个SNP标记所检测到的基因多样性为0.028—0.646,平均为0.44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028—0.570,平均PIC值为0.344。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K=8时,△K值最大,即本研究所采用的自交系群体可以划分为8个类群,分别为旅大红骨群、黄改群(又称塘四平头群)、Iodent群、兰卡斯特群、P群、改良瑞德群、瑞德群和X群,其中前7个群已有报道且基本被育种家所公认,第8个群为近年来以X1132X等杂交种作为基础材料选育出的优新种质,命名为X群。比较8个类群,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319—0.512,遗传距离为0.229—0.514。AMOVA结果表明类群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38.6%,类群内的遗传变异占58.1%。PCA(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X群与黄改群、兰卡斯特群遗传关系较远,与Iodent群遗传关系较近。各类群平均基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类群改良年代的增加,类群平均基因多样性降低,其中X群种质平均基因多样性最高;进一步分析表明,美国种质类群(兰卡斯特群、瑞德群和Iodent群)和国内地方种质改良系(旅大红骨群和黄改群)核心材料多样性下降幅度较大,P群和改良瑞德群核心材料下降幅度较小,X群核心材料则没有下降趋势,说明X群核心材料仍然保留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未来还有很大的育种潜力可挖掘。【结论】近年来,以X1132X等杂交种所构建的基础材料选育而成的京724等系列优良自交系,区别于其他已知的7大类群,可以单独成群,称之为X群。该群与黄改群之间存在较远的遗传距离,从分子水平验证了"X群×黄改群"这种强杂优模式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