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机深松作业远程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农业工程技术 》 2018
摘要:传统人工方式抽检农机作业数量和质量,存在检测效率低、检测覆盖面少、精度差等问题。以深松作业为例,介绍了一种农机作业远程监测系统的研发与实现过程。重点探讨了深松作业监管信息化系统、作业深度测量和作业过程重漏区域自动检测方法的实现过程。田间试验表明:系统能实现深松作业质量和作业面积准确监测,为深松作业补助提供量化依据。目前,系统已经在全国多地进行了应用示范,显著提升了补贴监测管理的准确性,减少管理部门的人力物力付出,减轻监管压力,提升了农机作业管理信息化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市7种经济林空气负离子特征研究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合理评估经济林提供空气负离子的价值量,于2015年5—10月对京市常见7种经济林开展林内空气负离子日变化监测,并对其物质量和价值量进行粗略评估。结果表明:7种经济林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在9:00—11:00和17:00左右出现高峰值,在15:00左右出现低谷值,各月平均浓度为746~2 056个/cm3;月变化整体表现为9月>8月>7月>6月>5月>10月,且各月差异极显著;7种经济林中提供负离子能力最强的为苹果,最弱的为枣树;负离子年物质量为2.09×1018~3.13×1018个/hm2,年价值量为7.84~18.17元/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X射线荧光光谱法快速测定鸡粪中的铜、铁、锰、锌、硒
《分析仪器 》 2018
摘要:研究建立了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检测鸡粪中的Cu、Fe、Mn、Zn、Se等5种元素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将样品粉碎压片后,利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采集样品的光谱信息。本研究通过去卷积进行重叠谱的解析,引入Ag康普顿内标和元素背景内标方法来降低基体干扰,从而获得了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标准样品及未知样品的分析结果证明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对鸡粪样品进行建模分析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该方法操作简单,5种元素同时分析,测量时间短,为畜禽粪便中金属元素的快速检测分析提供了新途径。
关键词: 鸡粪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 金属元素 快速定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氢氧化钡处理-活性炭柱固相萃取/GC-MS/MS检测腌制蔬菜中7种挥发性N-亚硝胺
《中国食品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氢氧化钡处理,活性炭柱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检测腌制蔬菜中挥发性N-亚硝胺的新方法。将10 g腌制蔬菜样品加入N-二甲基亚硝胺-d6和N-二丙基亚硝胺-d14内标于50 mL离心管中,经80℃密闭处理1h,离心分离,活性炭柱固相萃取,以DB-1701柱(30 m×0.25 mm×0.25μm)气相色谱分离,串联质谱多重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本法可实现对批量腌制蔬菜样本中7种N-亚硝胺的检测,其中N-二丙基亚硝胺(NDPA)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0.08 ng/g和≤0.2 ng/g,N-二甲基亚硝胺(NDMA)等其它6种N-亚硝胺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0.04 ng/g和≤0.1 ng/g;考察质量浓度范围内(1~100 ng/mL),线性良好,R2≥0.9993;0.1,1.0和5.0 ng/g三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82.1%~125.6%,相对标准偏差为0.10%~11.8%。对超市腌制蔬菜的抽样(n=46)监测表明,NDMA、N-亚硝基吗啉(NMOR)和N-亚硝基吡咯烷(NPYR)检出率为100%,N-二乙基亚硝胺(NDEA)、NDPA、N-亚硝基哌啶(NPIP)的检出率为71%~88%,N-甲乙基亚硝胺(NMEA)未检出;除NPYR含量较高,最高值为4.71 ng/g外,其它N-亚硝胺含量均在1 ng/g以下;腌制蔬菜中N-亚硝胺处于较安全水平。
关键词: N-亚硝胺 腌制蔬菜 氢氧化钡处理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活性炭柱固相萃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墒情预测模型对比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实时准确的墒情预报,以北京市延庆区为例,利用在该地区获取的2012—2016年5年的系列土壤墒情和气象数据,对土壤墒情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相关性分析选取时段初墒值W_0、降雨、湿度、气温、气压、地温和蒸发7种影响因子,对土壤墒情分别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径向基函数(PCA-RBF)神经网络和误差反向传导(BP)神经网络3种预测模型,并对3种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PCARBF神经网络模型精度最高,平均精度达到96.8%,线性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分别为94.6%和95.7%。研究认为,PCA-RBF神经网络具有稳定性好、精度高的特点,可以很好的实现土壤墒情预测。
关键词: 土壤墒情 相关分析 线性回归 PCA-RBF神经网络 BP神经网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除草剂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化学除草为作物田间管理带来方便的同时,药害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苗后除草剂对作物造成的药害频繁发生。为此,本文以我国玉米主栽品种‘郑单958’、‘先玉335’、‘京科968’和‘京农科728’为试验材料,采用2,4-D丁酯和烟嘧磺隆2种苗后除草剂,每种除草剂设置0倍(人工除草,CK)、1倍(最适浓度,T1)和2倍最适浓度(T2)共3个喷施浓度处理,于玉米幼苗4展叶期喷施。研究苗后除草剂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生育进程、形态特征、保护酶活性和产量等性状指标的影响,旨在为玉米安全生产提供参考和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喷施除草剂后,参试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呈延长趋势,‘郑单958’和‘先玉335’的生育期延长程度大于‘京科968’和‘京农科728’;2,4-D丁酯对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延长幅度大于烟嘧磺隆。喷施除草剂后,参试玉米品种的叶面积、根系长度、表面积和体积呈降低趋势,且随除草剂浓度增加,降低幅度加大;品种间的反应也存在较大差异,‘郑单958’和‘先玉335’降低程度大于‘京科968’和‘京农科728’。2)喷施苗后除草剂后,参试玉米品种的叶片SOD活性、CAT活性和MDA含量在品种、除草剂和剂量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参试玉米品种的SOD和CAT活性呈降低趋势、MDA含量呈升高趋势,且随喷施浓度增加影响加剧;不同品种间,随喷施浓度增加,‘郑单958’和‘先玉335’的SOD和CAT活性降幅高于‘京科968’和‘京农科728’;不同除草剂间,2,4-D丁酯处理的影响程度大于烟嘧磺隆。3)苗后除草剂对参试品种的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影响显著,均呈降低趋势;随除草剂浓度增加降幅增大;不同品种间,‘郑单958’和‘先玉335’的降幅大于‘京科968’和‘京农科728’。由此可见,2种苗后除草剂对参试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存在显著影响,表现在延长了生育期,抑制了根系和叶片的生长,降低了保护酶活性,并且加重了叶片的膜质过氧化程度,从而导致玉米减产显著,且随除草剂浓度增加,影响进一步加大。不同品种间,‘京科968’和‘京农科728’对苗后除草剂的耐受性好于‘郑单958’和‘先玉33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臭氧处理对菠菜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菠菜为试材,采用10%浓度臭氧处理菠菜,以0.03 mm PE膜包装袋包装(对照组)于(20±1)℃下贮藏,通过对其贮藏期间感官品质及生理指标的测定,研究臭氧对采后菠菜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可有效维持菠菜的感官品质,减缓水分散失和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程度;此外,臭氧可抑制菠菜叶绿素及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提高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从而达到保鲜效果,延长菠菜的货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苹果矮化砧木抗旱评价与基因表达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是影响我国苹果(Malus×domestica)生产的主要逆境因素之一,砧木的抗旱能力直接影响着树体的生长发育、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形成。本研究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var.pingyiensis)基砧分别嫁接7种苹果矮化砧木(GX,CG24,M26,M9-T337,SH1,SH6和SH40)盆栽苗为试材,持续干旱胁迫处理40 d,通过测定植株生长、叶片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等相关指标,利用平均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了各矮化砧木的抗旱性。结果显示,7种苹果矮化砧木抗旱性依次为:SH6>SH40>M9-T337>SH1>M26>CG24>GX。进一步对比分析强抗旱砧木SH6与不抗旱砧木GX显示,SH6中4种抗氧化酶(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DHAR))活性及其合成关键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GX,表明抗氧化能力是砧木抗旱性形成的重要构成。该研究结果为苹果抗旱矮化砧木应用与抗性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赫兹技术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农业工程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太赫兹波在电磁波谱中位于中红外波与微波之间,具有探测分子间或分子内部弱相互作用的独特性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太赫兹波产生和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太赫兹光谱及成像技术在多个领域正逐步从实验室研究转向实际应用,包括安全成像检测、航空航天、爆炸物分子检测等,同时农业领域专家学者也积极开展了太赫兹技术的农业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进展。该文从太赫兹光谱简介、产生探测原理、样品制备及数据处理出发,系统地介绍了待测样品理化信息的太赫兹数据获取方法,然后结合太赫兹技术特性,聚焦农业领域,探讨了太赫兹光谱和成像技术在该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有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包括农业生物大分子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植物生理检测和环境监测等多个方面,进而揭示太赫兹技术这一新兴科技在农业领域的研究潜力和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世代玉米株系及杂交种籽粒产量和颜色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为了选育出不同籽粒颜色花青素基因稳定表达的新型自交系及彩色玉米,以含花青素基因BI和CI的京501自交系与京24杂交的后代为试验材料,经多代自交,筛选获得多个花青素基因稳定表达的新型自交系;然后,分别与2个自交系(13号、郑58)进行了杂交、与个别杂交种进行了三交授粉,对这些株系的玉米穗进行了考种和籽粒颜色观察。结果表明:大部分株系的单穗重和单穗产量高于京501,百粒重较京501大;籽粒颜色多样,果皮颜色有红、蓝、黑、棕、橙黄和花斑等;对籽粒解剖和显微观察发现,籽粒颜色主要发生在果皮和糊粉层上,果皮表现出红、棕、花斑等表现型,糊粉层表现出黑、蓝、红、紫、棕色等颜色,与京501的果皮和糊粉层颜色不同;杂交种的产量高于对照(13号×京501,郑58×京501),籽粒颜色有黄、黑或红色等;三交授粉穗上的籽粒是彩色的。通过三交授粉,能够得到不同色彩籽粒的玉米穗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