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现代农业机械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 202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技术蓬勃发展.对于农业机械来说,未来的发展趋势势必是智能化和智慧化,特别是在农业机械领域应用新能源技术、电子技术、机器人技术和GPS技术等先进的智能化技术,更加印证了农业机械精准化的发展方向,这也为农业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和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农业生产变得越来越高效,确保农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本文主要是探讨了农业机械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后续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从而为我国农业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 现代农业机械;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


非洲猪瘟疫苗研究方法展望
《现代畜牧科技 》 2021
摘要:非洲猪瘟病毒(ASFV)属于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一种基因组很大的DNA病毒。在大多数ASFV流行地区,由于没有疫苗导致疫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安全的有效疫苗可以为ASFV的控制及净化提供有效的工具。因此,保护性好的非洲猪瘟(ASF)疫苗研发迫在眉睫。目前几种因素阻碍了疫苗的研发,包括ASF病毒颗粒组成的复杂性和病毒核酸合成大量的病毒蛋白。这些病毒蛋白抑制宿主的免疫系统便于病毒的进一步复制和寄宿。现详述疫苗研发的方向,同时还评估了疫苗研发中遇到的阻碍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绿色农业发展背景下玉米化肥减量化分析
《现代农村科技 》 2021
摘要:当前,我国正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大力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战略,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绿色农业发展背景下玉米化肥减量化的意义,并提出转变农户施肥意识、加强栽种技术支持、规范玉米化肥市场等措施。


东北严寒地区农村生活用能基线调研与零碳发展路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为了探究碳中和目标愿景对中国农村能源供给体系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东北严寒农村地区调研,总结分析了农村生活用能消费特点。结果表明:受气候条件影响,东北地区农村人均年生活用能消费达(0.99±0.40) tce,冬季采暖用能占比达(79.4±4.9)%,主要以秸秆、薪柴及煤炭资源消耗为主,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差,低效传统炉灶仍普遍存在。针对农村地区气候特征、资源禀赋、居住方式与能源需求趋势,基于生物质及太阳能等资源利用,采用多能互补、多元化供应模式,提出了在碳中和目标愿景下,"分户式秸秆成型燃料取暖+建筑节能+分布式太阳能光伏",以及"秸秆打捆直燃集中供暖+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建筑节能+分户式省柴节能炉灶"的技术应用模式,并对4个示范村节能减排能力的提升进行估算分析,预计年生活用能节能占比可达(39.7±5.1)%,碳减排量可分别提高5.7倍、66.6倍、24.1倍和15.6倍。


奶牛隐性乳腺炎现场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现代畜牧科技 》 2021
摘要:奶牛亚临床(隐性)乳腺炎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重要疾病,患病率严重高于临床型乳房炎,严重影响经济、动物福利和生物安全。隐性乳腺炎的病因复杂,难于有效预防和及时治疗,越早检测、判定病情,越利于制定治疗决策和合理用药。现对当下可用于即时现场诊断的经典和新型检测技术、有潜力检测指标进行总结分析,对现场诊断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双极电容式水稻含水率在线监测装置的设计
《农机化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农业智能化程度及水稻含水率在线测量精度,根据水稻含水率介电特性差异性变化,设计了双极电容式水稻含水率在线监测装置。电容传感器采用双极平行板结构,实现水稻含水率在线双重检测,降低了边缘效应对装置灵敏度影响的同时,提高了在线检测效率和精度。选用具有高集成度的MCF51AC125为主控芯片,结合以LM741、AD7793芯片为主的电容测量电路和温度测量电路形成检测电路,并建立上位机监测界面,完善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双极电容式水稻含水率在线监测装置平均误差为0.14%,满足水分测定要求,能够准确实现水稻含水率的在线监测。


藜麦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促进我国藜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本文以藜麦自身生物学特性及营养价值为出发点,讨论了藜麦在我国发展的优势及广阔前景,阐述了我国藜麦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从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60Co-γ辐射苜蓿种子的变异植株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其诱变效应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龙牧806’苜蓿种子为材料,采用600、800 Gy和900 Gy辐射剂量对其种子进行60Co-γ辐射处理,辐射的M1和M2苜蓿种子后代进行变异植株筛选,对筛选的变异植株叶片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9项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利用主成分和隶属函数法对各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依据植株叶型、株高及叶面积变化筛选出辐射变异植株6种,包括矮化植株(A)、偏高植株4种(G1、G2、G3和G4)、叶型畸变植株(J)。J株、A株和G4株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79.35%、91.89%和98.00%,对照和G1、G2、G3植株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均为100%,各叶片愈伤组织褐化率为0.00%~5.41%。G3植株愈伤组织的脯氨酸(Pr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最高,分别为58.72μg·g-1和123.45μmol·min-1·g-1,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RC)最低,分别为0.44μmol·L-1和44.44%,可溶性蛋白(SP)和可溶性糖(SS)含量在J植株愈伤组织中最高,分别为6.92 mg·g-1和1.48%,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G2愈伤组织中最高,为98.40μmol·min-1·g-1,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A愈伤组织中最高,为911.67μmol·min-1·g-1。主成分分析显示苜蓿愈伤组织生理生化特性受辐射影响的主要指标为SS,Pro, CAT,MAD,RC和SOD,各愈伤组织6项指标隶属值的排序为G3>CK>J>A>G1>G2>G4。本研究所筛选的辐射变异植株G3叶片的愈伤组织可为苜蓿抗逆性突变体的进一步筛选提供基础材料。
关键词: 苜蓿种子 60Co-γ辐射 变异植株 愈伤组织诱导 生理生化 隶属函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