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新品种晋麦64号产量分析及选育体会
《山西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晋麦 6 4号具有综合抗性好、优质、早熟、适应性广的特点 ,在产量性状方面 ,分蘖力强 ,成穗率高 ,产量结构三要素协调 ,高产稳产性好 ,是适宜晋南麦区一般水地种植的理想品种。通过对晋麦 6 4号的选育分析认为 ,在育种过程中 ,对品种性状的改良应注重总体水平的提高 ,而不是对单一性状的突出要求 ,在选育过程中 ,必须紧扣“丰中求优、丰中求抗、丰中求早”的原则 ,这样育成的品种在生产上才有推广使用价值


山西省主要玉米对矮花叶病抗病性的鉴定及利用
《植物保护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7~1998年选取山西省当前推广和拟推广玉米杂交种及亲本自交系,采用自然感染与人工接种相结合方法,对MDMV抗性和P_1抗性遗传进行了研究,旨为选育推广抗病品种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双亲抗×抗、感×抗,其杂种F_1抗性表现显性效应,F_1病情指数0~8.2,均可达到抗病保产的目的,但感×抗必须在无病区制种才能获得成功。试验认为抗×抗是选育抗MDMV杂交种最佳组配方式,感×抗应视为过渡组配方式加以利用,而感×感,F_1病情指数31.9~37.5,产量损失严重,应禁止在病区制种与推广。


山西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化研究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业生产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多阶段的复杂的动态经济系统。本项研究借助于著名的罗伦茨曲线模型来提出一个数学定量指标和计算方法 ,以此来判断山西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化程度 ,并分析原因提出相关的建议。图 1,表 6,参 1


小麦不同器官氮素累积分布动态规律的研究(英文)
《作物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自然条件下 ,研究了 4个小麦基因型各组织器官氮素的动态分布与累积变化。结果表明 :基因型间在叶、茎、颖壳、叶鞘未包被的穗下节部分的氮素含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叶片是前期组织氮素的重要贮存器官和籽粒灌浆中氮素的主要供给源。叶片组织氮素的含量在幼苗期最高 ,而叶氮总量的累积则在孕穗期最多。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的提高伴随着各组织器官氮素水平的下降。氮肥的施用可显著提高各器官组织氮素的含量 ,进而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孕穗后 5次取样的各器官组织氮素含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绝大多数呈显著正相关。因此 ,在小麦品质育种工作中 ,结合组织氮素进行选择 ,可有效地提高选择效果 ,有助于高蛋白质基因型的育成
关键词: 氮素累积分布 组织器官 小麦 基因型差异 籽粒蛋白质


梨树在自然干旱条件下叶片解剖学特征
《山西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比较测定了水、旱地梨树的叶片解剖构造、气孔分布密度与相对开张度、气孔传导率、蒸腾速率以及光合速率。结果表明 ,梨树在自然干旱条件下 ,叶片厚度极显著地变薄 ,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表皮厚度也均显著或极显著地变薄。但是 ,栅叶比和栅海比则无显著变化。在自然干旱条件下 ,梨树叶片气孔密度增大 ,而气孔相对开张度却变小。气孔传导率、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均无显著变化


氯化稀土对油松种子萌发过程中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用 0 .5mmol/LLaCl3 ,PrCl3 分别浸种处理油松种子 (蒸馏水浸种作对照 ) ,对油松幼芽酯酶同工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方法分析。结果表明 ,LaCl3 处理能使幼芽产生较多新的酯酶同工酶 ,并使某些酯酶同工酶活性增强。PrCl3 处理使油松种子萌发初期和中期某些酯酶同工酶活性增强 ,而使后期幼芽产生少数新的酯酶同工酶。说明这两种稀土氯化物浸种可通过诱导加强酯酶同工酶活性 ,促进脂库油脂的动员 ,提高种子活力


山西省中部不同水肥条件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育种方向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通过多元相关、多元回归方法 ,分析了山西中部晚熟冬麦区不同水肥条件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 ,提出山西中部地区小麦高产育种的产量要素组成。小麦生产要达到 6 0 0 0kg/hm2 以上的高产水平 ,其产量要素的组成必须按照基本苗 375万~ 4 50万株 /hm2 ,穗数 6 70万~ 750万穗 /hm2 ,穗粒数 2 5~ 2 8粒 ,千粒重 35~ 4 5g的指标进行鉴定和选育 ;小麦产量在 4 50 0~ 6 0 0 0kg/hm2 水平上 ,有多种增产途径 ,但都不能显著增加或减少某一因素 ,以保证足够的穗数为基础 ,稳定穗粒数 ,提高千粒重效果最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