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北京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国土资源遥感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从城镇化进程角度研究自1985年以来北京市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特点,利用7期夏季的Landsat TM/ETM+/TIRS遥感影像数据反演地表亮度温度以代替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然后将其用于城市热岛效应的一系列定性和定量分析,揭示出北京市热分布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高温区域和亚高温区域不断地由郊区向城区集中,但东西城区(东城区和西城区)的高温区域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大范围热岛被零星分布的小热岛取代;(2)工业园区对北京市热岛效应的影响远高于住宅区对北京市热岛效应的影响;(3)建筑物低矮密集且低植被覆盖区域的温度远远高于建筑物高大稀疏且高植被覆盖区域的温度。研究可为政府部门通过合理规划水体、绿地、工业园区、住宅区等的分布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地表亮度温度(地表亮温) 地表温度(LST) 城市热岛 空间分布 时空变化 北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坚果和干果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检测与控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8
摘要:坚果和干果在生产、加工和储藏过程中易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黄曲霉毒素是一类毒性极强的真菌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最普遍、毒性最强,其易引发急、慢性毒性,致癌、致畸、克疫抑制等多种危害,严重威胁果品安全,危害人类健康。坚果和干果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状况的阐释能够更加明晰其在不同果品中的污染差异,为有针对性地控制毒素污染奠定了基础。坚果和干果中黄曲霉毒素的准确检测是分析其污染状况的前提。另外,如何防控黄曲霉毒素在坚果和干果中的污染,降低黄曲霉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国内外坚果和干果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情况及限量标准,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和防控措施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坚果和干果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serve和GIS Server的农田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传统的基于Web GIS的农田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在数据统计分析、决策支持能力方面的不足,研究如何将R语言的统计制图能力和统计分析与GIS Server的空间数据制图和处理分析能力结合,构建农田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在分析探讨Rserve与GIS Server集成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Rserve与GIS Server集成技术的农田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架构,并基于J2EE,Rserve Arc GIS Server和Flex技术实现了农田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通过集成Rserve与GIS Server,弥补了GIS在空间统计分析方面的不足,增强了农田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在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统计分析、农田土壤环境等级划分、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预警、加密采样空间布局优化等方面的功能和性能,提高因地制宜地实施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与决策的科学性。
关键词: 农田环境 GIS Server Rserve 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文献检索及专家技术前瞻,归纳总结了国外主要国家"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和前沿技术,探讨了其对中国的经验借鉴。结果表明,目前国外形成了美国全程全网化精准农业、荷兰工厂化设施物联网、德国技术创新驱动型"互联网+"农机智造、日本适度规模经营型精细化农业、韩国服务引领型"互联网+"农技推广和印度软件产业主导型信息服务等6种典型的"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伴随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农业传感器、农业航空植保,农业机器人三大前沿技术将成为主导"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力量,其发展特征将呈现集成化、专业化、网络化、实用化、普及化。结合国外在"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中强化政府引导、重视政府投入和法制法规建设、推进服务主体多元化和服务内容多样化以及突出产学研联合等四方面的经验,未来我国可通过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驱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 现代农业 农业信息化 发展模式 技术趋势 国际经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定氮仪代替传统蒸馏联合滴定法测定干菊花中的二氧化硫含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8
摘要:目的建立利用全自动定氮仪代替传统蒸馏联合滴定法检测干菊花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方法。方法利用全自动定氮仪封闭蒸馏干菊花,用乙酸铅吸收二氧化硫蒸馏液,并利用碘标准溶液滴定,测算出二氧化硫的含量,同时对蒸馏时间、加酸种类及含量进行优化。结果优化后干菊花中二氧化硫的检测条件为添加盐酸量10 m L、蒸馏时间8 min,得到的蒸馏液再进行滴定。经检测,杭白菊中二氧化硫含量为55.19~139.24 mg/kg,加标回收率为84.9%~102.3%。结论利用定氮仪代替传统蒸馏能够大大节省检测时间、且安全可靠、重复性好,适合于干菊花中二氧化硫的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专利分析的植物工厂技术发展态势研究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 2018
摘要:植物工厂是农业种植工业化的产物,是21世纪蔬菜种植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设施农业发展的最高形式,是未来一定时期内最具投资价值的新型产业。为此,针对植物工厂技术绘制专利地图,从发展趋势、重点技术领域、地域分布、竞争机构等方面开展态势研究,以为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和高校院所进一步发展植物工厂产业和技术提供情报支撑。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工厂技术真正的发展阶段出现在1993年以后,总体呈现出快速增长,而且这一趋势延续至今。植物工厂技术的专利申请人主要集中于中国和日本,其次是韩国和美国。设施园艺种植的相关设备以及无土栽培方法是该领域的重点研发技术。中国近年来对于植物工厂技术的研发力量充足,申请了大量相关专利,但专利质量相对日本和美国较低,核心专利缺失,技术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化任务艰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和随机森林的苹果叶绿素含量高光谱估测方法比较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叶绿素含量是果树营养胁迫和光合作用等生理状态的良好指示剂。为快速准确地估测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利用采集的苹果叶片光谱和叶片叶绿素含量数据,通过分析原始光谱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筛选出554、708、995 nm 3个最佳敏感波段,构建基于原始光谱敏感波段的多元线性回归(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简称MLR)模型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简称RF)模型,用于叶绿素含量估测;使用相关系数绝对值(absolute value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简称|r|)和RF的袋外数据(out of bag,简称OOB)重要性分别对植被指数与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筛选植被指数,然后使用MLR和RF算法构建模型,依次增加植被指数的输入数,筛选出10个植被指数的MLR最优模型和5个植被指数的RF最优模型;比较上述4个模型的估测精度。基于原始光谱的MLR模型和RF模型以及基于植被指数的MLR最优模型和RF最优模型建模的R2分别为0.578、0.527,0.602、0.609,RMSE分别为8.240、8.728,8.004、7.930μg/cm~2,4个模型建模精度相近。在模型验证方面,4个模型的R2分别为0.899、0.411、0.854、0.843,RMSE分别为8.297、14.455、11.242、11.034μg/cm~2。基于原始光谱的MLR模型的叶绿素含量估测精度高于其他3个模型,能够精确地估测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另外,基于植被指数的MLR模型和RF模型对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估测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交链孢菌病斑及其外延组织中交链孢毒素的分布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8
摘要:目的检测不同大小的交链孢菌病斑及其外延组织中交链孢毒素残留量,明确交链孢毒素在番茄中的迁移规律。方法样品经80%乙腈溶液提取后,通过自制固相萃取柱排除杂质干扰,流出液经氮吹至近干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交链孢毒素残留量。结果不同大小病斑组织中均检测到高浓度的4种交链孢毒素残留,包括交链孢酚(alternariol,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 lether,AME),细交链格孢酮酸(tenuazonic acid, TeA)和交链孢烯(altenuene, ALT);外延组织中仅在病斑周围1 cm处检测到TeA,含量为病斑组织的1/10左右。结论番茄交链孢毒素能向病斑外延组织扩散,但扩散情况与病斑大小无直接联系,病斑周围2 cm处虽然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不到交链孢毒素,但仍存在安全风险,因此,建议食用时或生产中将病斑及其外延2 cm范围内组织均剔除。
关键词: 番茄 交链孢菌 交链孢毒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品中致病菌γ射线辐照杀菌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原子能科学技术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更好地保证食品的辐照杀菌效果,以纯培养的李斯特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其接种于番茄、胡萝卜、水煮杏仁、冷却肉、冷冻肉、芥蓝豆、盒装豆腐、杏干、营养肉汤、芹菜花生冷食材等介质中,研究辐照剂量、菌种类型、介质类型、介质温度、包装类型等条件对γ射线辐照杀菌效果的影响,明确环境条件对致病菌辐照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介质中不同致病菌对辐照的敏感性不同,其中大肠杆菌O157∶H7对辐照最为敏感;在大多数介质中,沙门氏菌对γ射线辐照的敏感性略高于李斯特菌。对于同一种致病菌,介质中的水含量和介质的成分对辐照效果有较明显的影响,水分含量高的介质中致病菌对辐照更为敏感,肉中的致病菌较蔬菜中的致病菌对辐照更具抗性;低温辐照,尤其是冷冻条件下辐照能增加致病菌对辐照的抗性;当有氧气存在时,致病菌对辐照的敏感性相对增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