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0008条记录
运输时间对鲜切生菜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运输时间对鲜切蔬菜品质的影响。以鲜切生菜为研究对象,进行2、3、5 h冷藏运输,然后在模拟商超货架(4℃)进行贮藏。在货架第0、2、4、6天测定样品菌落总数、硬度、Vc含量和感官评分等,首次采用Image-pro-plus表征叶片褐变面积比例。结果发现:短途运输(2、3 h)对鲜切生菜品质影响小,长途运输(5 h)引起鲜切生菜叶片褐变比例显著提高。因此,长途运输对鲜切生菜的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鲜切生菜 运输 菌落总数 褐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通道精准化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北京市大兴区安定镇农业信息服务示范基地为例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农业农村信息化推进中面临的问题,面向农业生产决策与管理对科技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建立多通道精准化农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建设和知识化组织、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对接和精准化推送、远程教育移动系统开发和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及农业生产远程监控系统的开发,实现科技推广、决策辅助、病害诊断、生产管理、信息交流共享等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基地进行示范推广,在资源整合、需求对接、人才培养、院区合作等方面实现现代农业信息服务的模式创新。

关键词: 农业信息服务 信息资源 精准 语义关联 智能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繁育寄主对三种赤眼蜂个体大小及抱卵量的影响

昆虫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繁育寄主及成蜂日龄均会影响赤眼蜂体内的抱卵量,为了解繁育寄主及育出赤眼蜂个体大小与赤眼蜂抱卵量的关系,我们在室内研究了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Stainton)卵和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üenée)卵作为繁育寄主对3种赤眼蜂雌蜂大小、抱卵量的影响。【方法】在光周期14L∶10D、温度25±1℃的室内条件下,以米蛾卵、亚洲玉米螟卵作为繁育寄主,解剖不同日龄(羽化后12-72 h)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以及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观察雌蜂抱卵量,测量成蜂的大小,分析雌蜂抱卵量与其日龄、个体大小以及繁育寄主的关系。【结果】在羽化后48 h以内,3种蜂的抱卵量随雌蜂日龄的增长而增加。羽化后72 h,除米蛾卵繁育的玉米螟赤眼蜂及玉米螟卵繁育的松毛虫赤眼蜂的抱卵量比羽化后48 h时略高外,其他组合均出现下降。以亚洲玉米螟卵为繁育寄主时的玉米螟赤眼蜂的抱卵量显著高于对应日龄的以米蛾卵为繁育寄主时的抱卵量,而松毛虫赤眼蜂(除羽化后12和24 h外)和稻螟赤眼蜂则相反;以米蛾卵为繁育寄主时,相同日龄的赤眼蜂中,松毛虫赤眼蜂抱卵量最高,稻螟赤眼蜂的抱卵量最低;以亚洲玉米螟卵为繁育寄主时,玉米螟赤眼蜂抱卵量最高,稻螟赤眼蜂抱卵量最低。雌蜂抱卵量与雌蜂个体大小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程度随雌蜂日龄增加而更加明显。【结论】后足胫节长度可以作为评价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稻螟赤眼蜂质量的指标。赤眼蜂抱卵量受繁育寄主、赤眼蜂蜂种及雌蜂日龄的显著影响,寄主的适合性也会影响育出赤眼蜂的大小,筛选合适的繁育寄主有助于提高赤眼蜂的质量。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玉米螟赤眼蜂 稻螟赤眼蜂 繁殖力 寄主适合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新外来害虫——洋白蜡卷叶绵蚜

昆虫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北京的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 Marsh.上发现了一种卷叶绵蚜,小枝端部卷叶里的蚜群在植物生长季节均有发生,绵蚜的寄生造成卷叶,部分卷叶会枯黄,影响美观。这是一种我国新记录的外来种,为原产于北美的洋白蜡卷叶绵蚜Prociphilus fraxinifolii(Riley,1879)。本文描述了该种绵蚜的鉴别特征,记录了其5种捕食性天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a,食虫齿爪盲蝽Deraeocoris punctulatus和斑楔齿爪盲蝽Deraeocoris ater)和3种访问的蚂蚁(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丝光褐林蚁Formica fusca和黑褐草蚁Lasius niger)。

关键词: 洋白蜡卷叶绵蚜 洋白蜡 外来种 形态学 捕食性天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主要绿化树种叶片吸滞重金属及硫的能力分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天津市主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对叶片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和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叶片吸滞As含量最多的是白蜡(143.48mg/kg),最小是杨树(121.80mg/kg);吸滞Cd含量最多是桧柏(1.05mg/kg),最小的是槐树(0.27mg/kg);吸滞Cr含量最多的是杨树(15.98mg/kg),最小的是龙柏(11.65mg/kg);吸滞Cu含量最多的是白蜡(41.85mg/kg),最小的是龙柏(20.20mg/kg);吸滞Pb含量最多的是白蜡(47.01mg/kg),最小的是杨树(35.39mg/kg);吸滞S含量最多的是柳树(7.96g/kg),最小的是龙柏(1.44g/kg);元素含量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在1~6倍之间,排序基本为:S>Cu>Cd>Cr>Pb>As;不同季节叶片中Pb和Cr含量差异性较高,龙柏中冬季Cr含量为秋季的8.90倍,冬季Pb含量为夏季的13.72倍,相差最大。结合四个季节的平均数据,不同绿化树种对重金属元素和S元素吸滞能力总排序为:白蜡>槐树>雪松>柳树>龙柏>杨树>桧柏。

关键词: 绿化树种 植物叶片 重金属 S 吸滞能力 天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国黑莓品种三冠王在北京的引种表现

中国果树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经8年引种试验,美国黑莓品种三冠王在北京表现为果实大,平均单果重8.01 g,品质优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20%,成熟期为7月上旬至8月上旬;植株生长势强,栽后第2年大量结果,第3~4年开始进入盛果期,每667 m2产量分别为937、1 050 kg。并总结出适宜北京地区的三冠王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 美国 黑莓 品种 三冠王 引种 北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清洗处理对鲜切菠菜表面致病菌抑制效果研究

食品工业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鲜切菠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去离子水、次氯酸钠、臭氧水和酸性电解水对鲜切菠菜的抑制四种致病菌效果。采用标准平板计数法探讨对接种到菠菜表面上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李斯特菌验证清洗剂对致病菌的清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清洗剂次氯酸钠相比较,臭氧水处理鲜切菠菜抑菌效果不显著,但是不同的酸性电解水在抑制致病菌方面均能达到相同或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 鲜切菠菜 臭氧水 酸性电解水 杀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树地上部形态结构数据获取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葡萄树为多年蔓生植物,其形态结构复杂且受人工修剪及架势的影响。获取葡萄树地上部植株及器官的形态结构及纹理数据,有助于建立3D可视化模型以表征该植株的品种遗传特征、受环境、架式和人工修剪等因素的影响。该文针对葡萄树形态结构数据获取工作量大、效率低、依靠单一手段所获取数据缺乏完整性等特点,提出一种高效的葡萄树地上部形态结构数据获取方法,首先对葡萄树进行拓扑结构解析和数字化表达实现复杂结构的显示表达;然后针对目标植株进行葡萄树三维形态数据采集,包括植株拓扑结构三维数字化数据采集、品种一致性与差异性分析的DUS(植物新品种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的栽培鉴定试验或室内分析测试)数据采集,器官的形态参数测量,三维扫描与纹理数据采集,目标植株的栽培环境及人工管理措施等信息的采集。结果表明,基于所获取形态结构数据结合植物参数化建模方法重建的葡萄树器官与植株几何模型具有较高的真实感。在葡萄树形态结构数据获取方法的基础上,对植物地上部形态结构数据获取标准化流程进行探讨,以期为其他植物主要器官与植株的形态结构数据获取提供方法参考。

关键词: 数据获取 三维 形态 葡萄树 数字植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杏叶片光合、蒸腾日变化耦合分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应用CI-340超轻型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不同品种杏的光合、蒸腾日变化,全面分析不同品种杏叶片的光合-蒸腾耦合关系。结果发现:两个品种杏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以及杏-串枝红的气孔导度(Gs)日变化均呈双峰变化,两个品种杏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温度(T)以及杏-串枝红的气孔导度(Gs)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杏-串枝红、杏-龙王帽Pn-E均具有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85,杏-龙王帽(斜率7.72)比杏-串枝红(斜率7.26)的线性耦合关系明显;PAR-T、PAR-Gs、Gs-T有线性正相关关系;PAR-Pn与PAR-E、E-Pn与T-E、Gs-Pn与Gs-E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确保了在日变化过程中光合-蒸腾良好的线性耦合关系。

关键词: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环境因子 光合有效辐射 叶片温度 气孔导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种杀螨剂对山楂叶螨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

北方园艺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测定6种药剂(阿维菌素、联苯菊酯、联苯肼、毒死蜱、螺螨酯和哒螨灵)对山楂叶螨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杀螨活性最高的是联苯菊酯和阿维菌素,LC50分别为0.019 8mg/L和0.032 7mg/L;其次是联苯肼酯和毒死蜱,LC50分别为0.178 7mg/L和0.482 8mg/L;哒螨灵的敏感性最低,LC50为17.57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14d,43%联苯肼酯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240g/L螺螨酯悬浮剂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最好,防效在73.35%~100%。鉴于山楂叶螨对杀螨剂的敏感性普遍较高,可根据当地温湿度条件尽量控制用药,推荐的杀螨剂为联苯肼酯、阿维菌素和螺螨酯。

关键词: 山楂叶螨 杀螨剂 毒力测定 田间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