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富硒苹果中5种硒形态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8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HPLC-ICP-MS)测定富硒苹果中5种硒形态的方法。方法对样品提取方法、流动相的类型、浓度、p H值等条件进行考察及确定,采用柠檬酸超声提取的方式处理样品,流动相为浓度为5 mmol/L、p H=5.0的柠檬酸溶液。选用Hamiltion PRP-X100阴离子分析柱,色谱进样量为100μL,质谱采用碰撞池模式进行测定。结果本方法在15 min内可以完全分离5种硒形态,硒代胱氨酸(Se Cys2)、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e Se Cys)、亚硒酸根(Se(Ⅳ))、硒代蛋氨酸(Se Met)、硒酸根(Se(Ⅵ))的检出限分别为0.6、0.7、1、0.9、1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2.1%~98.3%,相对标准偏差为1.6%~3.8%。结论本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准确地测定富硒苹果中硒的5种形态。
关键词: 硒形态分析 富硒苹果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品及其制品中赭曲霉毒素A污染的发生、控制和检测
《食品科学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由赭曲霉、炭黑曲霉和青霉属等真菌产生的聚酮类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果品及其制品中,特别是葡萄及其制品中检出率较高。由于OTA具有毒性强、可致癌且结构非常稳定、难以去除等特点,世界各国都制定了果品及其制品中OTA的限量。本文就OTA的生物合成、果品及其制品中OTA检测技术、OTA污染状况和控制策略分别进行阐述,并对其快速检测、绿色安全防控等方面进行展望,以期为OTA污染的高效分析和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鲟鱼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及最佳体外增殖性反应条件
《生物技术通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为研究对象,应用不同浓度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对鲟鱼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分离并探讨其增殖性反应的最佳条件。分别以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A(Con A)和脂多糖(LPS)作为淋巴细胞增殖丝裂原,采用L25(56)五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用Enhanced Cell Counting Kit-8法(增强型CCK-8或WST-8)对培养时间、培养温度、细胞密度、胎牛血清浓度及丝裂原浓度等因素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70%的Percoll液(比重为1.092 g/m L)作为淋巴细胞分离液的分离效果最佳。鲟鱼最佳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反应条件为:3.625×10~6初始细胞量、20μg/m L的PHA或50μg/m L的Con A或10μg/m L的LPS作为丝裂原、10%-20%胎牛血清(FBS)、20-25℃培养2 d。
关键词: 鲟鱼 外周血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分离 增殖性反应 植物血凝素 刀豆蛋白A 脂多糖 CCK-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技信息精准服务模式构建与应用探索实践
《农业科技管理 》 2018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科技信息服务对科学研究工作的助推作用尤为显著。文章以科研项目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科研项目全过程中"立项—实施—结题"三个阶段对信息服务的需求,设计构建了基于科研项目的"双循环"模式,即贯穿科研项目"申请—立项—实施—结题—再申请"这一"大循环"信息服务以及围绕科研项目实施每一具体阶段所展开的"信息采集—筛选—整理—推送—评价—再采集"这一"小循环"信息服务,并阐述了该模式在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的应用探索,根据实践情况,指出如何对科技信息服务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分析是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并从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增设使用度查询功能、注重意见反馈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思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寒地水稻程控催芽系统设计与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大规模寒地水稻芽种生产中,浸种、破胸、催芽3个环节存在的上下层水温不均匀、浸种箱内稻种有氧呼吸差,易导致种子"出芽率低"甚至发生"烧种"、"烂芽"等问题,研究了浸泡温度、时间对水稻种子生理活性的激发机理,构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温度、湿度、氧气监控体系,研发了程控水稻催芽系统,实现浸种箱内催芽环境分段式自动化管理。通过对浸种箱内温度场模拟及大田生产试验证明:系统温、湿、氧调控准确度高,均匀性好,水温控制精度?0.2℃,水位控制精度?0.3%,种子发芽率达97.79%,箱内不同区域芽种出芽率相差1%以内,芽种整齐度、健壮程度大幅提高。该系统研究为寒地水稻生产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撑,体现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 种子 温度控制 传感器 寒地水稻 浸种催芽 有氧呼吸 发芽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FSDAF方法融合生成高时空分辨率地表温度
《国土资源遥感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应用具有极为广泛的前景。为此,利用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和高级热量散射和反射辐射仪(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ASTER)数据,基于一种灵活的时空数据融合(flexible spatio–temporal data fusion,FSDAF)方法生成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的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对融合结果用ASTER温度产品(7 d)及自动气象站(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AWS)站点的地表辐射红外温度数据(4 d)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FSDAF的数据融合方法生成的LST影像清晰度较高;融合影像与ASTER LST产品的决定系数R2≥0.91,均方根误差≤2.44 K,平均绝对误差≤1.84 K;融合影像与AWS LST数据的决定系数R2≥0.64。
关键词: 时空融合 数据融合 遥感 地表温度(LST) 自动气象站(AW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色膜覆盖对紫苏生长及叶片矿质含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气象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自然光为对照(CK),采用不同颜色聚乙烯薄膜覆盖的棚架人工种植药用蔬菜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分析不同颜色棚膜下叶片光谱特性,并对紫苏的生长动态及矿物质的吸收与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有色膜覆盖下,400-700nm可见光的光谱占比均较自然光下显著提高(P<0.05),其中蓝膜、紫膜的提高幅度最大,而350-400nm紫外光以及700-900nm红外光波段的光谱占比均较自然光下有所降低;(2)除绿色膜之外,其它有色膜均显著提高单株紫苏的叶片总鲜重(P<0.05),以黄色膜下叶片鲜重最高,红色膜次之;(3)K、P、S、Cu元素在紫苏叶片中的含量以绿色膜下最高,Ca、Mg、Mn元素含量以蓝色膜下最高,各有色膜处理较自然光下均提高了K、Na、S元素在紫苏叶片中的含量而降低了Fe元素含量;(4)K、Cu元素在紫苏叶片中的累积量以红色膜处理最高,P、Ca、Mg累积量以黄色膜处理最高,各有色膜处理较自然光下均提高了K、P、Ca、Na、S、Zn、Cu等7种元素在紫苏叶片中的累积量而降低了Fe元素累积量;(5)自然光下紫苏叶片中的常量无机元素含量比值约为K:Ca:Mg:P:S:Na=107:93:27:15:7:1,微量无机元素含量比值约为Fe:Mn:Zn:Cu=524:21:7:1。综上,有色膜覆盖可以作为一种定向优化露地栽培紫苏生长或矿质品质的设施工程手段。
关键词: 紫苏 聚乙烯薄膜 光谱成分 矿物质 ICP-OES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仿生嗅觉技术在微生物代谢产物气味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分析试验室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微生物方面的检测方法具有耗时长、昂贵、操作复杂等不足,经过多年的发展,仿生嗅觉技术已经能够应用实际问题中,并且没有传统检测方法的弊端。介绍了仿生嗅觉技术之一:电子鼻的主要三个组成部分(气体采集系统、气敏传感器阵列和模式识别系统),综述了电子鼻在食品和疾病微生物代谢产物检测中的应用。随着传感器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电子鼻在微生物代谢产物检测中有着很高的可行性,跟传统检测方法相比,电子鼻技术有着明显的优势。并对电子鼻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