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清水江鲤的杂交改良试验
《贵州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贵州改良和推广鲤鱼优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清水江鲤杂交改良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48d的饲养,杂交鲤鱼子一代(清水江鲤为母本与兴国红鲤为父本)平均尾重从6g增加至387.5g,增重2.58g/(尾.d);净产量769.6kg/667m2,比对照(黔东南州水产实验场自繁自育的本地鲤)鱼种增产257.1kg,提高50.16%;平均成活率为92.75%,比对照高6.25百分点;纯收入4 589.37元/667m2,投入产出比达1∶1.48,比对照池(1∶1.17)高。


对贵州桑·蚕品种选育方向的思考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在当今工业化时代,桑蚕产业经济效益相对较低,要充分延长桑蚕产业链才能提高产业竞争力。这就要求在桑、蚕选育种工作中必须从桑、蚕产业省力化和综合利用方面着手选育出适应能力强、生产投入低、便于综合开发利用的新品种。笔者以贵州省为例,从药用、观赏价值、食用、抗逆等方面阐述了桑品种选育的方向,同时从抗逆性、药用保健,民族工艺品方面总结了蚕品种选育的方向。


高羊茅雄性不育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观察
《草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卡宝品红染色制片法,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雄性不育植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及异常行为进行观察,结果发现,高羊茅减数分裂进程与小花大小、花药长度、色泽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减数分裂周期具有不同步性,同一制片中可观察到2~4个不同时期的分裂相,这种现象是高羊茅在进化过程中环境适应的一种表现,有利于增强种群繁殖稳定性。本研究还发现,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大量单价体、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不均等分离、微核、三分体等异常现象,初步分析确定这些小孢子异常分裂是导致高羊茅花粉败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泥质土壤氮钾不同施用时期及比例对红薯产量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充分利用松桃县盛产红薯的自然优势,把当地红薯产业做大做强,根据土壤样本的测试结果,结合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从目标产量法角度出发,对泥质土壤氮、钾不同施用时期和施用比例对红薯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泥质土壤氮钾分期施肥为好,其中,氮肥按基肥60%、苗肥25%和现蕾肥15%的比例,钾肥按基肥80%和现蕾肥20%的比例进行施用最佳,能显著提高肥料效应。产量最高的是处理3(为2 401.2kg/667m2),其次是处理2(为2 178.8kg/667m2),第三位是处理5(为2 066.22kg/667m2),前三位的产量分别比产量最低的处理7(为1 725.3kg/667m2)新增鲜薯675.89kg/667m2、453.56kg/667m2和340.91kg/667m2,分别增产39.17%、26.29%和19.76%。


贵州省农业现代化测评与综合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运用标准值法和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对贵州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测评与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农业现代化的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是总体来说还很低,还仍处于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导致其现代化水平较低的因素包括农业生产条件基础差,农业发展投入不足、农业经济结构水平不高和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低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即加强对农业生产条件基础建设、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投入、优化农业经济结构的水平、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等政策措施。


早熟尖头型甘蓝新组合的选育
《种子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和高代自交系进行组合选配,获得的牛心甘蓝新组合15 N 10 JF-7×8 N8 CF-1、15 N10 JF-7×13 N8SG-4,具有早熟、株型紧凑、结球紧实、大小适中、抗病性较强等特点,适宜于作延迟晚秋甘蓝或早熟春甘蓝栽培。


杂交水稻新品种健优388的选育
《贵州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选育出新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应用于生产,用新选育的三系恢复系黔恢1388与健645A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健优388,经贵州省2008—2009年区域试验鉴定,平均产量9.4t/hm2,比对照II优838增产5.14%;生产试验鉴定,平均产量8.88t/hm2,比对照平均增产0.33%;平均生育期155.3d,比对照早熟1.8d;在贵阳地区进行高产栽培试验,最高产量达13.71t/hm2。健优388的稻瘟病抗性、稻米理化指标和食味鉴评结果都优于对照,于2010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贵阳地区杨梅园黑腹果蝇的田间消长规律
《贵州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摸清贵阳地区黑腹果蝇的发生规律,为其科学防控提供依据,2011年5—8月,采用诱杀剂诱集和采摘杨梅果实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贵阳地区不同时期杨梅果园黑腹果蝇成虫和幼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腹果蝇的发生数量和杨梅果实的成熟度密切相关,在杨梅成熟前期,黑腹果蝇成虫量处于低谷;当杨梅果实进入成熟采收期,成虫数量随之上升;随着成熟杨梅果实的陆续采收,大量的果蝇幼虫被带出园外,果园里果蝇成虫发生量随之趋于平缓;在采收后期,绝大多数杨梅均已成熟,果蝇的发生量随之上升,形成一个盛发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